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红霞: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摘 要】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要想成为出版强国,关键条件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目前,各项新技术逐渐运用在出版领域,对编辑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研究新时代优秀图书编辑的特征,是出版界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出版理想等方面,谈谈新时代编辑应具备的几个特征。
【关键词】新时代;图书编辑;人才特征
新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技术更迭快速,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让传统编辑们都在思考如何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发挥职能,传承使命。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曾于2018年举办了“培养和争做新时代优秀编辑研讨会”,专家、学者、新老编辑齐聚一堂,畅谈优秀编辑成长之路,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面对出版行业近几年的巨大变化,作为出版行业核心的图书编辑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特征呢?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出版工作是国家宣传方针的一部分,中宣部也对出版工作进行了描述和要求,出版人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图书编辑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出版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编辑导向,要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涵,出版的产品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要保证国家民族利益,对关系国家信息安全、舆论导向的信息必须把好关,绝不含糊。因此,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优秀编辑的首要特征。
优秀编辑一定要绷紧政治这根弦,将政治意识贯穿出版全过程。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维护和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善于辨别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种种错误观点,[1]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受侵犯。有些编辑不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年轻编辑。轻视往往容易铸成大错。思想上没有政治这根弦,就不容易发现书稿中隐藏的问题。比如,笔者部门一审编辑在责编《白手兴家》一书时,全书都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根据国际法,香港在回归前是被侵占地和非法占有地。又如,在涉及香港问题的描述时,应称“香港人士来内地旅游”而非“香港人士来中国”等等。
加强政治学习,多参加各种培训是编辑提高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新闻出版总署都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笔者2018年就参加了总署举办的两次脱产学习、主管单位的两次集中培训,还有单位每个月都有的学习课及网上学习课程。学习机会无处不在,编辑们只有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把好稿件的政治关,帮助图书刊物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阵地。[2]
二、具备出版理想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说:“一个优秀编辑的思想境界就是要具备出版理想,就是要把出版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当你有了终身追求的理想后,你就会热爱你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只有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你才会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去做好你的工作,出版人尤其如此。一个不爱书的编辑,一个对编辑工作没有激情的出版人,是无法打造出精品力作的。”“汗青头白休向笑,曾读人间未见书”是编辑的真实写照。在当下出版界,传统出版社编辑工作苦、待遇低、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由于外界的诱惑,一些编辑沉不住气,纷纷转型走向新媒体或者改行。能留在出版社工作十年的编辑都是对出版的真爱。优秀编辑一定热爱出版工作,把出版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中国编辑学会十九届年会上,10位长期奋斗在编辑工作第一线,专业造诣高,职业道德好,开拓进取、甘于奉献、成绩卓著的编辑工作者获评中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优秀编辑巢峰说:“我的生命是跟编纂《辞海》交织在一起的。”优秀编辑蔡敏以母校北京大学的赠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座右铭,注重职业道德和修养的提高,一直默默奉献,从事文物考古编辑工作30多年。优秀编辑游道勤在学术出版、主题出版的园地里纵横驰骋,辛勤耕耘32年。优秀编辑韩敬群坚守“以出版的高度,追逐这个时代文学的高度和思想的高度”的出版理念,成为出版业内打造当代中国原创文学的翘楚。这些优秀编辑无一不具有编辑理想,在出版领域内耕耘多年。
三、综合素养高
优秀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预测前瞻、把握未来,即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专业素质表现在一丝不苟的求实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对国家、对社会、对读者和作者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
专业能力强。图书编辑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从业人员都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视野。优秀的图书编辑既熟练掌握编校规范,又了解语言文字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还对国家出版政策和宣传导向了如指掌。同时,编辑还需要关注国际动态,锻炼自己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工作认真负责。新时代优秀编辑一定要用“工匠精神”对待工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把书稿质量。不仅要做寂寞的“文字匠”,也要做敏锐的“策划人”,还要做严格的“把关人”。
知识渊博。优秀的图书编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具备自己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杂家”中的“专家”。既可以与各种行业的人员交流,又可以与本领域的专家深度沟通。
情商与智商兼备。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但需要较高的智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编辑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尤其需要与作者沟通交流。好作者弥足金贵,很多出版社都会抢先与好作者独家签约。如何得到作者的认可,如何优先谈下版权,需要编辑的高情商发挥作用。
创新能力强。优秀编辑一定是一个善用互联网思维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努力策划创新、品牌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和视角创新,[1]实现图书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创新才能让好产品以多种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能力强。优秀编辑韩敬群说,书稿的内容是变化无穷、难以预测的,而我们的知识储备却是很有限的。编辑过程便是以我们有限的知识储备应对变化无穷的书稿内容的过程。出版编辑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与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打交道,为了获得与各个领域优秀作者平等对话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位优秀编辑的座右铭。
四、复合型人才
在新时代,新技术、新需求、新岗位、新产品、新服务在出版业不断涌现,面对新的变化,复合型人才是出版之急需。复合型人才包括编辑对书稿的审读能力、对市场的调查能力、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及敏锐的判断能力等。出版行业早就有一句话,“编辑是杂家”,在新时代,优秀编辑更是多面手。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创造知识、大数据等技术对编辑发起了挑战,编辑不只局限在文字编辑阶段,必须具备策划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及对知识的再生利用能力。策划能力包括市场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综合能力。传统的出版,读者不参与,编辑只是作者思想的传播中介,而在新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变,读者可以高度参与书稿的策划和内容点评,这就需要编辑有社会交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优秀编辑具有引领读者阅读潮流健康发展的重任。
敏锐的判断能力是发现好选题的基础,是把好政治导向的保证。[3]敏锐的判断力是编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保持持久的探讨和学习的结果,是经常与各类人交流沟通及与专家深度交谈的结果,是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结果,是广泛涉猎并阅读思考各领域知识的结果。敏锐的判断力能捕捉作品的深意,能发现作品潜在的政治风险,能预判作品的价值,能感受作者的学术底蕴,能透过作品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
五、市场的预测家
作为媒体从业者,图书编辑虽然不像新闻工作者那样耳聪目明、信息收集能力极强,但也是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既要记者的嗅觉,又要政治家的敏感,还要社会活动家的关系网,同时还要具备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优秀的图书编辑每天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对自己有重大帮助及有价值的信息,寻找选题灵感、新选题的依据及对该选题的市场进行预测。著名出版人金丽红曾对自己策划的图书判断极准,在书稿付印之前,她预估的图书销量与市场反馈销量基本吻合。她对选题方向把握极准,对作者的挖掘能力极强,对市场的预测非常到位。
参考文献:
[1]宋永刚.新时代如何加强编辑队伍建设[J].中国编辑,2018(6):4-9.
[2]陈小彦.论新时代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传播与版权,2015(6):29-30.
[3]高继明.新时代好编辑应有三个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2-2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