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期刊库(NSSD)上线一周年之际,国家期刊库项目组特举办“我看国家期刊库”征文大赛。活动结束后项目组组织专家学者成立评审团队,对收到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现已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为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交流学习,国家期刊库会陆续将全部获奖论文刊出,敬请关注。
第一次听说有一个学术网站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是刷微博的时候在邵培仁老师最近的微博上看到的,邵老师转载了一个关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公开学术论文下载的微博,大意是在国家期刊库注册为用户后就可以免费下载论文。当时心中有些半疑半喜,竟然不敢相信,毕竟以前离开了校内网,从来没有能免费在期刊网站下载过一篇免费的论文。
过了几天,试着打开国家期刊库的网站页面,注册为用户后,真的顺利下载到了自己想要的学术文章,真的好开心,本来还一直在担心离校后不能再用校内网免费下载论文了。作为一名九月份将要读研的准研究生,说实话,想起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很是羞愧。因为在那么一段美好宁静的时光里,我却未能安心广泛涉猎、研写文章。虽然对专业的知识有所掌握,却未能深刻钻研,尤其是未能好好地看过各位学术大咖们的专著和论文。
想要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一方面要有此专业方面充足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就是仔细阅读学术论文,从学者们的文章里了解前沿动态。学术是自由的,也是开放的。在尊重学者个人学术版权的前提下,如何让学术成果为全民共享?如何让民众对高贵出身的学术成果有着普遍的接近权?学术观点本就应该是流动的,包容的,它不应该只限制于高校的局域网里,只在期末交论文的时候才被想起;它不应该只藏身于图书馆的阅览室书架上,一天天地落满灰尘,无人问津。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没能足够珍惜这些灵感的火花,不能用大师们的思想来丰盈自己的心灵。
从起底郭美美事件看媒体的新闻伦理,从乡村的实证调查谈教育下乡,从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探析阶层固化如何打破和社会的垂直流动,从集体行动分析民众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学术文章里满含着对时事的分析和对社会的关注,在其中感受新一代精英学者们对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上的注解,与涂尔干的思想对话,在马克思思想上的中国化运用,讨论在网络舆论场上的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是否形成……学术精英们正是以自己的学术科研为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依据,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向标,为社会的进步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是,象牙塔里的我们总是会后知后觉,在碎片化的时代里,那么轻易地迷失在各种新媒体带来的快餐性的娱乐和浅阅读中,让思考变得珍贵而缺乏。
在国家期刊库下载文章的时候,看到很多文章显示着0次下载,0次阅读,心中不由得一声叹息。这么好的平台,这么难得的资源,不能被人们利用真的太可惜了!我想,也许是很多人不知道国家期刊库这个平台吧,毕竟去年的7月刚刚上线,传播力度上是需要加强的。谈到传播,作为热爱传播学的学迷,就从传播学的角度为国家期刊库提出几个建议吧:
首先,增强意见领袖传播的力度。比如前面提到的浙江大学的邵培仁老师的微博转发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且作为知名学者,这个宣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真的不小哦!所以,贵库可以继续@并邀请有关学者(尤其是文章在贵库多有收录的学者)参与转发可免费下载学术论文的微博。
其次,内容上的精品化,品牌上形成差异化。对于文章的内容应当严格把控,在起步阶段广泛收纳学术论文、增大库存基数的同时也要收纳一部分的精品文章,最好是独家性的。还可以邀约相应的名家学者撰文,收录库中。找到最能吸引用户的网站独家优势,最终形成品牌的力量。
再次,名称的传播便利性。无论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还是一个网站,名称对于其获得受众都非常重要。贵库的名称我到现在还是记不全,我自诩的好记性在这里真的受到了打击呀,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用“贵库”来代替全称的原因。当然,名字无所谓好坏,只是贵库的名字实在很长,这无论是在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上都容易造成一个劣势。而比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之类的学术论文网站的名字相对是精简的。作为一个表达严肃科学精神的学术网站,命名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是合理的,不过贵库可以在以此为名的同时形成一个较为短小的昵称,比如“国家哲社期刊库”、“国家期刊库”等的小名。这样,更有利于口碑化的人际传播哦。
最后,定期的互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增加用户量和用户黏性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贵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的有奖转发、评论发动关注者的积极性,既能达到二次传播,提升知名度,又可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感情。
以上的建议都只是个人的见解,也许并不适合,只是单纯希望国家期刊库能够前进的更好。不知道国家哲社期刊库在成熟之后会不会也会建立起付费购买机制,不过起码现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是非常感谢。
相信学术的力量,相信思想的价值。有了学术的公开、文章的开放,才会为学界带来百家的争鸣,百花的齐放。百家争鸣,源于学术的自由开放。愿国家期刊库的建立与完善,激起一股学术上的思想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