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基于5W模式的知识付费产品传播策略浅析——以“樊登读书会”为例

2019-09-04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黄雅倩: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随着4G网络的逐步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知识付费产品出现并快速迭代,中国知识付费用户的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本文以'樊登读书会'为例,基于5W传播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着重分析知识付费产品特有的传播策略,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付费产品的传播建议,为知识付费类平台和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付费;5W;读书会;传播策略;樊登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现代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但生活节奏快,空闲时间少,又阻碍了不少人学习知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预计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1]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以“樊登读书会”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知识付费产品应运而生,解决了人们有强烈知识需求却又没有时间深入学习的问题。在众多知识付费产品中,樊登读书会无疑是传播策略最成功的平台之一。樊登读书会联动线上读书App和线下读书社群,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并取得很好的口碑。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初,不到4年的时间,樊登读书会App已经吸引了690万付费用户,在全球拥有1700多个分会,和近300家行企分会。且已在中国境内成立20余个省级分会、200多个城市级分会、800多个县级分会以及47个海外分会。”[2]樊登读书会一年365元的会员费并不低,却能够如此快速的传播扩散,得益于它独特的传播策略。

  一、基于5W模式的传播策略分析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著名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有何效果?”。[3]读书会是什么?读书会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传播。本文从拉斯韦尔经典的5W传播模型来分析樊登读书会的传播策略。传统的读书会是一种传统的传播模式,传统的读书会很多,却缺乏成熟的模式,难以持续生存,更难以传播扩大。而互联网读书会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际传播活动。

  作为知识付费产品,樊登读书会在众多知识付费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优异的传播效果,与其特定的传播策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基于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客体以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樊登读书会的传播策略,对知识付费产品提出发展建议,为其他知识付费企业提供参考。

  (一)传播主体:樊登本人知识IP

  樊登读书会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主要分为三种,依据数量顺序,即知识生产者、分销获利者、分享获益者。

  1.知识生产者,即知识的传播主体。他们的重点在于将知识筛选整理,通过编码传递给传播客体。相比荔枝微课、网易公开课、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樊登读书会是一家内容公司,相当于一个大的作者,通过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不断生产内容。所以作为知识的传播主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樊登读书会主要是以樊登老师为代表的讲书者,还有特邀的作者,他们本来就是大的知识IP,自带流量,作为意见领袖可以积累原始用户。樊登读书会还通过“我是讲书人”讲书比赛,不断积累讲书者。但目前读书会主要依靠樊登本人讲书,个人依赖性较强。

  2.分销获利者,就是各地区的分销商。作为各地区的传播主体,他们在各地举办线下读书会,将线上的传播转移至线下。通过分销会员卡,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比如樊登读书会的推广代理,7万就可以加盟,分销300张卡。地区的分销商一般是当地人,比较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情况和习惯,是一定圈子内的意见领袖,在当地也有一定的社会资源。

  3.分享获益者,是传播客体,通过自发的分享行为成为樊登读书会二次传播的传播主体。通过人际传播,可以赚积分、赚会员期,获取一定的收益。比如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把读书会分享给好友,好友注册了,双方都可以获得免费的7天会员期。如果好友购买了会员,还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积分商城中兑换书籍、樊登读书会周边和会员期等。

  樊登读书会的传播主体中,一级传播主体主要是有一定人气的讲书者,自带原始流量,线下传播中,主要依靠各地分销者获取当地资源,进行线下传播活动。而传播主体中数量最多,也是传播中坚力量的就是由传播客体自发转化的传播主体,分享者的个人力量不如知识IP,但却能辐射身边的人际关系,由人与人建立起来的强大社交网络,促进读书会快速传播。

  (二)传播内容:精选的实用精品

  传播内容是指传播主体传递给传播客体的信息,樊登读书会的传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选好书,精选书籍。樊登读书会的内容丰富,主要设置心灵、管理、职场、家庭、人文、创业、生活几个栏目。特点就是“精选”,节省了用户选择资源的精力,解决了用户不会选书的问题。

  2.讲好书,讲述生动。樊登读书会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进行知识分享。音频的形式可以释放人的眼睛和双手,适用于更多场景。而随着4G的普及,视频形式更加形象生动,也更高效地传递信息。内容精选,解读精华书籍,所有书籍都由樊登老师本人主讲或访谈,结合多年的阅历和智慧进行“编码”,保证了内容的质量,把一本书的内容浓缩到了45分钟以内。樊登读书从空间上突破了传统的读书场景,特地根据不同的传播场景定制传播内容,在“发现”设置“每日荐听”“知识胶囊”和“樊登词典”,满足了传播客体清晨听书、睡前听书和零碎时间学习的需求。

  3.用好书,立马能用。樊登读书倡导“只要人有烦恼,书中就有答案”。选书主要以实用书籍为主,读书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困难疑惑,通过书籍的导语,快速解读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快速判断是否为自己所需,自主选择书籍,解决实际问题。讲书人从书中提炼实用可落地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让读书人体会到“读书有用”的感受。由于简单、实用、可落地,读书会也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

  精选书籍、讲述生动、立马能用的三大特点,使樊登读书在传播内容上优于其他知识付费产品。

  (三)传播渠道:线上线下互补

  线上方面,读书内容以樊登读书会App为载体,主要通过读者的社交关系进行自传播,通过分享带有引流二维码的图片到微信,通过人际传播网络进行裂变的自传播。主要的形式是用户口碑传播,分享引导新用户下载,形成粉丝经济。同时也会以地区为单位,建立线上微信社群。

  线下方面,樊登读书会通过代理的方式,省市县三级加盟代理,外包线下活动,建立线下分会。会长通常是当地人,有一定影响力,具备地缘性信任,樊登读书会也会有经费支持线下读书会。同时,樊登读书会还在线下设立樊登书店,一般开在社区中心,口号是“遇见樊登书店,点亮一个社区”。

  樊登读书会通过多种渠道传播,线上传播快、范围广,但是黏性不足。线下虽然传播速度不快,但是可以增强黏性和感知性,各个渠道之间做到了互补,多元的传播渠道也使樊登读书会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全方位、全范围的传播。

  (四)传播客体:注重售后,促进转化

  樊登读书会的目标人群是对知识、对自我成长有需求,又工作忙碌没有时间读书,不知道如何选书和读书效率低的人。目前读书会有成人版“樊登读书”App和儿童版“樊登小读者”App,还拟定推出一个老年版本。樊登读书会十分注重传播客体的留存和二次传播。通过书童伴读和同城读书群留存并提升黏性。书童是在各个城市招募的热爱阅读的义工,主要任务是带领会员利用“樊登读书会签到”小程序坚持每天读书打卡。书童还会每天清晨6:30~8:30在朋友圈分享新书链接,提醒书友们阅读。

  一次线性传播到传播客体不是传播的结束,而是新一轮传播的开始,樊登读书会重视传播客体的主动转化。美国社会学家霍斯曼提出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人际传播的推动力量是自我利益:“人们出于交换包括爱情、地位、服务、货品、讯息和金钱等在内的资源的需要进行相互间的传播活动。人们所付出的行动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或奖赏,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4]传播客体转变主体的动力,一是通过分享可以积累符号资本,树立爱学习的个人形象,二是分享的实际利益可以延长会员期或者赚取积分,积分又可以在商场兑换新的书籍。阶梯式传播形成了快速裂变的自传播。

  (五)传播效果:裂变持续增长

  樊登读书会坚持付费模式,并没有内部价和员工价,一律每年365元。在不低的收费下还能保持高速传播,不到4年的时间,吸引了690万的付费用户,取得很高的品牌美誉度和极快的增长速度。另外,移动支付的发展培养了人们线上支付的习惯,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条件,使其能够同时达到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知识付费产品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一)重视品牌IP,明确知识产品受众

  知识付费市场目前存在知识产品良莠不齐的问题,想要长久发展,必须重视品牌IP的搭建和维护,才能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传播编码时应考虑受众人群定位,以做到精准传播。

  (二)发挥线上传播优势,通过线下转化产品劣势

  线上线下联动,弥补了线上知识产品的劣势,使无形的产品变得有形。线上知识产品的劣势即产品无形,“线上学习、线下交流”的模式很好地转化了劣势,发扬了优势。而知识产品的优势则是线上传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快速传达。

  (三)提升实用性,重视产品售后

  知识本身是延时反馈的,但作为付费的知识产品,其必然要让受众感受到它的实用性,最好是实际有用,立刻能用。现代生活节奏快,学习心态更为功利,直接能用的及时反馈提升了知识的感知实用性,促使人继续学习和分享。如果人们由于“知识焦虑”而冲动购买知识产品,却感知不到产品价值,最后仍然会弃之不顾,更不会进行二次传播。知识产品没有如实物产品一样的售后服务,知识付费产品很容易忽略售后问题。但售后服务十分重要,在售后可以设置书童伴读监督,形成社群,进行学习打卡,提升产品打开率和复购意愿。同时也可以收集用户反馈,进一步改进产品。

  (四)优化产品形式,适合多种场景

  随着4G网络的普及,视频形式产品更受欢迎。视频形式既包含声音信息,又有图像,更加接近现实中的传播。产品持续发展必须保证课程质量,重视内容筛选,可以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让用户通过评价提前知晓不同课程的质量,对低质量的内容进行评定并下架。产品设计要重视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的趣味性,针对一天24小时的生活工作形态,设计不同场景的传播内容,让人们可以在碎片化时间学习。

  (五)减少付费推广,投入口碑传播

  知识产品由于其产品特性,边际成本基本为零。一方面,需要将推广费用回馈给学习者,激发他们的主动转化,让更多传播客体变成传播主体。另一方面,要从技术上提升他们传播的简易性,比如,要设定好分享图和分享语。

  三、结语

  未来几年,知识付费市场将快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也将重新洗牌。知识传播本身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更需要利用传播学的原理,优化传播模式。当然,实际的传播并不是简单的线性传播,但是线性传播作为最基本的传播单位,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为知识付费产品的传播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希望知识付费产品能够不断普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2018-2019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EB/OL].http://www.iimedia.cn/63439.html,2019-03-08.

  [2]樊登.樊登读书:用数字技术推动全民阅读[J].出版参考,2018(05):10-11.

  [3]秦明超.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理论的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5,7(05):36-37.

  [4]薛可,余阳明.人际传播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82-8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