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陶汝昌:云南人民出版社
【摘 要】数字出版时代是适应社会、科学发展潮流出现的。在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选择渠道、传统的编读关系、作者的阅读意向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编辑,应当迎接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清形势,主动作为,敢于改变,为出版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编辑;数字出版;变化
近年来,数字出版呈现出潜力巨大、增势迅猛的突出特点,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数字出版对于出版行业整体产业链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岀要“全面完成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从国家层面来讲,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作为从业编辑,要适应时代、科技发展需要,立足实际,敢于挑战,摆正位置,苦练内功,在数字岀版的大潮中,建功立业,有所作为。[1]
一、数字出版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数字出版所需相关“硬件”如资金、技术、设备等,相对来说较容易实现。但人是促进岀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永远是第一要素。所以,虽然数字出版“来势汹汹”,但所需相关人才问题却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样也给了从业编辑缓冲和学习的时间,应当加强学习,不要妄自菲薄,避免产生无所谓心理和恐慌心理。
二、编辑在数字出版工作中的具体应对策略
(一)及时转变观念,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动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握好数字出版动态,传统编辑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客观上讲,对于多年从事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来说,要转变思想观念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在传统出版行业工作多年,出版经验丰富,人脉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已经养成,要转变观念是有难度的,他们或认为数字出版很远,或依旧站在传统出版的角度看待数字岀版,这些观念都应及时改变。如今,“纸媒式微”体现了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编辑应当“跳出编辑看编辑”,将出版工作置于全球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重新认识和审视编辑出版行业,认识到数字出版的丰富形式,开阔视野,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形成对于数字出版的独特认识和判断。[2]
(二)及时转换“身份”,引领读者走向作品
在传统出版行业中,编辑更多的是文字内容的“把关者”,注重内容的严谨性和社会需求,内容多为文化知识。编辑要做到“两兼顾”:兼顾内容是否符合大众阅读期待,兼顾内容是否符合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字出版背景下,出版业走向信息化,出版行业媒介单一的现状被打破,新的媒体介质出现,为出版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改变了岀版内容的构成模式。这就需要编辑做一个“引领者”,在岀版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提升读者的审美水平,使读者与作品产生互动,从而使作品实现“再生产”,编辑此时就是连接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是一个“引路人”,引领读者走进作品,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三)及时更新学习内容,熟悉数字出版流程
数字出版是出版形式的一种,编辑人员应积极学习和掌握数字出版流程。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应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积极学习数字出版流程及核心技术,做到未雨绸缪。在选题策划阶段,数字岀版的特点要求编辑不能将产品仅考虑为单一媒体出版,需要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力求出版形式更生动、多元,读者爱看;编辑在策划阶段要考虑的因素也会相应增加,要根据编辑内容和市场需求,明确潜在读者、盈利模式、产品的呈现形式,要学会撰写出版可行性分析报告;在编辑制作阶段,会涉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编辑的整体素质要求明显提高,编辑工作的内容和量也变得繁杂、巨大。所以,编辑要熟悉数字出版的各个环节,对其复杂性、多样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努力学习,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3]
(四)学会运用网络营销手段,全面提升营销效率
数字岀版时代,编辑是出版产品的直接策划者,深入参与了作品的开发制作,对作品的内容、特点、有用之处、有趣之处了解得最为详细,这是专职营销人员无法获得的直接体验,编辑对此更有感情、更有感知、更有说服力。所以,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也要学会运用网络营销方法和手段。
(五)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数字出版工作
编辑应有法律意识,关注涉及数字岀版的法律法规,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岀版管理暂行规定》等,一方面,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减少编校失误;另一方面,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
总之,数字出版时代给传统的编辑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编辑人员要敢于转变观念、转换身份、加强学习、学会营销、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才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在数字出版时代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春芳.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J].中国出版,2010(21):55-58.
[2]张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8(10):5-11.
[3]徐景学,秦玉莲.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2(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