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任钦丽: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摘 要】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儿出版行业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如今,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少儿出版企业如何认清现状、谋求出路是值得每个传统少儿出版行业的从业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少儿出版的重要意义及传统少儿出版的现状与出路等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粗略见解。
【关键词】人格架构;新媒体时代;历史使命;主导者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儿出版行业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如今,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少儿出版企业如何认清现状、谋求出路是值得传统少儿出版行业从业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少儿出版的重要意义
少儿出版工作对于少年儿童整个人格架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从脱离母体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中后,从小接受怎样的教育将直接投射到个体的精神体系中,而由单位个人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又直接影响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从事少儿出版工作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定位和历史使命。
2013年,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的通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一些少儿图书内容低俗、质量低劣问题进行了通报处理,对市场上部分图书存在豪华包装、价格虚高等现象进行了严肃处理。那些一度在少儿出版行业屡见不鲜的不良现象从客观上反映了一段时间内我国少儿出版领域的部分出版企业和出版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与职业使命感的淡薄,同时也使我们再次警醒少儿出版应该是传播人类文明,净化儿童心灵,培养良好习惯和培育健全人格的文化前沿阵地,而不应该成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之地。广大少儿出版从业者要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文化的出版与传承、弘扬与传播工作。
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严峻挑战,传统少儿出版企业需认清现实,早做应对
笔者还在读初中时有一本语文选读课本描述过这样一个情景:两个未来时代的学生由于偶然找到的一本纸质图书而引发了一番议论,随后他们在自己的电脑前上课时了解了作为古人的我们是如何通过集中在一处称作教室的地方阅读纸质书本,并由一位老师统一授课来学习文化知识的……之所以若干年后依然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实在是未来时代孩子的学习方式在当时的笔者看来太过惊奇,同样他们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表现的惊奇也让人吃惊。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看来文章中的未来学习模式完全有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变为现实。如今,新传媒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现在随处可见的纸质读物只会以高端产品的形态在特定的阶层中流传或者以文物的面貌躺在博物馆的藏品中间。[1]到那时,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发生异变,通过纸质载体传播知识这个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作用已经退到了角落或者边缘。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象:新媒体对于传统出版的冲击已经愈演愈烈,有很多传统纸质出版物已经顶不住压力纷纷倒向数字出版的阵营。
曾经作为世界上最知名、最权威的三大百科全书之一,拥有244年历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在2012年3月全面停止了纸质图书的印刷,转为电子版出版。在同年的12月31日,作为纸媒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也结束了近80年的纸质版运营,向全面数字化转型。
诸多迹象表明,新媒体势不可挡。传统少儿出版领域作为传统出版领域的一环,其业态转型也势在必行。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是传统少儿出版企业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数字媒体时代,是作为主导者,还是作为附庸者,角色的定位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内容出版是传统少儿出版企业相较于技术或者平台服务商的优势所在。也许对于传统少儿出版企业而言,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和平台开发确实是我们目前的薄弱环节,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依赖技术发展已相对完善的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服务提供商。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出版的重点始终是“内容为王”,技术只是为内容服务的手段。出版不是简单的信息搜集与传播,而是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编辑加工过程。在这些方面,现今的技术与平台服务商所拥有的知识和人才资源储备显然无法与几经沉淀、积累的传统出版商相较。传统出版企业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避免沦为廉价的内容资源提供者,而要成为内容产品的运营商。[2]只有找准自身的定位,传统出版企业才能从传统的出版模式中稍稍抽身,摆正姿态迎接新媒体时代,做好新兴出版领域的主导者和领头羊,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慧中.数字化阅读的喜与忧[N].人民日报,2008-10-22.
[2]刘永红.传统出版的自我救赎[J].编辑学刊,2011(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