开放精神与知识价值——我看国家期刊库
在国家期刊库(NSSD)上线一周年之际,国家期刊库项目组特举办“我看国家期刊库”征文大赛。活动结束后项目组组织专家学者成立评审团队,对收到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现已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为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交流学习,国家期刊库会陆续将全部获奖论文刊出,敬请关注。
题记:当大部分的科研数据库都还需要付费的时候,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宗旨为大众提供一个免费午餐,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让不能便捷查阅期刊论文的人们心里为之一振。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给我第一印象就特别好,因为有那么多好的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还有这么多的论文可以查阅,一下子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图书馆,那个时候的心情就像找到一个宝库,让我兴奋不已。
上本科的时候,没有系统去学习过学术期刊数据库应用,只知道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数据库可以用于下载学术论文,一般也就只在需要完成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时候会去下载一些,平时也不会去点击。后来,考上了研究生,因为要写学术论文,就系统的研究了一下各种数据库,发现这些数据库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只要输入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研究论文,真是极大的满足我的知识欲望。今年,寒假回家了,发现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不是很方便,而且外网访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都需要付费,所以冒出一个念头,互联网里面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呢?就各种关键词搜索,最后看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我就点击进去一看,立马被吸引了,网站的设计编排、色彩都很赏心悦目,顿时让我眼前一亮。所收录的期刊,尤其是我感兴趣的政治学、伦理学和经济学栏目,很多都是核心刊物或者CSSCI刊物,很多搜索的结果比图书馆搜索出来质量更高、更精确一些,现在每次写论文,都会去国家期刊网里面搜索一下。
以“国家”的名义办一个这样的期刊,我觉得很有价值。我们国家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成果主要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面向也是高校教师和在校的大学生,大众并没有太多机会和渠道去接触专业的学术论文。如果人类的知识只能存在小范围,如“经院哲学”般的隔离于世,这种知识也注定不能起到传承文明,维系社会的价值,也注定不会被大众所接受。当大部分的数据库资源都需要付费的时候,国家期刊网以免费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确实给我们一种清新的感觉,内心也颇为感动,国家期刊网这一公益行为是知识大众化的最真实的写照,有助于揭开人文社会科学的神秘面纱,让学术袪魅,普及人文社会知识,有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也有助于公众理性看待西方的学术思潮。
当前,正处于一个变革和转型的社会进程之中,知识传播的壁垒和障碍越来越少,互联网已经担纲其传播文化知识的大旗。淘宝的成功就在于秉持“开放和免费”的精神,这有效降低了中小创业者从事商业活动的成本,得到了人们的支持。而现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影响商业活动,在文化传播之中,互联网业也开始发力,现在我们身边有一群MOOC课程、网络公开课的追随者,有一批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的知识分享者,还有诸如知乎、豆瓣、小木虫等网络的爱好者,这些依托互联网本着“分享和互助”精神的网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专业高深的知识得到普及。国家期刊网也天然持有这种基因,公益性将决定了她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开放的学习模式,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发展,我们正在感受一个智慧的世界,虽说不是尽善尽美,但是我们确实体会到了开放精神下,我们获取知识方便了,便捷了,只要有互联网,即便在遥远的小乡村,我也能够掌握到最新的知识和理念。如果说高速公路是经济腾飞的必需品,国家期刊网就是“知识传播、文明传承和思想创造”的高速公路,每一个有心学习的人都将驾车行驶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通向各自成功的彼岸。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当人人都可以接触到知识的时候,知识的创造会出现乘数效应,以“国家”的名义办这样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必将会以较小的成本和代价,收获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曾经为找不到一本书发愁,为看不到一篇好的论文而忧伤的岁月,可能会随着国家期刊网的出现而成为一种回忆。现在,国家期刊网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带来更美的页面,更多的期刊,更好的论文、更强大的搜索、更权威的资讯,这种变化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开放社会的美好,感受到了中国学术环境的进步,感受到了国家对于文明传播的努力。最后,希望国家期刊网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