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编辑出版的守正创新

2019-09-03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李妍婕: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摘 要】守正创新是编辑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环节的决定性步骤,其质量直接影响出版物的内容,因此,提升编辑质量是实现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基础。媒体的深度融合,对编辑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仅要坚守编辑出版行业的规律与初心,更要与时俱进地在传承中创新,从而更好地承担新时代精神文化的传播重任。

  【关键词】新时代;编辑出版;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1]目前,传统编辑出版行业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冲击很大,面对科技浪潮,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编辑,必须坚守初心、担当和使命,努力实现创新融合,结合当下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提升编辑出版的专业素质,才不会被时代浪潮淘汰。

  一、坚守编辑出版品位

  (一)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

  “守正”的首要要求就是编辑工作者要树立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贯彻党的重要时代精神,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推动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强起来。在内容上要维护党中央权威,普及相关政治纪律与法规。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媒体格局如何变动,都要始终坚持党性,坚持党对宣传内容、媒体运行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掌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2]特别是作为宣传出版物把关人的编辑工作者,更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决不能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从而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既是对出版内容的保障,更是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思想宣传工作是一种导向性很强的传播方式,出版领域也曾反复强调过导向作用的重要性。舆论导向是文字工作者的灵魂,新时代,更要始终坚持引导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目前,泛娱乐化的社会氛围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与冲击,这种社会氛围片面强调阅读率、传播率与点击率,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全体人民思想文化的共同进步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近年来,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了“禁丑令”“限广令”“限娱令”等一系列措施来抵制娱乐至上、疯狂追星等不良社会现象,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些问题并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3]泛娱乐化问题因为牵动着广大年轻群体的兴趣喜好而具有很强的顽固性,我们只有通过弘扬具有社会主义主旋律和正能量内容的版面、互联网空间以及移动端等传播媒介,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在舆论传播中引领风向标。当前编辑工作既要抓住市场,根据热点策划选题,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又要注重出版质量,不能单纯片面地追逐市场,把眼前的经济利益当成唯一导向,从而降低内容出版的品质、拉低出版物的品位。

  (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有明确要求:“责任编辑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细审读稿件,对稿件中的政治导向、思想层次、文学艺术价值、科普性以及文章结构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文稿质量、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在审稿中注意全面完善的修改建议。”编辑出版工作者要坚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用高尚的时代精神感染熏陶大众,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力量。

  当代中国繁荣复兴,多元价值观竞争激烈,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出版人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将原创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优质内容传播给大众,把优秀内容生产、保障质量第一的理念作为编辑出版的中心理念,用心、用情、用功,多创作精品,努力筑就新时代出版高峰。

  二、内容生产力求创新

  (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全媒体时代,多种传播方式如文字、影音、图像等相互渗透,传统媒体与众多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也处于相互融合发展的阶段,传播媒介的大众化导致传播信息鱼龙混杂。对于编辑工作,客观上要求其应具有基本的文化融合跨界意识,这样才能初步保障文字出版的正确价值导向。同时,编辑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与创新,将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文化产品。比如,与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技术结合,让出版物更加具体生动,给人以视觉冲击。科技是当前的第一生产力,编辑出版事业对科技的依存度越高,第一生产力对编辑出版领域的推动作用也就越显著。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我们的事业才不会出现搁浅、落伍甚至被时代淘汰的风险。

  (二)尝试“内容增值”的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够普及,国家对于盗版的管理和打压力度不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还不到位,并且当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为造假、盗版、跟风现象提供了技术支撑,造成了出版行业格局的混乱,大多出版社各自经营,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市面上雷同的出版物较多,对读者的选择也造成了困难。这样的大环境让提倡合理的内容增值业务遭遇瓶颈,但有困难不代表无法克服,只要编辑出版行业整体树立起标准的行业道德与法规,用IP思维做出版,打破“内容售卖”的局限思维,进而转向“内容增值”的商业模式,保护内容产出者对其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就能提高出版的文化产品附加值。

  三、新时代推动编辑出版守正创新的措施

  (一)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价值观是人们生存发展和思考的必需品,价值观在形成之后就会渗透到人们的一切价值活动当中。近百年的中国,社会结构变动深刻,利益格局也有了很大的调整,人们的思想独立性与差异性日渐明显。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必须有强大的主流价值导向才能引领群众、凝聚民心、推动社会共同发展进步。当前,中国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编辑出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出版业是特殊的文化行业,因为其在文化创作的基础上还带有更多的文化传播责任,肩负建构大众价值体系的责任,所以主流价值导向对编辑出版文化具有更深层次的制约作用。我们在这里强调编辑出版的价值导向,并非完全否定编辑出版工作的市场取向,相反,我们应该把对文化理性的追求与对市场利益的追求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以文化导向为主体,将商业利益为运行所用。

  (二)完善出版制度机制

  传统编辑出版领域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机制。但目前互联网阅读产物不断壮大,加上文化传播更加多元化、个体化,我国编辑出版行业迫切需要更全面、更规范的制度机制。首先,编辑出版行业必须明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统一发展方向和原则,其次,必须加快编辑出版领域的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各方面的规范标准。对于无视规章制度的人,还要考虑建立相应的诫勉制度和针对违规人员的“黑名单”制度,严禁丑闻劣迹者再次发声而传播不良思想,带偏舆论走向。要继续加大力度完善规章制度,争取通过更高等级的立法途径来保障建设管理,解决法律法规依据不足、权威性不够等问题。[5]

  (三)增强国内外合作交流

  编辑出版在增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具有特殊优势。我们要在坚持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深化与国际端的文化接触,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中国话语权强起来。为了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在传播中要注意将我们的话语体系与对方的接受习惯相结合,减少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传播障碍,做到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力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风貌的中国精神,有机融入对外合作交流。此外,要升级传播平台,围绕国家重大外交活动开展国际传播项目,扩大文化覆盖面,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

  四、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历经五千年传承而长久不衰,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而来,在坚持守正的同时注重内容出新,只有这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稳中求进。特别是在新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创新融合发展,编辑出版工作更是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机遇,相关工作人员只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守正初心的同时迎合大众的内容需求,才能担当起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赵东.风雨兼程40载砥砺前行谱华章[J].中国出版,2018(24):2-5.

  [2]林潇.回归“工匠精神”培养编辑素质[J].出版科学,2018,26(06):26-29.

  [3]游祯武.数字时代编辑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15):107-108.

  [4]吴湘韩.守正创新特色鲜明——中国青年报社十九大全媒体报道回顾[J].中国报业,2017(21):18-20.

  [5]柳斌杰.当代中国出版家的重要使命[J].现代出版,2014(04):5-1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