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讯 (记者王勤 祝小霖 樊凡)载文化之智,耀文明之光。8月22日,印刷术发明国迎来一场国际盛会。2019年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以“印刷出版文化与人类文明进步”为主题,首开国际印刷出版文化研讨和交流先河。来自中国、巴基斯坦、比利时、罗马尼亚、新加坡、俄罗斯、埃及等国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寻新时代下传承传播灿烂印刷出版文化的新方法、新路径,让凝蓄在印刷出版之上的文明因子闪耀未来。
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中华书局、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协办的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正是在全球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突出出版的文化性和印刷的文化功能,探索如何让印刷出版更好地传承传播文化。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印刷术在中国文明史及世界史中的重要作用,一幅以印刷出版为代表的人类文明发展图呈现在与会者面前。他表示,正是通过出版和印刷,传统典籍所代表的古代思想、行为和制度,成为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宝贵传统,睦邻惠己、泽被后世。谈及出版印刷自20世纪初从实践活动上升到学术研究,他指出,研究历史虽不长,但从自发的出版印刷活动到自觉的规律总结、理论探索,乃至建立系统的学科,可谓成就卓著、成果斐然,成就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和整理、系统化理论研究、海外研究角度和方法创新以及领域跨界联动等四方面。
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柳斌杰谈道,出版文化虽薄弱但已起步,印刷文化还基本处于空白,与印刷术对全世界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的地位极不相符。他说,研究印刷文化与人类文明,要把已有角度讲深讲透,结合文化史、艺术史、思想史、社会史,从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维学科视角,系统处着眼、精微处落脚,创新思路和方法。因此,柳斌杰评价此次会议是“一次具有哲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国际性研讨会”。
研讨会上,20余位来自国内外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出版单位、印刷企业、院校及传媒领域的专家围绕印刷出版文化遗存保护、传承传播和文化研究等内容展开研讨。
中国印刷博物馆一直大力倡导并推动印刷出版文化传播,并对其丰富内涵加以挖掘和凝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在主旨发言及总结中说,出版、印刷在人文基础方面的功能和贡献是独特而卓越的。保护世界印刷出版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印刷出版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弘扬印刷出版创造创新、共享奉献精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印刷出版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泉,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巡视员王华,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以及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雨果·塞泽、国际印刷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阿芙琳·西迪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孙宝林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分别主持会议。
据悉,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以今年首次举办为标志,作为世界印刷出版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展示传播平台,每年举办一次,2020年将在西班牙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