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国内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综述

2019-09-02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于博: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近年来,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出版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各出版社纷纷开始布局知识服务的“蓝图”,其中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成为关键一环,而我国目前的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尚不成熟。本文试图从用户需求、数字技术、优质内容和运营模式四个层面着手,对我国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出版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内容服务,它保证了信息内容在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传递。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扩展了信息获取渠道,为知识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知识服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出版社也开始从传统产品内容供应者向信息知识服务供应者转变。

  对出版社而言,知识服务平台是实现产品分发与盈利的必要前提。现阶段,多数出版企业采用与成熟的知识付费平台合作的措施,获得了优质资源和利益,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出版企业无法获得终端用户信息,决策行为受到平台限制。出版机构自主搭建知识服务平台已成为普遍的选择,然而,平台构建维护工作费时费力,投入巨大,面临许多显性和潜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研究

  评估知识服务平台构建工作的优劣,主要看用户的需求能否被满足,也就是出版社所做的知识服务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意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构建要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视角出发,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美娟重点研究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问题,她认为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日益成熟的形势下,“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服务的能力成为当前出版社知识服务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把用户需求作为核心要素,归纳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基于用户场景的个性化岗位、基于用户行为的个性化推送三种服务模式。[1]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程海燕在《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路径分析》中指出,出版社要摆脱资源立场,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将内容打碎再重新组合,生产适用不同场景的内容产品,构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知识服务平台。[2]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的刘丹和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袁世亮在《知识服务浪潮下出版业的发展机遇与趋势》中提到,知识服务的个性化生产是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关的内容服务,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要紧紧把握创新性、交互性、针对性的特点。满足受众的需求不能仅靠单一的内容服务,读者需要更多地同作者或其他读者及时互动。[3]所以,以受众需求为核心来打造知识服务平台能够进一步提升受众的阅读参与感。

  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研究

  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先进数字技术的保障。出版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组织技术研发团队,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日趋成熟,出版社可以通过挖掘和分析用户的最新动态数据来预测用户需求,描绘用户画像,从而实现内容智能化、个性化推荐。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向飒提出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流程、知识服务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再造。[4]北京印刷学院的邓逸钰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垚在《智能化语境下的数字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生态构建》中认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催生出知识服务在出版领域中的多元表现与应用,并在知识服务的各环节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带来行业领域面貌一新的变革。智能语音技术、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成为开发知识服务平台的重要抓手。[5]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的林曾霞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探究》中指出,“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了有效组织、整合,运用这些技术深入分析监控用户偏好、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对用户的知识服务,可实现智能化推送。[6]

  三、以高质量内容为根本的研究

  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核心基础是要拥有海量、权威、系统的内容资源。出版始终是“内容为王”,发现并拓展内容价值是出版社构建知识服务平台的重要实现途径。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鲁玉玲在《专业出版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内容资源基础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打造出版领域知识服务平台,首要任务是构建优质内容资源基础。将出版社传统的内容资源转换成知识服务平台需要的知识资源,充分利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结构化内容单元、领域本体、主题词表来实现内容资源的知识组织,满足知识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7]学林出版社的吴耀根在《数字出版的知识服务专业化路径》一文中提到,注重优先汇聚数字内容资源和内容资源的专业化整合,出版集团应当“优先以充分挖掘优质内容的价值为己任”。[8]大连工业大学的郭靖雅认为,当知识服务处于生命周期的中后段时,囿于产品价值红利衰减与知识共享价值回归等因素,挖掘内容价值、寻找长尾资源成为维系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的法门。[9]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始终是出版企业搭建知识服务平台的基础。

  四、以高效运营模式为基础的研究

  建立知识服务的生态,出版社要在重视平台开发和产品设计的同时,注重建立高效的运营模式,发挥用户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用户在使用知识内容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知识生产,共同投身知识内容建设,建立专业领域知识内容资源的内循环。还要注重收集用户行为分析,以用户数据指导平台知识内容的补充和产品的设计开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的副教授郭亚军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主要模式研究》中指出:“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精准推送,提高知识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建立正确的经营模式,是推动大数据知识服务价值开发的前提。”总结出大数据环境下出版机构知识服务的主要模式为知识资源数据库模式、知识获取终端设备模式、社交媒体知识分享模式、开放式知识众编模式、知识付费订阅模式五种。[10]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销售数据辅助运营决策,借鉴互联网知识服务经验,采用“三定精投”的模式优化运营方式,最终实现不仅能提供纸书和电子书,还能提供碎片化、专题化、关联化的知识服务产品,做到出版社与读者的互利共赢。传统出版社在进行知识服务产品策划时,需要紧跟前沿热点,将知识资源碎片化后重新整合,重新包装,以多种资源类型、多种展现形式呈现,定位、定时、定向地面向用户进行精准信息投放,增强用户黏性,挖掘潜在用户,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知识服务。

  五、结语

  如今,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出版业的热点研究课题。传统出版社面对这一风口,需要理性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通过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高质量内容为根本、以高效运营模式为基础的知识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出版社在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面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美娟,胡丹.我国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及其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8,26(06):12-16.

  [2]程海燕.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路径分析[J].出版广角,2018(19):19-22.

  [3]刘丹,袁世亮.知识服务浪潮下出版业的发展机遇与趋势[J].出版广角,2018(14):38-40.

  [4]向飒.人工智能对学术出版流程的再造及知识服务提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091-1096.

  [5]邓逸钰,王垚.智能化语境下的数字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生态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7(06):34-36.

  [6]林曾霞.“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8,4(10):71-73.

  [7]鲁玉玲.专业出版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内容资源基础的构建[J].编辑之友,2018(05):33-37.

  [8]吴耀根.数字出版的知识服务专业化路径探讨[J].编辑学刊,2018(06):20-25.

  [9]郭靖雅.内容付费时代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的协同共赢研究[J].出版广角,2018(19):39-41.

  [10]郭亚军,刚榕隈,黄圣洁.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主要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1):3-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