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从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的提出到“党媒姓党”

2018-11-28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摘 要】无产阶级政党和党报党刊的发展史揭示了党的组织与党的媒体相互建构、矛盾运动的规律,这个基本原理是提出“党媒姓党”的理论依据。在宣传舆论工作中,“党媒姓党”必须坚持党对党媒的领导、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党媒姓党”与尊重媒体客观规律相统一。

  【关键词】“党媒姓党;党性原则;宣传舆论

  【作 者】温健琳: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宣传舆论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即“党媒姓党”。“党媒姓党”的提出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党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工作的理论提炼和实践总结。“党媒姓党”的提出在宣传舆论战线以及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一些理论文章对“党媒姓党”作了积极的探讨,但未曾深人研究“党媒姓党”的理论依据和实质内涵。本文拟从党的组织与党的媒体相互关系的角度探析“党媒姓党”的理论依据、核心内涵,以及宣传舆论工作中如何坚持“党媒姓党”。

  一、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何时确立

  在纸质媒体时代,党的媒体是指党报党刊。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何时形成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对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进行阐述并付诸实践。这种观点的依据是:“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非正式机关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在给读者的公开信中明确表示,它是一份彻头彻尾的党派性报纸,如果有人认为它应该是无党派性的,那是对它最大的侮辱。这里用的‘党派性’,实质上指的就是该报应有的党性。”另一种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没有特别强调党性,党报党刊的党性是列宁党报党刊思想的核心概念,即党报党刊的党性是列宁正式提出的。

  第一种观点值得商榷,党派性并不等同于党性。因为1847年欧洲各国工人政党的力量相当弱小,在初期,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党”的概念,主要是指相互有联系的观念上接近的人群,这种联系有时可以体现为一定的组织形式,有时并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所谓党派性只能是指一类观念接近的人区别于持有另一类观念的人的小群体的观念意识,而党性则是指具有相当数量规模、有着明确组织分工形式、有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的党的观念和意识。早期的共产党在组织上并不完善,成员较少,流动性较大,不管这时的“党”是否成型,凡被外界视为党的报刊的媒体,马克思、恩格斯都要求主办人承担起维护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荣誉的责任,即报刊要体现“党的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由于党的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党对于党报党刊重在监督,并不强调也无法实现对报刊的有效领导,在党的报刊出现非党言论或者执行错误路线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往往建议党的领导机关与报刊脱离关系,如第一国际总委会的机关报《蜂房报》非但不宣传总委会的会议决议,甚至经常歪曲会议,第一国际于1870年宣布解除与《蜂房报》的关系。解除关系的目的是防止报刊以党的名义发表非党的言论,防止报刊指挥党,而未思考过应当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党指挥报刊。在这样的情形下,马克思、恩格斯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纠正党报党刊上出现的错误思想,以至于恩格斯说:“做隶属于一个党的报纸的编辑,对任何一个有首倡精神的人来说,都是一桩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马克思和我向来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我们永远不担任这种职务,而只能办一种在金钱方面也不依赖于党的报纸。”不单是党的报刊,甚至连第一国际总委会委员的职务,马克思都希望尽快卸任:“我急切地期待着下一届代表大会。那将是我的奴隶地位的结束。此后我将重新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无论是在总委员会,还是在不列颠联合会委员会,我将不再担任组织职务了,”可以看出,认定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对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进行阐述并付诸实践的观点难以成立。维护党的精神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报刊的要求,但并没有形成党领导党报党刊的机制,这是受到当时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织形式松散等条件制约的结果。这里还涉及媒介的传播力的问题,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报刊等印刷时代的媒介已经和莎草纸、羊皮纸、竹简等前印刷时代的媒介在传播力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报刊等印刷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传播信息,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组织和管理,报刊传播的信息内容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虽然名义上是党的报刊,却经常发表非党反党的言论,这正是由于缺乏强大的党组织实现对党报党刊进行领导和管控导致的结果。

  第二国际后期,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及至1905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经能够组织数量达到200万人参加的十月全俄政治总罢工(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将这次总罢工称为“十月革命”)。十月总罢工以后,列宁敏锐地将注意力聚焦到党的出版物上,写于1905年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第一句话就是:“十月革命以后在俄国造成的社会民主党工作的新条件,使党的出版物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列宁随后指出:“沙皇制度已经没有力量战胜革命,而革命也还没有力量战胜沙皇制度……已经完成了一半的革命,迫使我们大家立即着手新的工作安排……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这里的原则才是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超人的写作者滚开!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的提出离不开一个根本前提,只有当党的力量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才有能力对党的出版物提出原则要求。这就是党的力量壮大以后为党领导党报党刊创造的“新条件”。

  二、党的组织与党的媒体相互建构的规律

  我们探讨党报党刊的党性何时形成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证一个核心原则形成的时间问题,而是着重指出工人政党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与列宁时代对待党报党刊有着很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本身蕴含着一个未曾得到重视的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党的组织与党媒(党报党刊)相互建构的规律。

  在提出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之前,俄国党的组织形式涣散。虽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898年召开,并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标志着俄国党成立,但大会没有制定出党纲和党章,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俄国党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党的组织急需巩固和加强。在写于1900年8月的《<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列宁指出:“最近时期我们的运动特别明显的主要特点,就是运动的分散状态,即运动的所谓手工业性质:地方小组的产生和活动,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甚至(这一点尤其严重)与一直在同一中心活动的小组也没有联系;没有树立传统,没有继承性,地方书报也完全反映出分散状态,反映出同俄国社会民主党已经树立的东西缺乏联系。这种分散状态是不符合波澜壮阔的运动的要求的,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使当前成了运动发展的紧要关头。运动本身迫切要求巩固,要求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组织。”党组织的建设如何从松散到严密、从弱小到强大是摆在列宁面前的现实难题。为了真正建立和巩固党的组织,列宁决定首先从巩固思想入手,排除意见分歧和混乱,他通过创办《火星报》来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决心要为实现这个任务的前一半,即创办坚持原则的、能够从思想上统一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共同的刊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认为,这是当前运动的迫切要求,是恢复党的活动的必要的准备步骤”。

  《火星报》对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实际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草案由《火星报》编辑部制定,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由编辑部筹备,代表大会宣布《火星报》为党的中央机关报。“列宁通过党的报刊建党的创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这里,党的报刊成了建党的原动力。其后,《火星报》由于马尔托失、普列汉洛夫等人的破坏,变成了孟什维克的机关报,正是因为党的组织受到破坏造成的。列宁在《关于“出版自由”》中对党组织和报刊的关系作了更为深刻的论述:“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还比我们强,强很多倍。再让它有建立政治组织的自由(等于出版自由,因为报刊是政治组织的中心和基础)这个武器,那就是为敌人的活动打开方便之门,就是帮助阶级敌人。”在俄语中,“出版”和“报刊”是同一个词,列宁明确指出报刊是政治组织的中心和基础,可以看出,党的组织和党报党刊是相互建构的关系。党组织机构健全合理管理运行顺畅的时候,党组织才能实现对党报党刊的有效领导,党报党刊才能保持党性,在党组织受到破坏的时候,党组织对党报党刊的领导会受到削弱,党报党刊的党性无法得到保证;而办好党报党刊又反过来可以促进党组织的完善和健全,这就是党的组织与党的媒体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三、“党媒姓党”的核心内涵

  运用这个基本原理可以在理论上对“党媒姓党”归纳出两个层面的核心内涵:第一,“党媒姓党”最本质的问题是坚持党对党媒的领导;第二,必须明确党媒的责任和使命。第一个层面是针对现在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已经具备实现对党的媒体进行有效管理的客观条件的时候,必须着重强调党领导党媒的基本原则,当今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力远远超越传统的纸质和声像媒体,如果弱化党对党媒的领导,党媒不但不能发挥导向作用,甚至可能成为蜕变成通俗大众化的一般媒体,党媒的党性原则无从保证。第二个层面意指党媒的责任和使命。根据党媒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原理,党媒应当主动承担起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责。有的同志把党媒和党组织的关系仅仅理解为“服从”的关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党媒执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路线,但可以是一种完成规定动作的程序化安排,如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就出现过把党报服从党的领导简化为对党报工作者的常规要求而造成宣传工作固化僵化的现象。党媒必须能动地、创造性地对党的理论、政策、方针作深入的解释、分析而绝不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在纸媒时代,李良荣、林晖撰写的《党报必须姓党》一文对“党报姓党”作出过系统论述,文章对党报的功能、受众以及风格内容作出了明确解读:党报是工作报,不是家庭报;是干部报,不是大众报;是严肃的高级报,不是大众化的通俗报。文章指出党报的使命:“在当今中国,党报起到的应是政治、经济、信息主渠道和政策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所有附属功能均应围绕这一功能延伸。”“党报姓党”对党报的责任和使命是有明确规定的,随着当下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党的媒体早已溢出报刊的范围,而是包括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大媒体范畴。如今,各种社会思潮借助网络新媒体、自媒体得到迅速传播,党媒新闻舆论的主流地位面临极大的挑战。由于担心受到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的网络言论攻击,有的党媒不敢坚定地发出党的声音,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主张。习近平关于“党媒姓党”的重要论述正是对新媒体时代党媒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最好诊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媒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

  四、宣传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媒姓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新局面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媒姓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宣传舆论工作的一大亮点。

  在世情、国情、党情呈现新特点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中国的崛起让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感到不安,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和平演变一直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段和伎俩。从党组织的内部来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内一些同志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组织观念淡薄,有的倾向认同西方的自由化,有的干脆贪污腐败,成为硕鼠和蛀虫。此外,传媒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革新,给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社会不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也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宣传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媒姓党”。“党媒姓党”在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中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党媒姓党”使党的媒体在思想上、行动上以及组织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保证了党的媒体能够有效地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其次,“党媒姓党”有力地瓦解了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在理论上彻底地反击了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没有“言论自由”的攻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所愿意写的一切,说他所愿意说的一切,不受任何限制。但是每个自由的团体(包括党在内)同样也有自由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吹反党观点的人”。最后,“党媒姓党”体现出党媒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媒体在人员的组织架构、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上将呈现出“以我为主”的姿态,在政治理念、策划设计、具体执行等各个环节上将以积极主动的面貌开拓创新,至臻至精。

  具体讲,宣传舆论工作中坚持“党媒姓党”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党媒姓党”最根本的问题是坚持党对党媒的领导。宣传舆论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媒体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自觉维护党的权威、体现党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下,在媒体传播速度和方式发生极大变化的环境下,坚持党对党媒的领导尤其重要,这是维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保证。

  第二,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党媒以坚持正面宣传为基本的工作方针,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舆论宣传环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并不意味着党媒只讲好话,只唱赞歌,党媒对于一些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负面现象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要针贬时弊。监督社会始终是媒介的重要职能,正是通过舆论监督才能有效地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改进。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不相互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

  第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和一致的,把党性高置于人民性之上,或者把人民性凌驾于党性之上,将二者对立起来,都是割裂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联系的错误观点。

  第四,坚持“党媒姓党”与尊重媒体的客观规律相统一。社会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媒体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如果不重视研究媒体的客观规律性,则可能导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陷入僵化死板的教条式说教和宣讲,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面临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无从应对。党媒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研究传媒新技术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受众的心理,才能做到新闻舆论工作接地气、聚人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