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聚焦“一带一路”,推动出版“走出去”向更高层次迈进

2019-08-23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何志勇
  编者按:日前,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 “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交流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文轩”)董事长何志勇作交流发言,介绍了新华文轩近年来在“走出去”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长期工作,多年来,新华文轩以图书为媒,以开放的姿态,构建国际、国内出版资源互联互通、渠道共享共用的合作格局。

  振兴四川出版,夯实出版“走出去”的基础

  出版“走出去”,首先要有高质量的图书产品做支撑。2016年以来,新华文轩贯彻落实四川省委“振兴四川出版”指示精神,通过系列举措推动出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出版利润高速增长。新华文轩大众出版2015年亏损2888万元,2016年实现整体盈利,2017年实现所有出版社全面盈利,2018年实现盈利突破1亿元,达到1.57亿元。2019年上半年,新华文轩大众出版利润实现同比高速增长,这是在没有教材教辅的情况下,依靠出版好书取得的利润。

  二是市场排名大幅提升。开卷数据显示,2015年,新华文轩在全国36家出版集团中排在第26位,2018年上升至第13位。2019年上半年,新华文轩大众出版市场排名第7,同比上升6位,增速全国第一。

  三是畅销书数量显著增加。2015年,新华文轩销售超过10万册的图书仅有2种,经过三年努力,2018年,销量达10万册以上的图书共64种,其中43个图书品种进入全国畅销榜Top500。2019年上半年,共有33个品种进入全国畅销榜Top500。

  四是入选国家重点项目与获得国家级大奖数量创历史新高。3年来,无论是获得国家级大奖数量,还是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数量,新华文轩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此外,我们还历史性地完成了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3个分典和《中华大典·经济典》7个分典,共计超过1亿字的编辑出版工作,为这项从1990年启动至今历时近30年的重大出版工程交上了圆满的四川答卷。

  聚焦“一带一路”,多种方式推动出版“走出去”

  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具有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交通走廊的地理优势。新华文轩紧抓地缘优势,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走出去”的重点,采取版权输出、图书出口、合作出版、设立分支机构、渠道“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出版市场,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是加强版权输出工作。近年来,新华文轩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版权输出工作,版权输出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新华文轩旗下出版单位输出版权85项,2016年136项,2017年176项,2018年增长到了307项,其中303项版权的输出对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输出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今年上半年,共输出版权220项,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0%。在2017-2018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排名中,新华文轩整体排名从2016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至第9位,其中,2018年版权输出数量(不含港澳台地区)升至全国第4位,地方集团第2位。

  二是推动实体图书出口。在开展版权输出的同时,新华文轩还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做好实体图书的出口。近年来,旗下出版单位向海外图书馆、高校、华人书店、华文学校出口实体川版图书累计超百万册,2018年,图书出口14余万册,海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根据2018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新华文轩旗下6家出版单位进入“馆藏影响力100强”。

  三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新华文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分支机构,目前已经成立的机构有:四川美术出版社在印度成立的“南亚出版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在英国共建的“伦敦编辑部”,四川文艺出版社在阿根廷设立的“中拉文学合作出版工作室”,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川少社”)在美国设立的“北美童书城”、在阿联酋成立的“熊猫工作室”、在印度开设的“熊猫编辑部”等。

  四是推动发行渠道“走出去”。新华文轩依托文轩网电商平台,以跨境电商方式开拓海外发行通道。2017年9月开始, 我们先后与北美、澳新及欧洲荷卢比地区中文书店合作,共同建成了北美华文书店、悉尼中文书店以及荷兰中文书店三家中文网上书店,覆盖海外华人约350万人。最多可提供60万种图书,最快5天到货,解决了中文图书品种少、配送慢的难题,逐步成为新华文轩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平台。

  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出版“走出去”持续发展

  新华文轩作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后来者,起点低,不具备先天优势,为此,我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入手,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对“走出去”工作进行战略性布局。新华文轩制定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出版传媒集团”的战略目标。2016年,四川省委做出“振兴四川出版”的战略部署后,新华文轩把出版“走出去”作为“振兴四川出版”的重要内容,从公司层面进行部署,鼓励旗下出版社根据各自的出版特色和优势开展“走出去”工作。最近,新华文轩还对快速崛起的川少社、天地出版社等单位提出要求,不要仅盯着国内的资源,更要用全球视野争夺全球优质出版资源,参与全球出版竞争。

  二是实施赛马机制,加快出版“走出去”。新华文轩把“走出去”作为出版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每月对“走出去”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让出版社自己跟自己比较,既要看总量,更要看增量,看各社“走出去”的发展和变化,在出版单位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三是疏通“走出去”管道,建立国际出版交流合作机制。国内出版社受制于语言、文化、地域等因素,缺乏与国外出版商的交流,以及对国际出版市场的了解。因此,打通“走出去”的管道非常重要。新华文轩一方面通过参加各大国际书展和国际版权在线交易,与各国出版商进行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还单独组团走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出版机构,与其进行深度沟通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版权双向输出。

  四是加强“走出去”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出版“走出去”,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新华文轩高度重视“走出去”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司总部设立国际出版中心,统筹协调“走出去”工作;各出版单位都设立了专业的部门或岗位,专职负责“走出去”工作。为减轻出版社“走出去”人才培养的成本压力,新华文轩还设立专项资金,对出版社新进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才给予三年工资补贴,鼓励出版单位引进、培养高层次“走出去”人才,为“走出去”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维度构建,筑就出版合作新格局

  面向未来,我们将在几个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出版“走出去”:

  一是在提升原创精品生产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国外读者感知和喜欢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中华文化,了解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就要讲好中国发展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我们的原创出版能力。因此,我们要在提升出版内容质量上下功夫,在深入把握国际市场阅读需求的基础上,策划更多适合“走出去”的选题,在国内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国际出版的精品力作。

  二是在国际出版本土化上下功夫。要让国外读者自发地购买阅读我们的图书,就不能按照国内的出版习惯凭空想象国际市场,而要深入了解各国的市场需求、读者阅读习惯和出版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建立“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出版模式。因此,我们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国际出版“本土化”发展之路,通过合作设立海外出版机构,推动渠道“走出去”,建立“走出去”的桥头堡,在国外土地上扎根,以本土语言出版更多反映中国文化的图书,并通过海外渠道走近海外读者。

  三是在出版融合“走出去”上下功夫。近年来,随着出版融合的快速发展,出版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图书载体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逐渐下降。为此,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贯彻融合发展的理念,探索“走出去”工作的新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出版+”的模式,丰富“走出去”的产品形态,开发更多附加文化价值的产品,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广传播到全世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