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高校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数量的分布规律及思考

2018-11-27 来源:未知
高校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数量的分布规律及思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关键词】 高校科技期刊;审稿数量;二八定律;长尾理论;审稿周期

  【作 者】霍振响、屈李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摘 要】[目的] 挖掘高校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数量的分布规律,提出基于审稿人细分群体特征的优化措施及建议。[方法] 从期刊网站调取审稿人审稿数据(截至2018-05-20),分析其分布规律,同时参考部分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审稿人队伍建设措施。[结果] 审稿数量居前的审稿人符合二八定律,审稿数量少的审稿人则具有典型的“长尾”特征。审稿数量居前20%的人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逾期的也较少。[结论] 针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审稿人群体,应采取不同的维护措施,以优化审稿人队伍,提高审稿质量。

  科技期刊要求执行三审制,同行评议即三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审稿人在稿件科学性、创新性和传播价值把关中具有重要作用[2]。由于现代社会各专业发展迅速、分支较多,相对于广泛的研究领域,大多数情况下编辑是外行,因此为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的稿件基本都有外审环节,且科技期刊多依据同行评议的审稿结论对稿件做出录用与否的决定[3],因此构建优秀的审稿人队伍成为保证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关键。史朋亮等[4]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借助小世界网络模型理论,分析了构建审稿专家库的数据节点选择及此类数据库的应用优势;李小平等[5]从送审稿件时选择审稿人的条件、原则,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及审稿的后续工作等方面,阐述了学术期刊建设和维护审稿专家队伍的实践经验;曾群等[6]从学术评价角度分析了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审稿专家遴选的注意问题及审稿人评价稿件创新性中的关注点。上述研究多从审稿人整体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但从审稿数量来看,审稿人可能会表现出特殊的细分特征,目前鲜有从细分群体视角探讨相应措施的文献。笔者供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多年来严格遵照三审制处理每篇稿件,近年来多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在高校科技期刊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2010年1月1日有网站记录以来的审稿数据为对象,挖掘审稿人审稿数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其他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基于细分群体特征的审稿人队伍建设措施和建议,以为其他期刊同仁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站制作方——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勤云”)获得权限,在期刊网站上调取审稿人审稿相关信息。但由于数据较多,无法成功导出,最终由勤云工作人员经过一定技术处理,获取了包含所有审稿人信息的Excel表格(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8-05-20),剔除编辑部和勤云工作人员信息后,该表格中包括审稿人姓名、单位、地址、邮箱、电话、审稿数量和审稿周期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归类,挖掘其分布规律。

  1.2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制图。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2010-01-01到2018-05-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共有987位外审专家的审稿数据。从审稿数量来看,审稿人之间差异较大,有群体分化趋势,呈现出的特征符合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

  2.1  二八定律

  2.1.1  有审稿记录的审稿人数量符合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称帕雷托定律(Pareto's Principle),在很多行业都有体现。有不少同仁研究了科技期刊传播过程中的二八定律,如20%的论文贡献了80%的引用和下载量;20%的核心作者提供了80%的优秀论文等[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校系统初建时有3000位审稿人[8],之后经过不断添加(仅剔除了个别因离世等原因无法再审稿的人员),截至2018-05-20,共有3731位审稿人,其中有审稿记录的有987位,占比26.45%,符合二八定律。

  2.1.2  审稿较多的审稿人数量符合二八定律

  从图1所示的审稿数据来看,较少的审稿人完成了较多的审稿任务,其中审稿8篇及以上的审稿人有234位,占总数(987位)的23.71%;这234位审稿人共审阅稿件4511篇,占所有审阅稿件数(6056篇)的74.49%。可见20%的审稿人完成了约80%的审稿任务。


图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审稿数量越多,对应的审稿人数量越少,且审稿40篇以上开始出现统计数据断点。从审稿数量来看,最多为105篇,对应1位审稿人;其次为88篇,对应1位审稿人;60篇以上数据断点现象比较严重,可见审稿人审稿数量趋于高度集中,表现出明显的“头部”特征。

  2.1.3校内审稿人的审稿数量符合二八定律

  高校科技期刊的审稿人多是校内人员,校外审稿人较少。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数据看,有记录的987位审稿人中,校内审稿人528位,共审稿5293篇,占所有审稿数量(6056篇)的87.40%;且几乎没有校外审稿人的审稿数量超过15篇。这主要是因为同一单位的科研人员无论是联系方式还是研究动向等都比较容易获知,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审稿人的精准选择;而且目前高校科研评价多不重视校内期刊,因此外单位来稿较多,加上高校科技期刊普遍实行交叉审稿(即校内稿件送交校外审稿人评审,校外稿件送交校内审稿人评审),使校内审稿人审稿数量呈现出了明显的二八定律特征。同时,编辑部与校内审稿人的沟通渠道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期刊运营成本,因此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对校内审稿人会有一定的选择偏好。其他期刊也多有自己的核心审稿人队伍,在稿件合适时会优先考虑送审,笔者推测,这些核心审稿人的审稿数量或许也符合二八定律的分布规律。

  2.2长尾理论

  在挖掘数据方面,长尾理论是对二八定律的有效补充,其区别在于:二八定律关注最重要的群体,即单个个体贡献较大的群体;而长尾理论则重视传统意义上次要的群体,即单个个体贡献偏小的群体。长尾理论的主要原理是:虽然“长尾”群体单个个体贡献较小,但由于其覆盖群体较广,因此也能有较好的表现,互联网行业多利用此规律创新运作方式,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9]。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人审稿数量的梯级分布情况(图2)和图1也可看出,大部分审稿人的审稿数量较少,但涉及人数较多,如审稿1——5篇的就有714位,占总数(987位)的72.34%,形成了审稿人审稿数量图形中长长的“尾部”,这个群体将是期刊挖掘更多优秀审稿人的资源库。


图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人审稿数量的梯级分布情况

  2.3  审稿数量多的审稿人,审稿周期也偏短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人的审稿周期(编辑部给予的审稿期限为10天)来看,审稿8篇及以上的审稿人审稿周期平均为13.1天,审稿8篇以下的平均为13.8天;有审稿记录的所有审稿人审稿周期平均为13.6天。由此可见,审稿数量多的审稿人,其审稿周期也偏短。从审稿逾期的数据看,有109位审稿人的审稿时间超过了30天,其中审稿8篇及以上的审稿人仅有10位,其余审稿人的人均审稿数量少于8篇,可见审稿数量多的审稿人,其审稿逾期的概率也较小。审稿数量多、周期偏短,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审稿周期和出版时滞,加快科研成果的传播速度。这些审稿人中有的是所在研究领域带头人,邀请其审稿可以协助期刊汰弱留强,从而提高录用稿件质量和期刊影响力。

  3  思考及建议

  审稿人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贡献不言而喻,从审稿数量来看,高校科技期刊审稿人呈现出了明显的细分群体特征,针对不同的审稿人群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采取了不同的维护措施,并积极探索新的形式。

  3.1  重点维护审稿数量居前20%的队伍

  20%的审稿人完成了约80%的审稿任务,由于支付给审稿人的审稿费较少,不足以体现审稿人的劳动价值,因此须在其他方面给予关注。对于这部分审稿数量较多的审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考虑通过评选年度优秀审稿人、在期刊上印刷审稿人名单、对其投稿提供绿色通道等精神回报措施,以提高审稿人积极性。笔者针对审稿人的调查中,“您对编辑部的工作有哪些期望?”一题(多选题)的调查数据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审稿费对审稿人的吸引力并不大(占比仅为25.60%),而尝试开放评审制度,增加审稿人与作者的交流机会(占比51.69%)、增加数字化出版形式(占比56.52%)等才是审稿人最关心的回报形式。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应提高初审质量,对于疑似学术不端、写作不佳、试验方法交代不清等稿件应及时做退稿或退修处理,以免把水平较低的稿件交给审稿人,影响审稿人对期刊的认可度和审稿热情。在图3的“其他”选项中,有的审稿人填写内容即为“提高稿件初审质量”。


图3  审稿人对编辑部工作期望的归类分析

  3.2  拓宽“尾部”审稿人范围

  从前文数据可知,审稿数量少的“尾部”审稿人较多,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阅1篇稿件的审稿人就有363位,占总数(987位)的36.78%;且363位中有251位是校外审稿人(占比69.15%)。笔者认为应该尽量拓宽这个群体,不断寻找和补充合适的审稿人,尽量拓宽审稿人群体“尾部”。因为审稿人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一般也带有数量不等的研究生,邀请其审稿就有可能将期刊纳入他们的投稿“视野”,通过审稿人的辐射效应,可为期刊吸引稿源拓宽渠道[7]。在笔者对期刊作者进行的调查中,有部分数据也可说明这一点,如“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我刊的?”一题,有72.22%的作者选择通过“导师、同门或同事介绍”。由于高校科技期刊稿件主要来自在读研究生,而导师是研究生最先接触或许也是接触最多的科研人员,所以邀请导师审稿,扩大期刊在导师群体中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科研考核机制不认可自己学校所办期刊的大环境下,吸引外单位投稿也是形势所迫,提高校外审稿人比例较高的“尾部”,将为高校科技期刊吸引更多稿源提供可能。

  3.3  及时更新审稿人数据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周期数据显示,审稿人的审稿数量越多,审稿周期越短;虽然周期短并不意味着审稿质量高,但较快的审稿速度为科技期刊加快出版流程奠定了基础。针对审稿数量居前20%、但审稿周期超过30天的审稿人,编辑部逐个了解其个体情况,分析其审稿周期较长的原因,后期通过及时联系、按时催审等方法缩短其审稿周期;而对于审稿数量较少,且审稿周期远超30天的审稿人,则将其从审稿人数据库中剔除。无论是从审稿周期还是出版时滞来看,期刊都需要审稿数量多、审稿速度快的审稿人,这些人中不乏学科带头人,他们参与期刊的审稿工作,可以提高期刊录用稿件质量,进而提高办刊质量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编辑部可结合审稿质量评价指标(如审稿意见是否具体、评价是否公正),从中发现审稿数量多、周期短且质量高的审稿人,逐渐构建期刊独有的核心审稿人数据库。同时,将作者投稿时推荐的审稿人、稿件的通信作者,以及网络检索到的审稿人及时加入数据库。此外,还要及时从数据库中剔除因离开科研环境、退休或者离世等不再从事科研工作的审稿人,使审稿人队伍形成健康良好的更新机制。

  3.4  完善审稿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根据审稿人提交的审稿意见,判断其审稿态度是否严谨、对待稿件是否公正、所提意见是否具体并具可操作性,并据此对审稿人的审稿情况进行打分,该分数可作为评选优秀审稿人的依据。其次,每半年从期刊网站上调取审稿周期数据,针对不同审稿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最后,每个编辑统计各自负责学科审稿人的总体审稿通过率,对于通过率极低和极高的审稿人进行深入分析。依据上述指标,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审稿质量评价体系,据此综合评价审稿人的审稿质量,为以后选择稿件审稿人提供参考。

  3.5  探索开放评议方式

  开放评议是一种新兴的同行评议方式,是科技期刊发展的一大态势[10],目前国外很多期刊都采取这种评议方式,但具体操作方式各有不同[11]。开放评议可以避免传统审稿中不公平、不认真、不透明,以及审稿人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笔者对“您是否接受开放评议”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207位审稿人中有166位(占比80.19%)接受开放评议形式,且接受程度与审稿人职称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审稿人职称越低,越倾向于接受开放评议方式。这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进行开放评议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国内特殊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采取开放评议尚有诸多困难[12],因此开放评议的具体操作方式将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探索方向。

  4  结语

  高校科技期刊的审稿人就审稿数量而言有一定的细分群体特征,其审稿数量的分布规律符合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且审稿数量多的审稿人,审稿周期偏短,审稿逾期的概率也较小;结合相关问卷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应重点维护审稿数量居前20%的审稿人群体,有意识地拓宽审稿数量少的“尾部”审稿人范围,采取不同措施更新审稿人数据库,对审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索开放评议方式,可为优化审稿人队伍,提高审稿和办刊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方式的比较研究——以《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为例[J].东南传播,2018(2):61-63.

  [2]胡菲.高校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9):117-120.

  [3]郭焕芳,邓颖,岳瑞,等.发挥审稿人作用提高科技期刊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167-168.

  [4]史朋亮,吴晨.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建设学术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网络群[J].编辑学报,2011,23(6):539-542.

  [5]李小平,郭丽军,杜永红.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和维护[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78-80.

  [6]曾群,龚胜生,刘建超.论科技期刊论文审稿人的学术评价[J].编辑学报,2018,30(3):234-236.

  [7]姚雪,徐川平,李杰,等.基于普赖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线投稿系统构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户库[J].编辑学报,2017,29(1):64-66.

  [8]霍振响,屈李纯,李小平.基于科技期刊编辑视角探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7):137-140.

  [9]郑壮丽.长尾理论与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10-814.

  [10]初景利,盛怡瑾.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态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6):531-540.

  [11]常唯,李自乐,王成,等.开放评议与双盲评议在国际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中的价值[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8-24.

  [12]王凤产.科技期刊开放性同行评议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3):242-24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