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认知、责任与成长规划

2019-08-27 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作 者】李晓: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摘 要】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医学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青年编辑的自我认知、责任以及成长规划不仅关系到自身编辑业务能力的提高,还关系到期刊整体的发展。文章综合医学期刊的独特性和编辑从事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从职业特点、自身定位、知识体系构建以及职业规划等进行全面分析,为寻找符合医学编辑特点的自我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自我认知;培养;职业规划;提升机制

  随着医学期刊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编辑人员的职业变更速度加快,人才流动频繁,几乎每年都有一批新的医学编辑加入期刊出版队伍中。青年编辑是期刊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因此关注出版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医学期刊的专业独特性,入职编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但其编辑职业意识以及编辑业务功底却相对较薄弱。在为新进人员量身定制一份职业规划的同时,为其寻找符合医学编辑特点的自我提升机制,从职业道德和知识体系构建进行全面引领,对促进编辑团队能力建设,提高期刊办刊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2008年毕业至今,有幸成为学报编辑部成员之一,期间先后经历了迷茫、紧张、平稳到渐渐适应等心理历程。回顾十年编辑成长之路,结合自身经验,现对医学期刊编辑这一职业的认知、肩负责任以及成长规划的心得与体会作一总结,以期为期刊编辑队伍建设以及制定编辑自我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一、了解职业特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医学生进入编辑这一行业,大多是由于机缘巧合,更甚者是迫于现实压力。这一选择与其学生生涯中的职业梦想似不存在太大关系。因此,新入职的医学编辑心理落差较大,对编辑职业的了解非常有限。记得入职前,编辑部主任曾经说过:“编辑就是一个幕后工作者、一个信息传递者;你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出版的优秀作品仅仅是为他人作嫁衣”。新进编辑人员作为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刚接触编辑业务不久,如果不能清醒、客观地认识到编辑职业的特点、岗位的职责和工作重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则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若得不到及时调整,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产生倦怠情绪,甚至离职跳槽。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新进医学编辑的培训中职业特点与职业价值观教育尤显重要。

  医学工作者将其临床经验或基础研究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而编辑作为信息传播者将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加工、整理后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传播给特定的读者群体[1]。编辑既是一个守门人又是一个创造者,同时兼具有导向与桥梁的作用。

  编辑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作为新入职的医学编辑,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服务意识,培养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同时编辑还应该意识到“把关者”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守门人”的职能。医学期刊肩负着科研信息推广以及技术传承的重要作用。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审稿时速、发文时间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推广;文中科研设计、统计结果的审查关系到研究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任何一项疏忽都将给学术界的文化传承和推广造成重大的损失。目前我国的学术氛围比较复杂,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论文造假现象相对比较严重,人情稿、关系稿直接影响编辑对论文质量的判断。因此,医学期刊编辑还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弘扬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对广大读者和社会负责,做好学术期刊的把关人。

  二、调整心态,准确定位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适应环境,准确定位是每一个新入职人员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一名医学生进入编辑行业,由于专业不对口,面对工作时容易产生迷茫、消极的情绪,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这时快速调整心态、全面剖析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自身优势,有利于编辑制定工作发展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成长。医学期刊的编辑工作,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和科研技术的推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医学编辑应该意识到这一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传播科学知识,引领科技创新。同样,了解自身的劣势,可避免在不擅长的领域浪费过多的时间,亦有利于针对不足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对编校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及时进行纠正和总结,提高编辑业务能力。期刊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不断地剖析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凸显出编辑工作的优点,时刻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这样才更有利于确定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初涉编辑行业的青年人,现实和理想的差异让他们感到迷茫和无措;而入职几年后的编辑或许亦会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工作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同行因“不合适”或“不适应”而跳槽的消息。编辑的首要职责之一是保证期刊的定期发行,而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包括发行时间和期刊质量。如果编辑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工作不积极,主动性不高,则无法保证期刊按时发表。若这些负面情绪在短期内无法依靠单纯的外界力量得到改善,对于期刊编辑而言,这时就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建设,从调适自身的个体状态出发,加强自我管理,改善和缓解压力。编辑的自我调控以及自我管理直接反应了编辑对自身能否胜任工作的一种自我判断和信心,它是工作价值的自我体现,能够激发编辑的工作动力,保持工作热情[2]。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业务能力

  处在这样一个知识技术快速更替发展的时代,编辑人员除需要有效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外,还必须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实践,丰富自身的编辑素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将专业知识贯通到日常的工作中,为期刊的业务创新打下基础[3]。医学期刊由于其领域的特殊性,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且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形势下,医学编辑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医学专业背景,还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成为一个从事医学信息原始加工的复合型人才。

  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医学编辑可通过参加学术研究活动了解相关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还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医学专业书籍,借助网络平台查阅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文献,增加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以进修的方式在工作实践中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期刊编辑必须在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为主旨的条件下,对自身学科领域做出系统的研究,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协助或直接参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提高学术敏感性和科研设计审查能力。医学编辑在参与学术研究时,必须把握好科研与出版工作的关系和尺度,不能单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必须将学术研究服务于编辑工作,本着参与科研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编辑工作的宗旨,夯实自身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准确把握当前的学术脉动,提升对先进技术的认知能力和相关信息的把握能力,强化编辑在审稿和加工中的审查力度,以提高期刊论文中的科研设计审查能力。

  在出版行业中,编辑业务培训的渠道和措施较多,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导师制”,又称之为“以老带新”,即挑选品德高尚、业务精专、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作为青年编辑的领路人,从思想和业务方面进行全面指导,这对人才的培养大有益处[4]。

  期刊编辑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经验累积,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医学编辑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与期刊同行进行业务交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还可通过参加编辑业务培训班,学习最新的编辑规范和标准,掌握编辑加工技巧。同时,编辑工作积累的经验非常重要,对编校工作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要善于进行归纳,对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总结,可就工作中遇到的精彩内容与资深编辑进行交流、探讨,并可以此建立符合本刊特点的“编辑资料库”。此外,编辑还可通过参加以提高编辑业务和掌握学术动态为目的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编辑业务能力。

  四、制定职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为他人作嫁衣”是出版界对编辑工作的共同认识,但究竟应如何“做”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则是编辑首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出职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才会把编辑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认真对待,用心完成。编辑应根据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包括入职期、适应期、稳定期、成熟期等,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职业规划,促进自我发展。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青年编辑应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流程,培养基本的业务能力。在一定时期适应后,编辑可依据前期的工作经验、性格爱好以及专业背景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个性究竟是属于人际型、事务型、情感型还是理性型,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扮演出版过程中沟通者、实干者、管理者、协调者等不同的角色[5]。同时编辑应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判断和分析,包括记忆力、理解力、文字表达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了解自身优势,有利于编辑制订发展目标,在工作中有所侧重。处在职业生涯稳定期时,编辑可根据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并结合前期的学习基础以及自身的兴趣,撰写编辑学方面的相关论文;亦可依据选题策划创办相关特色专栏,并开展组稿工作;还可以“领路人”的身份对青年编辑进行培养,指导基层作者以及研究生的论文写作,逐步完善编辑职能规划,成功过渡至职业生涯的成熟区,并逐步向“学者化”编辑这一理想目标迈进。

  长远的职业规划设计,有利于了解事业发展远景,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以此获取更多的上升机会,实现职业理想。

  编辑需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胜任力为基础,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设计发展目标,为职业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而编辑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其发展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所设定的发展目标应随着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单位总体发展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6]。在实际工作中,编辑可细化工作目标,如月目标、季度目标、年度目标等,而一旦制订好目标就应时刻关注与之相关的信息,及时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以期更好地实现阶段性目标。同时编辑还应对每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查找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发光点或问题和不足,吸取和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完善职业规划和发展途径,以提升工作成就感。

  小结

  编辑是期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编辑的培养和成长决定着出版单位的未来。对于具有特定专业领域的医学期刊而言,医学编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医学期刊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编辑队伍,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才能得到发展、壮大。以一个期刊编辑而言,选择了这一行业,设定了发展目标,就应遵循该行业的道德规范,配合期刊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与时俱进,进一步塑造和提升编辑的职业尊严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更好地引导医学期刊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瑛.论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医学编辑的工匠精神[J].出版广角,2017(286):18-21.

  [2]姬静芳,贾泽军,叶婷,等.医学期刊编辑的自我管理[J].编辑学报,2017,29(s2):s132-s134.

  [3]李晓.数字化时代医学期刊编辑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J].今传媒,2015(12):139-10.

  [4]李琼,邱忠涛.目标与绩效管理助力编辑团队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8(4):46-49.

  [5]刘晓涵,张铁明.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6,28(3):295-298.

  [6]赵耀.浅议学术期刊编辑的几种意识[J].出版发行研究,2017(6):63-6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