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闫云霞: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社
【摘 要】本文面对互联网时代科技图书的困境,探寻二维码出版融合物在转型中的应用情况,展望科技图书通过二维码把纸质内容与互联网内容连接起来,给读者提供更多元化和丰富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图书;科技图书融合物
一、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图书
(一)科技图书的困境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科技图书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行业的技术更新没有那么多、那么快,需要的内容在网上一搜,即可获取,不需要查阅纸质书。科技图书是读者必须买的书,多为各种资格考试的教材、教辅,这类书也不必到书店去买,鼠标一点,送货上门。实体书店大量关门、转型,仅剩的书店中展示的多是少儿、社科类图书,很多科技图书失去了展示的机会,销售码洋极速下滑。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发表作品的平台增多,导致出版社的作者资源流失。出版社上游下游均失利,科技出版人惊讶了,反应快的出版社开始积极探索出路。
(二)拥抱互联网
传统出版物这种通过文字传播信息的方式不可能消亡,只能通过改变来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求,才能生存并发展。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广发〔2015〕32号)对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内容及传播形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图书内容的展现形式从单一的纸上文字走向与声、视等的融合。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扫码即可获取链接内容,技术的进步为纸质图书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多为音频、视频和文档等,使读者的阅读从平面二维空间走进立体的三维空间,满足了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目前,教辅和技能培训类图书对二维码的应用较多,以技术人员为主的科技图书也在积极尝试,将在纸面上无法呈现的内容通过二维码链接展现给读者,赋予了科技图书新的生命力,也给了科技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创新创造的新动力。
2.发行渠道新变化
科技图书发行渠道的重心发生转移,由传统的以实体店为主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与京东、当当、天猫等网销平台的合作成为发行人员工作的重心。2018年4月,统计数据显示,科技图书在网络平台上的销售码洋已占整体销售码洋的85%以上。
3.营销方式多样化
图书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自媒体、社群、行业网站等进行宣传甚至实现销售,为图书与读者的“见面”提供了更多机会,缓冲了实体店减少对科技图书的冲击。在行业网站、社群等媒体上宣传,使得科技图书的营销更精准。科技图书在平台上与相关图书相互关联,增加了跟读者“见面”的机会,促进了图书的销售。
二、科技图书融合物的发展情况
(一)大数据为选题开发和营销增力
互联网的发展为选题开发的数据采集提供了便利。网络销售平台上图书的销售情况更加透明,销售平台上读者的留言透露出了图书的优缺点和读者的需求点,为编辑的选题开发和图书修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除了传统方式,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为图书宣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图书充分利用了这方面的资源,促进了图书的销售。
(二)图书内容得到延伸
科技图书利用二维码为图书增值。把一些需要读者反复看、精读的内容放在纸面上,需要了解的内容和不方便用文字表现的内容如大的图片、图纸,工程案例,音视频等,放在二维码链接中,其内容可以无限延伸,让读者根据需要选择阅读。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制成本降低,这些内容通过组合使个性化定制出版成为可能。
(三)市场反馈与读者体验
原来“纸书+光盘”的时代,由于受到应用设备的限制,很多配制的光盘沦为鸡肋。随着时代发展,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二维码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中介,使用起来将更为便捷。针对纸质书融合物,策划编辑对市场上科技图书做了一些调研,发现目前二维码的使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广告内容多。二维码在图书上只是做广告宣传,已引起读者反感。第二,扫码率低。二维码在科技图书中作为内容延伸情况的使用率并不高,一是读取二维码差错频发,用户扫码体验差,二是读者担心出版平台的资源外泄,用户隐私信息被违规利用。第三,内容质量低。链接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与图书内容并不切合,有的编校质量差,差错率高。
附加值高的二维码内容,还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社科类图书在这方面已经有较多成功案例。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的《朗读者Ⅱ》,其链接了1400分钟的视频,月销售册数达6000册以上。大批量使用二维码的科技图书不多,但这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比如建筑施工类图书,一些施工现场的操作过程仅用文字描述略显不足,可以录成视频,放在平台上,使读者学起来更为直观;工程设计类图书,一些设计案例图纸多且大,如果放在平台上,将会解决纸质图书有些内容不方便展现的问题,对于放在平台上的案例还可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的《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详解》(交互版)中利用二维码链接了大量三维图形,还有模型拆解交互演示。如果施工工艺用录像形式展现,效果会更好。
无论什么时代,“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作为内容的生产商,出版社还需继续努力,提高链接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使读者扫二维码成为习惯,为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阅读体验。
三、结语
科技图书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是出版界未来的发展方向,用多元化的展现方式为读者服务,给读者呈现更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1]
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等,使融合出版物制作流程规范化,知识产权得到保护,让人们在使用中遇到问题时有法可依。
编辑要具有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技术思维和社群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出版方式、营销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不断学习,不断尝试。[2]出版社要加强人才队伍、资源平台的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自律,保障二维码数字资源平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二维码融合物更好、更快地发展。
由于链接的内容涉及的文字、音频等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平台维护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而目前二维码链接内容是不收费的,因此,出版单位需尽快探索出相应的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推动纸质书融合物的发展。
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读者、作者、编辑的真正互动,读者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真正体验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传统出版人应接收新知识,应用新技术,创造出更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的产品,推动科技图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吉鹏云,柯积荣,开军武.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标准问题研究——以图书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8,37(9):108-112.
[2]刘静.科技编辑应提升数字出版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