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栾维涛、吕召胜、赵志鸿: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摘 要】本文探讨媒体融合时代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的新媒体能力及提升途径,详细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的几种新媒体能力,包括信息能力、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在新媒体平台上改造出版产品的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交流的能力、网络写作能力、营销和宣传能力等,最后提出了提升编辑新媒体能力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纸质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新媒体融合,是传统纸质媒体突破自身困境、获得长久发展的必然之路。对于传统纸质科技期刊来说,与新媒体的融合,势必会使其传统的出版活动产生深刻的变革,而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的核心,受到这种变革的影响最大,面临的挑战也最多,但另一方面,与新媒体的融合也为编辑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契机,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若要在媒体融合道路上获得长足的发展,除了不断提高传统编辑出版能力(内容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版式设计等)外,还应针对媒体融合的要求,培养和提高适用于新媒体的各项能力,这些能力可称为新媒体能力。对于科技期刊编辑而言,其最基本的工作始终是期刊的编辑出版,但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新旧媒体融合的机遇和挑战,一个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所具备的新媒体能力不仅仅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或工具完成期刊的编辑出版,还应该包括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基础上的多种能力的延伸,如对新媒体平台中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整合能力,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引导能力,数字化改造出版产品的能力,网络宣传和营销数字化出版产品的能力等。
一、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能力概述
(一)信息能力
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来说,信息能力主要就是指对行业科技信息的感知、分析、加工、使用以及持续感知的能力。[1,2]信息能力是媒体融合时代下科技期刊编辑最重要的新媒体基本能力,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信息感知和分析能力。能够尽快地利用行业网站、专业数字书刊、行业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平台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获取近期本行业的政策导向、举办的学术会议、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出现的研究成果等相关信息,能够在这些众多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判断获得的信息是否反映出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是否是本行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是否符合期刊读者的需要,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选题策划提供依据。
第二,信息加工与使用能力。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甄别后,还应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对分析和甄别后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加以整理,能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它们分别都反映了什么问题,将反映同一性质问题的信息归为一类子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类子集的特性,从而根据这些特性,结合期刊的实际情况判断,哪些子集可以作为近期的选题。在获得各类信息子集后,即可将其应用于选题策划、组稿、选稿和审稿工作中。科技期刊编辑应能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确定稿件是否是原创,是否符合选题,是否能够突出期刊的特色,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应能敏锐地发现并进一步挖掘提炼稿件的创新性,[3]并针对稿件提出切实有效的修改意见。
(二)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加工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但对于编辑来说,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不是仅仅学会如何操作计算机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稿件的文字加工,而是要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将要出版的产品进行各种设计、处理和加工。
在数字出版领域,出版产品的表现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出版产品,其可以是声、像、图、文和动画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这些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编辑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处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和文本的技术,能够将各种内容的表现形式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出版产品。编辑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术,并能够结合期刊的特点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各种数字出版产品的编辑加工工作中,才能够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能够满足各种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的出版产品。
(三)在新媒体平台改造出版产品的能力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具有周期短、速度快、渠道多、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但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形式以及受众阅读喜好等与纸质媒体迥然不同,为此,编辑应熟知这些传播平台的特点,根据平台不同的特点来改造出版产品。比如,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出版产品时,可以对现有的出版产品进行重构,而不必拘泥于传统出版产品的结构形式。另外,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产品不能完全照搬纸质期刊上的内容,还需对纸质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在二次加工时编辑应提炼出论文的精华,结合图片、影像、音频、动画等重新打造出一篇迎合新媒体平台受众阅读喜好的文章。编辑还可以附上作者在实验研究和撰写论文时的一些感想和故事,也可以附上编辑、专家和读者对该篇论文的点评,从而提供比原论文更为丰富的内容以飨读者。
(四)利用新媒体平台交流的能力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专家、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数期刊都采用了网络在线采编系统。编辑应善于利用网络在线采编系统与作者、专家交流,在使用过程中还应随时发现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方案,以使网络在线采编系统更加完善。另外,读者作为期刊的最终受众,其数量和质量对期刊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许多读者还兼具作者或专家的身份,因此编辑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平台与读者交流。编辑可以通过创建读者QQ群或微信群,在群里以期刊编辑的身份向读者发布期刊的各种信息,接收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与读者讨论。编辑也应该积极参与网络学术交流论坛的各种互动,以期刊编辑的身份注册论坛会员,积极地在论坛里发表帖子,参与互动,宣扬期刊的正能量,从而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五)网络写作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网站、微博和微信这些新媒体平台是科技期刊非常重要的宣传和传播平台。粉丝数和阅读量是反映网站、微博和微信影响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要提高粉丝数和阅读量,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在网站、微博和微信平台刊登一定数量的原创文章,这就需要编辑具有一定的网络写作能力。所谓网络写作能力,是指能够利用网络工具,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撰写适合网络受众阅读习惯的文章的能力。不同于传统的严肃的纸质媒体,网络上的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活泼性,其表现形式不仅仅只有图文,而是文字、视频、GIF(图片格式)动画、图片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编辑在网站、微博和微信平台撰写文章时,不仅要会原创,还要会使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文章内容,并能够将各种表现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文章的可阅读性。编辑还应该适当地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以及一些有趣的GIF动画和图片,将其巧妙地融于文章,从而拉近与网络受众的距离,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粉丝。
(六)营销和宣传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和宣传是科技期刊推广出版产品、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营销和宣传的准入门槛,个人也可以凭借新媒体各个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营销。因此,科技期刊编辑仅仅进行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积极参与期刊的营销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个平台如微博、微信等App,来宣传营销期刊的出版产品,扩大期刊的形象。编辑应该了解和掌握受众的需求,应具有撰写营销和宣传方案的能力,能够根据受众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营销和宣传文案,将出版产品的特点和期刊的独特形象第一时间展示给受众。
二、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科技期刊基本上都是面向某个行业的专业性期刊,在如今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本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了解并掌握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知晓本行业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发现文章的创新之处,识别文章的对与错,避免优质的学术论文被丢弃,也避免粗制滥造的学术论文滥竽充数。编辑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地与本行业学者、专家和作者、读者交流互动,才能在学术交流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今,新媒体的出现为编辑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各大学术文献数据库的文献,编辑可以阅读到海量的专业文献;利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编辑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新媒体交流平台,编辑几乎可以零成本的方式足不出户地与本行业的专家学者交流,从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因此,编辑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在本行业的知识水平,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二)强化“用户思维”
所谓“用户思维”,[4]是指在整个编辑出版活动中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围绕用户的需求打造出版产品的思维。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用户的可选择面较小,科技期刊用户的流失速度较缓,对用户的需求考虑被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科技期刊编辑在进行编辑出版工作时更多是从自身出发,比如,在选题策划和组稿时,编辑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决定选题和稿件的取舍,用户只能被动接受科技期刊的信息,其需求在期刊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中无法得到体现。但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的可选择面变得非常宽泛,导致传统科技期刊的用户流失严重,[5]此时用户的需求便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编辑从选题、组稿到编辑加工乃至最后的出版,均应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数字化技术加工和改造出版产品,为用户提供内容质量高且表现形式丰富、阅读体验好的数字化出版产品。科技期刊编辑应该不断强化“用户思维”,从选题策划前的信息收集开始,始终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鼓励用户参与到编辑出版活动中,不断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加强与用户的交流,通过用户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出版产品的质量,并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
(三)在工作实践中树立学习思维
科技期刊编辑在各项工作实践中应树立学习思维,即在实际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各项技能的锻炼,不断发现不足之处,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善,然后继续在工作中检验改善效果,继续发现不足之处,继续进行改善。经过如此循环,编辑将会在不断的工作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而能力的提升又会带来工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编辑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也会带来许多创新,比如,在某项工作中发现原来的流程或者技术、产品存在缺陷,对这些缺陷进行改善,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小的创新,这些小的创新积累多了将会形成质的飞跃,由此可能会带来一项大的创新,从而为编辑自身及期刊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科技期刊的生存日益困难,由此也导致了编辑自身的困境。媒体融合是科技期刊与编辑突破自身困境的一条必然道路,编辑只有全面解放思想,在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政治能力以及传统编辑技能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各项新媒体能力,才能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走在媒体融合道路的前列,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科技期刊编辑应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方向,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充分运用新媒体工具和数字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打造出表现形式和传播终端多样化的高质量数字化出版产品,并能够通过高质量的网络原创文章和高水平的网络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营销和宣传为科技期刊吸引大量的粉丝,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的全面发展,也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大勇,程建霞,王小唯.论科技期刊编辑信息感知能力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0,22(4):367-368.
[2]韩芳.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提升的SWOT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6):102-109.
[3]徐书荣.科技期刊编辑对提升论文创新性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61-764.
[4]赵永会.媒介融合时代微信编辑素养提升方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6):71-73.
[5]陈章娥.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