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递中国学术声音 推动中国出版物“走出去”

2019-08-26 来源:《出版与印刷》
  【作 者】王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摘 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历来高度重视出版“走出去”工作,将相关工作上升到贯彻国家战略、展示中国形象的高度。文章从“聚焦当代中国学术,传递中国主流声音”和“创新传播方法渠道,增强出版海外落地实效”两个方面,阐述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走出去”工作中所开展的探索和创新,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期为国内出版业做好“走出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中国话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学术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走出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释和指示,强调“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1],“要加强战略谋划,对外既要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又要传播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以文服人,加强情感认同”[2]21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做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也为出版业做好“走出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国内众多出版社全面发力,已经形成了版权、实物、资本及文化交流的立体国际合作形态,有的出版社已开始建立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渠道和品牌,探索海外营销、发行、传播新模式。[4]在此背景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对外工作总体要求,遵循文化传播规律,努力把握海外受众需求,积极展示当代中国学术成果,生动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依托学术优势、建设海外渠道,在“走出去”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和创新,为国内出版业提供了“世纪经验”。本文就相关工作作进一步阐述,以供业界、学界探讨。

  一、聚焦当代中国学术,传递中国主流声音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5]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挺拔出版主业,推出了一批规模宏大、价值厚重、影响深远的精品图书,通过发挥学术出版优势,努力成为中国话语、中国声音“走出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一是以“走出去”出版载体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生动有效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对话。集团出版的“中国三部曲”“中国话语丛书”,以独特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是中国模式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中国三部曲”整合了张维为的三部著作《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先后授出8个语种的版权,“喊出对于中国道路的深深自信”[6],《中国震撼》(英文版)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课程选为教材。“中国话语丛书”中的第一本《文明型国家》已输出英文、哈萨克文、阿拉伯文、韩文等版权。此外,《中国战略报告》(第三辑)已输出英文版版权,由施普林格出版公司于2018年顺利出版;《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英文版版权已授权给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该书的英文版预计于2020年正式出版。这些高品质图书以“当代中国”最新理论成果和学术形象面世,有助于影响并改造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成为中国话语与西方主流社会沟通的新尝试、新样本。

  二是以“走出去”出版载体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提升中国改革实践影响,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强调“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治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当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正能量。[7]这也为出版业对外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理论、贡献中国经济建设智慧提供了指引、带来了启发。集团组织专家学者总结梳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并及时开展译介,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助推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其中,“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推出了大量体现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的极大关注,已分别和施普林格、圣智、劳特利奇等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公司签约,输出海外版权。《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持续增长》《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东亚研究》等图书,也被西方学界认为给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案例和经验。[8]

  三是以“走出去”出版载体反映当代中国科技进步,传播中国科技创新理念,以专业学术原创开拓新领域。集团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原创出版“走出去”,全新启动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的“现代数学丛书”,并组建国际化编委会指导丛书的规划、编辑和出版工作。集团与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同时推出该丛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双向促进中国与国际数学界的成果交流,成为集团主动打造国际一线专业出版品牌的积极尝试。[9]“中国原创科普第一品牌”《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海外版权已输出越南、马来西亚等。[8]反映中国科学技术领域优秀科研成果的《脊柱外科手术解剖图谱》《持续葡萄糖监测》《血管腔内器具学》等一系列专业医学图书英文版版权授权给施普林格出版公司,《计算词典学》阿拉伯文版版权授权给埃及国家翻译中心,这些图书在海外获得了业界人士的赞誉和好评。此外,集团积极探索科技图书版权输出新形式,百余种生命科学和医学类专业图书成功授权给国际知名科技类出版商威科集团旗下的专业数据库Ovid。

  四是以“走出去”出版载体彰显中国教育出版实力,促进中外教育双向交流,实现中国出版、中国教育“走出去”历史性突破。2017年3月,集团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伦敦书展完成签约,授权英方翻译出版上海一至六年级数学教材英文版,包括课本、课本练习册和教学参考书,共计36个品种。这套教材反映了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丰富成果,被英国教育界称为“世界领先的数学教程”。2018年法兰克福书展期间,集团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举行了《真正上海数学》(Real Shanghai Mathematics)小学一、二年级新书首发仪式,这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第一次成系统、大规模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出版史和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10《]纽约时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认为英国大胆依照东方课堂模式改造数学教育体系,意义非同寻常。

  五是以“走出去”出版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打造“文化中国”精品工程,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内在要求,[11]也是出版业的应尽之责。集团长期重点打造的精品工程——外文版“文化中国”丛书成功入选国家重点“走出去”项目。本世纪初,集团就开始谋篇布局,精心规划一套涵盖中华文化万千气象的开放系列,努力覆盖西方主流市场的读者群体,实现传播的最大效应,成为上海出版进军海外主流出版业响当当的招牌。[12]目前,该丛书已经形成360多个品种,10多个语种,成功进入全球各大国际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书店,以及巴诺(Barnes & Noble)、英迪戈(Indigo)等大型连锁书店和其他独立书店,覆盖各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销售渠道,被国际同行视作“走出去”内容建设的成功范例,媒体称誉其为“正本清源,以自主内核讲好中国故事”,“借船出海,借欧美渠道融入世界主流”。[13]作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进行的一次大型文化溯源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对中华创世文明的精粹进行集中呈现和艺术表达,让人们清晰地知晓中华民族的源头,了解中华民族创世的气韵和精神,该书已顺利推出英文版和波兰文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相关故事被收入波兰六年级语文教科书,波兰儿童将可以从他们的教科书中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此外,集团“四大名著”系列连环画也走出国门,受到法国、韩国、越南等国读者欢迎。

  二、创新传播方法渠道,增强出版海外落地实效

  做好精品图书“走出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十分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15]围绕如何让国外读者想读、爱读、读得懂,集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优化机制设计和渠道建设,努力提高出版物成系统、大规模“走出去”的传播效果,更有效地在国际上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

  一是发挥渠道作用,推动中国图书进入海外主流市场。 作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思想之窗”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2014年9月第一卷编辑出版到2017年11月第二卷出版发行,[16]集团全力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的海外推广工作,通过承办“中国主题图书展销月”“‘阅读中国’全球春节联展”“中国主题图书‘一带一路’中东欧四国联展”等活动,海外发行渠道经受了检验,运营成效显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按照国外出版发行商业模式进行操作,规模化、机制化地进入国外主流销售渠道,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成功典范,也为深入推进重大主题出版物的海外发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中国”丛书着力于产品线和发行渠道共同建设,通过全球代理,按照国外主流发行销售渠道的商业模式运作,积累了与国外主流发行销售渠道合作的实战经验和人脉资源。同时,集团旗下上海外文图书公司自2005年竖起“阅读上海(Reading in Shanghai)”标识,逐步登陆全球更多地标,每年在北美及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举办“阅读上海”沪版图书、中文图书展销,并从2014年起陆续在新加坡、纽约、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与当地书店合作开设“阅读上海”专柜,受到所在地区读者的广泛欢迎。[17]集团还积极推动“专著·上海”沪版学术图书进入美国图书馆等专业交流平台。目前,集团“走出去”销售渠道已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以来,重点开拓了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的市场,成功搭建了包括中东欧最大书店——捷克纽卢克索(NeoLuxor)书店在内的数百家书店主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出版“走出去”“走进去”的新疆域。

  二是组织国际推广,向国际出版界、学术界阐释当代中国。近年来,集团十分注重以重量级“走出去”图书问世为契机,精心打造国际化论坛品牌,充分利用国际书展等国际出版交流平台,全面加强与国际出版同行的业务合作,展现当代中国的全新形象和文化成果。2018年至2019年,集团先后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英国伦敦书展推出全新的书展品牌项目——“上海早晨(Shanghai Morning)”和“上海时间(Shanghai Hour)”国际出版主题日系列活动,并分别发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全球版权推广50种新书(2018年秋季版)”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全球版权推广50种新书(2019年春季版)”,以“聚焦中国原创、打响上海品牌”为宗旨,举办了包含新书发布、高层对话、商务洽谈、版权推介、精品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18][19]集团先后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香港等多个城市组织“世纪中国论坛”,举办或承办中外经济学家论坛、《中国震撼》(英文版)全球首发暨“中国道路”国际高层论坛、《中国超越》(英文版)全球首发暨“中国道路与世界未来”高峰论坛等活动,邀请海内外嘉宾共同解读中国模式、阐释中国道路,与集团近年来出版的一系列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学术图书相得益彰。[8]

  三是加强业态创新,构建海外学术出版平台。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集团积极探索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海外公司运营海外出版业务。相关海外出版公司立足学术出版领域,依托集团专业出版的资源和实力,直接面向海外市场出版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学术专著,借此增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和经验成就的全面、深入了解。这些面向海外市场的专业图书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等学术期刊,为促进当代中国研究的国际交流搭建了新的学术平台。集团还充分发挥上海出版的品种优势,开拓海外中文图书市场,充分利用进出口业务资质优势,搭建海外按需印刷图书平台。部分中文版纸质书的海外销售采用先订单、后印刷,网上下单、当地印刷、直接送达的商业运营模式,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降低了仓储和物流成本,为中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走出去”中坚持着眼国家战略决策,致力于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作为改革发展和“走出去”工作的根本遵循,做好确立国际战略、优化路径选择、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工作,体现出自身工作的特色与独特经验,有力地响应了国家号召,也为出版业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参考案例。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贯彻“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2]197的号召是一个长期过程,“走出去”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未来仍需要出版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4]中国出版: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N].中华读书报,2018-01-03(6).

  [5]杜尚泽.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

  [6]张维为.中国崛起的故事很精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8-30(5).

  [7]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正能量——四论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9-04-30(2).

  [8]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让国外读者想读、爱读、读得懂[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2-06(3).

  [9]中国图书走出去: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EB/OL].(2017-9-13)[2019-3-2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93524.

  [10]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真正上海数学》英文版首发《风声》5个语种版权成功签约[N].人民日报,2018-10-12(12).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EB/OL].(2017-1-25)[2019-3-2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12]从版权交易到文化对话,“中国面貌”自信迷人[EB/OL].(2017-10-12)[2019-3-20].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7-10/12/c_129719130.htm.

  [13]王彦.外语版《文化中国》打开西方主流市场[N].文汇报,2015-02-23(1).

  [14]金鑫.中华神话故事被收入波兰语文教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0-10(1).

  [1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16]读懂中国的思想指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海外译者谈[EB/OL].(2019-03-02)[2019-05-12].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02/c_1124185174.htm.

  [1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上海的学术出版、教育出版表现亮眼[EB/OL].(2018-08-27)[2019-03-20].http://sh.eastday.com/m/20180827/u1a14187271.html.

  [18]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法兰克福书展首个“上海早晨”[N].解放日报,2018-10-13(1).

  [19]“上海时间”来到伦敦书展[EB/OL].(2019-3-15)[2019-5-1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3924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