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蔡莹:地质出版社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图书形式和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新时期图书管理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图书编辑要确保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和学习经验,首先阐述了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阶段图书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提升路径,希望对图书编辑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一、前言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图书策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编辑的策划、选题和构思等都会对图书出版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编辑是图书策划的核心,对编辑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和推动过程中,图书出版更加多元化,数字图书和网络图书层出不穷,图书编辑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化。一个合格的图书编辑人员要具备创新能力,工作开展时不能盲目跟风或者一味地借鉴。因此,编辑在策划环节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其目的是增强出版物的新颖性,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新时期重视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出版体制发展的基本潮流
当前出版体制处于不断变化的时期,图书出版应从实际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进行图书编辑工作时应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这对我国文化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但我们必须对图书供需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其中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上的出版物雷同现象屡见不鲜,文化含量不高的出版物也比比皆是。由于体制上的直接影响,同时编辑素质以及观念也是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全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图书编辑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与发展趋势,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改革与创新,也就是说必须在时代的要求下对图书编辑的工作理念进行实时更新,为出版行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符合数字出版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出版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多样化是图书出版内容以及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图书在这一过程中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数字出版工作对编辑提出较高要求,在掌握基本编辑工作技能的同时应对跨媒体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熟练应用先进的软件整合图书编辑工作,有意义的出版内容也是在此种情况下形成的。[2]在实际进行数字出版工作时还要注意出版秩序的维护,明确相关的法律关系。为真正推动出版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编辑必须对自身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同时将社会需求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创新。
(三)符合编辑个人职业发展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编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强化图书编辑效果。编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涵养,注重传统元素和时代符号进行有机融合,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编辑出读者喜欢的图书。图书编辑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新时期图书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多元化,广大读者对图书的内容要求更高,他们希望通过阅读充盈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的修养水平。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人们接收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图书内容要满足不同读者的基本需求,丰富和完善读者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不仅如此,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一些图书编辑为了博人眼球,注重在标题、装帧等方面吸引读者,内容浮浅,忽略读者的真实感受,达不到预期要求。长此以往,对质量较高的图书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读者对图书丧失兴趣,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不知该如何选择。[3]
(二)新媒体对纸质图书的影响
随着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达到阅读目的。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纸质图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生产制作上不能及时转型,商业模式落后。特别是图书编辑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不强,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没有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丰富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够结合现在流行的微博、微信等进行图书编辑的创新,图书编辑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差,达不到读者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止步不前,造成整体出版行业管理体系落后。[4]
(三)缺乏创新精神
在新的发展时期,编辑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亟待增强。很多图书编辑对时代要素把握能力较差,不能对新闻时事和知识信息要点进行很好的利用,在选题策划和新颖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数字出版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图书出版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对于图书编辑来说,没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难以适应数字出版工作的要求。
四、新时期培养和提高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工作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图书出版随之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出版行业的改革中,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图书编辑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适应当前阶段读者的基本特点。首先,图书编辑应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提升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为图书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其次,图书编辑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优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最后,图书编辑要树立质量意识。随着阅读对图书质量要求的提升,精品图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浩瀚的书海中,精品图书更显得弥足珍贵。图书编辑要打造精品,这样才能树立品牌,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5]总之,想要更好地促进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编辑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实现自身发展和图书事业的有机融合,为图书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编辑综合素质
新媒体环境下对图书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能力的引领下,图书编辑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融合,以客观的态度处理编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注重新型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断提升图书编辑的整体效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各种外来文化和国外图书对我国图书编辑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编辑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强化图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图书制作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确保图书质量,不断强化图书编辑的整体效果。图书编辑人员也应认识到,在工作开展时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要坚持职业操作,注重图书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确保图书真正为读者服务。
(三)加强文化宣传,构建和谐文化氛围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磨难,之所以能在世界之林中长盛不衰,这和我们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问题做了重点阐述,鼓励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图书编辑应加强文化的交流和宣传,引导广大读者参与到文化的交流互动中。鲁迅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图书出版编辑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立足现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凸显图书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6](
四)创新营销,利用网络技术拓宽销售渠道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图书营销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即时性强等优势,它在图书宣传和营销中具备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网络利用频率的增加,网络阅读量不断攀升。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图书出版编辑不仅要考虑纸质图书,同时还应考虑网络读者的基本需求,加大营销方式的创新力度,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交流平台,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例如,通过建立图书网站,将图书信息发布在网站上并及时更新,对图书数据库进行规范与完善,为读者提供多种阅读途径。作为出版方,通过与读书网站的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通过与网络书店的通力合作,进一步增加纸质图书的营销途径;通过与阅读器的有效合作,进一步开发电子书。以上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和图书编辑息息相关,要强化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培养编辑人员的创新精神,推动图书出版行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图书编辑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辑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时认识到图书编辑工作开展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工作理念、提升编辑综合素质、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图书营销方式等有效提升图书编辑的工作能力,协调好社会需求和图书出版之间的关系,推动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亚玲.浅析在创新驱动机制下教辅图书编辑的专业化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18(01):60-62.
[2]杨璠.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234.
[3]赵莉薇.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传播与版权,2016(05):27-29.
[4]戴梅海.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9):191-192.
[5]符玉亭.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270.
[6]张旭.新形势下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提升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7):23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