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形势·新挑战·新呈现——浅论新技术环境下编辑的三种意识

2018-12-03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陈莹: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当代中国编辑应当树立社会意识、创新意识、现代意识,打造新技术环境下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在满足国内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建立国际文化系列的中国标识。

  【关键词】新形势;新挑战;新体验;新技术环境;编辑意识

  编辑工作者作为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传承人,在新技术条件下,从事文化建设和文化积累工作,应当秉持“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理念,树立新型编辑意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实践创新,追求呈现精品,承担起崇高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一、把握新形势,树立社会意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革,文化赖以发展的政治气候、经济环境、传播技术等条件渐趋成熟。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建设被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以来,一系列政策规定的出台大大拓展了当前文化建设的合法性领域。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就意味着建设文化不只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要不断创造新需求,挖掘文化的生产潜力,开发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认识世界与被世界认识是崛起的中国应有的姿态,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沟通与交流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崭新的时代形势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沃土的同时,也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求。当代中国编辑面对新形势,身处历史新环境,增强时代意识,把握发展机遇,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先进的当代文化,打造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能够广而远之,真正体现本民族、本时代特有风貌的文化产品,构筑国际文化系列中的中国标识,培养、加强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二、迎接新挑战,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不竭动力。”新环境形势下的编辑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广泛多样的市场需求、纷繁迥异的文化形态,新型编辑工作者应当有胆识、有谋略,树立创造意识,创新编辑理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编辑手段,整合文化、媒体和市场资源,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这是文化建设的精髓本质,更是文化服务的题中之意,是当代编辑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

  (一)创新编辑理念

  编辑理念的创新,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随着建设文化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编辑工作者实施文化建设的工作理念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新闻传播技术代表着新的方法论,代表着全新的规则和标准,需要全新的颠覆性的观念和运作模式。”新型编辑工作者要突破独专于纸媒的局限,打通影、视、网等传媒渠道的工作理念和态度,本着全方位服务读者的理念,立足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在被允许的最大技术运作领域内,不断挖掘新亮点,由点及面,实现一部作品的多次开发、多种开发,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立体化的品牌系列。

  (二)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

  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就是以多元的编辑理念为导引,融合古今,贯通中外,实现经典与时尚并行,传统与现代共存,中国与世界同在。

  在媒体相对过剩的时代,“内容开始稀缺,具有竞争力的内容资源,以及能够适应新的传播渠道的内容形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左右中国传媒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编辑应当把关,优先选择传统文化中于今颇有深刻教益的内容,当代文化中能够反映人们生活面貌,引导人们价值追求的内容,挖掘、培育文化,善于打造文化热点和热点文化。

  同时,走“本土化”道路通过中外文化的深层次融合促进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就要充分了解异域读者的接触习惯,以本土化的形式嵌套中国文化的内容,使其用熟悉的框架接触陌生文化,更深刻地了解、体味华夏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播价值和积累价值。“引进来”的文化亦然。

  (三)创新编辑手段

  编辑手段的创新,就是实践优秀文化内容不同形式的多渠道、跨媒体传播,力求文本形式符合媒介特质。新技术的相继涌现,强有力地推动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为当代编辑多元、有效地进行文化建设与传播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通过编辑手段的创造性选择,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首先,要正确认识并分析新旧媒介固有的利弊。比如,广播、电视等媒介和网络媒介相比,互动性较差。其次,量体裁衣,为不同媒介量身定做符合其传播规律的文化产品。手机传播力强大,但接收容量受限,因此编辑内容应力求简单明了。最后,实现更大程度的媒介融合。手机的随身携带便于突发新闻的采集,通过其日益增扩的多媒体功能实现与网络的无缝连接成为可能,网络相对自由的传播特性通过手机传输不断更新信息,给读者提供认识新变动的视角,也使人们更容易地把握真实的世界。

  三、呈现新体验。树立现代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的异军突起改变着传统阅读的游戏规则,编辑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脚步,在多元的编辑理念指导下,促成精巧细致的文化内容与恰到好处的媒体手段联姻呈现一个崭新的阅读世界。

  (一)多媒体打造网络新闻阅读新体验

  随着We62.0的问世,人类进入了网络新时代,互联网集多种媒体优势于一身,互动性大为增强,网民参与意识与日俱增。广泛的互联性和海量的存储性,使网络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阅读素材。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较快,网民基本以浏览的心态“观摩”信息,编辑工作者要从受众角度出发,创新网络新闻内容和形式编排的呈现方式,使受众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

  首先,在内容选择上要尽可能简洁,突出重点,热点新闻以倒金字塔式的消息表现,评论文章以更鲜明的方式展现观点。同时,尽可能配以音、视频资料,不仅使内容表现形象生动,造成印象深刻,也给受众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

  其次在网站页面编排上,实行专题分类、同题集中安排、信息及时更新、热点新闻滚动播出的方式,一方面,信息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样;另一方面,新闻报道有深度、有广度,便于受众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接收信息。

  (二)多媒体打造手机原创阅读新体验

  移动性和贴身性的传播优势使手机具备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手机正在由通信工具蜕变为新兴媒体,它作为单一媒体的独立性日渐凸显,编辑工作者遵循手机自身的传播规律及其信息接收特点,为手机量身制作原创文化产品进行传播势在必行。

  以新闻信息为内容核心,利用手机的不同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分类传播。手机报以导读为主,提倡一句话新闻,非突发情况下,应尽可能按时发送,培养受众的“约会意识”;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受众的新鲜感。选择一些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信息制作成动画或图片,加以简单的文字说明,通过彩信、飞信等形式传播,生动活泼,不乏娱乐精神。

  旧内容新形式,旧题材新故事,旧传奇新演绎,改造传统文化;发现、培育现代文化;引鉴外域文化,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精品。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将最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最有效的媒体模式呈现给最合适的人,不仅是“碎片化”时代出版传媒领域的生存要义,更是一种尊重个性、尊重人权的人文关怀。

  “文明与个体的生存取决于它们适应变化的能力。”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编辑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要有把握大局、顺势扬帆的先觉意识,还要有冲破藩篱、敢想敢为的战斗精神和创新意识,更要有精雕细琢力造精品、手段新颖撒播精品的时代意识。这是时代强烈的召唤,更是历史崇高的诉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