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安玉彦: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随着数字媒体的产生,给传统的纸质图书销售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出路,成为纸质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的重点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建立就是传统图书增值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文化产业链的模式与形成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图书文化;产业链形成
一、引言
新时代,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青睐快餐式的阅读,导致纸质图书的价值降低,建立图书文化产业链、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模式可以有效增强纸质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力,同时推动图书文化的长远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文化产业链模式概述
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代表图书具有一定的创造价值,市场竞争下,图书的自身价值需要通过最终的消费来体现,统一图书产品生产直至最终消费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形成完整的图书文化产业链,有利于实现图书产业效益最大化。图书文化产业链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模式一,深纵型开发模式。以图书产品为核心,图书这种商品从文本的开发开始,就会衍生出许多产品。要对图书产品进行剖析,分析每种图书的市场需求,将图书产品向图书文化转变。模式二,文学、影视、再文学的循环模式。目前,我国图书文化产业链的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有两种,即文学文本和影视文本,但是两者之间缺少有效链接。文学、影视、再文学的循环模式可以将具有空间感的影像过渡为具有平面感的文本。基于此,首先,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图书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次,培养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增强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1]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形成途径
(一)注重图书质量
任何一个商品生产企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首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图书出版企业也不例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在时效性上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纸质媒体具有远超新媒体的信息质量。网络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传播信息,这就导致很多虚假信息混合在真实信息中被肆意传播,误导大众。所以,图书出版企业应抓住这一优势,高度重视出版图书的文本质量,认真进行文本内容的审核,在保证文本内容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图书出版及发表。
(二)完善图书文化相关法律法规
在图书文化产业链中,版权问题是制约图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图书版权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盗版图书在市面上售卖,消费者买到的是盗版图书的情况,那么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及购买欲望都会大幅度降低,图书产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由此可见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需要加强对版权保护相关制度的完善,根据图书文化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为图书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应对图书文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调整,使其适应当下的图书文化产业链形势,为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三)注重图书版权贸易的保护工作
建立图书文化产业链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图书出版业可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商业化发展,因此除了对图书文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之外,还应当搭建一个平台,为智力成果提供交易渠道。版权具有一定的财富属性,是图书文化产业化的主要智力成果。[3]与此同时,图书商品的交易需要在确定版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任何未经过版权允许的图书商品交易都是侵权的。因此,要实现图书产业的繁荣发展,就要注重图书版权贸易的保护工作。
(四)实现资本化经营
对于图书企业来说,版权属于无形的资产,不仅要重视版权保护,同时也要重视版权经营。所谓版权资本化经营,简单来说,就是将版权作为资金进行经营,让版权可以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产生更多价值。图书版权的资本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图书版权价值的最大化,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4]
四、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形成图书文化产业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图书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图书企业与网络媒体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目前图书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图书企业开始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对版权的保护,开始加强图书的资本化经营、健全图书文化相关法律法规等工作,实现了图书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佘晓灵.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探析[J].中国商论,2018(22):145-146.
[2]潘涵,邵慧,赵飞雪,等.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探析[J].新闻世界,2012(10):147-148.
[3]郭永新.新媒介环境下的“创作出版论”与编辑角色重构[J].出版发行研究,2011(08):51-52.
[4]崔琳.浅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J].大舞台,2012(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