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诗刊》:“青春诗会”年年办

2014-12-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吴重生
  “全国的诗人数以百万计,但拥有《诗刊》者却不到10万人,《诗刊》的发展空间很大。”《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纸张和印刷费用不断涨价,但《诗刊》的定价已连续多年不涨,时下文学期刊发行工作艰难,但《诗刊》的发行量却以每年10%~15%的比例递增。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诗刊》被誉为诗人的精神家园。商震对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在古代小说中常出现“有诗为证”4个字,“证”,就是指诗歌的可靠性。诗歌是社会发展状态的一面镜子,一直担负着真实地反映时代,反映百姓生活,反映人类历史进程的使命。
    
  让更多的人接受并热爱诗歌
    
  诗歌一直有着文化贵族的特点,商震认为:“我们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文化贵族,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或者位居多大的官职,而是看他有没有文化的前瞻性。而诗人,一定是有文化的前瞻性的。诗歌是钻石,不可能人人拥有。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下,文化贵族必然是少数。”
    
  中国有据可考的诗歌历史有2000多年,很多人都在提读“圣人书”。什么是“圣人书”?商震说:“孔子一生只编过一本书,那就是《诗经》。孔子所授的课程是:诗、书、礼、乐,讲得最多的是诗。诗歌从诞生开始,就和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相统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思想的根源。由此可以断言,一个不尊重诗歌的民族,一定是一个道德颓废的民族;一个不尊重诗歌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道德颓废的时代。”
    
  《诗刊》创刊57年来,基本遵循诗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道德准则。办刊过程中也有过波澜,社会“感冒”了,诗歌也得吃药。诗歌是一种坚守。任何时代,诗人都有诗歌作品存在。只要有生活,有花在开,就会有诗歌。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出了文艺和诗歌的本质,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就是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所以《诗刊》会坚持反映人民的心声,反映时代发展的状况,坚持它的可靠性。同时,在艺术探索上,在美学领域的探寻上,我们一定会加大力度,向欧美诗歌,向祖先学习,确保我们的刊物与时代同步,与人民相通,与艺术发展规律相和谐。”商震说,历史的经验表明,社会越文明,时代越进步,诗歌越发展。只有时代和社会生活健康,诗歌的生命力才会蓬勃,才会有更多人接受并热爱诗歌。
    
  爱诗的人越多,爱《诗刊》的人就越多
    
  《诗刊》的办刊思路一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百姓情感”。
    
  “我们要遵循艺术规律去办刊,用诗歌反映我们的时代。热爱诗歌的人越多,热爱《诗刊》的人就越多,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平台也就越广阔。如果时代不爱我们,读者不爱我们,我们将无立足之地。”据商震介绍,从2012年开始,诗刊社对“青春诗会”的遴选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为每一位参加诗会的诗人出一本单独书号的诗集,并为其举办诗歌作品研讨会,所有的费用全部由诗刊社承担。“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国家培养诗人,扶持青年诗人成长。《诗刊》要以培养青年诗人为己任。从2013年开始,我们已为30位诗人编辑出版了单本诗集。”
    
  “青春诗会”是颇具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和引人注目的诗坛盛事,是中国青年诗人闪亮登场的舞台与成长的摇篮。从1980年至今,“青春诗会”已走过35个年头,成功举办30届,每届推出的诗人和作品都成为与当代同步的文学热点。“青春诗会”投稿作者年龄不超过40周岁,应征稿件为500行左右最新原创诗歌,作品风格、题材不限。诗刊社组成专门的评审组讨论推选,并邀请著名诗人、诗评家、编辑组成评委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应征稿中选拔不超过15位青年诗人参加“青春诗会”。第30届“青春诗会”代表产生后,《诗刊》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青春诗会诗丛”诗集共15本,不但为年轻诗人们举办了新书首发式和作品研讨会,还在《诗刊》上以专辑的形式推出了“青春诗会”代表的作品。
    
  在策划组织诗人们开展诗歌创作活动的同时,诗刊社充分利用刊物阵地,以《发现》《方阵》《每月诗星》《银河》《双子星座》等固定栏目定期推介新人新诗,点燃诗人的梦想之火。
    
  诗歌传播迎来最好的时代
    
  2012年,商震调任《诗刊》常务副主编,对第28届“青春诗会”的选拔规则进行了革新。在资格审查、编辑初选、二审编辑3个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外聘专家投票环节,在著名诗评家、北大教授谢冕等人组成的评审团的评审下产生最终入围名单。
    
  为了使刊物更接地气,该刊坚持平均每季度开展一次刊外评刊会。诗刊社负责人商震、李少君等人带领编辑部人员深入基层,听取当地诗人、读者和评论家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近两年来,诗刊社分别在鲁迅文学院和霸州、扬州、唐山、承德和泸州等地举行刊外评刊会15次。尤其是在网络平台请读者公开评刊,共收到专家和读者口头和书面建议300多条,有力地指导了办刊实践。与此同时,该刊注重自我学习和提高,内部评刊会常态化、规范化,大兴业务探讨之风。
    
  2014年5月,《诗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在短时间内注册用户达到1.6万多人,用户反响热烈,其中有一则用户留言连同《诗刊》选发的诗歌作品被转发了8万余次,引起《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诗刊社还在微信平台上开辟了“中国好诗歌”栏目,每期选发5位诗人共20首诗作。从今年9月开始,累计转发10万余次。
    
  微信平台开通后,《诗刊》采取博客、微博同步的形式,以扩大诗歌传播效果。《诗刊》编辑认为,诗歌传播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因为其所具有的短而精的特点,特别适合运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手段进行传播。
    
  商震认为,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中必须要讲真话,通过艺术的表达将真话传递给读者。“诗歌是对生命经验的阐释,这些经验有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更多的则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间接经验。诗人应保持独立的价值判断、审美判断。”
    
针对目前诗歌创作,商震说:“我们要发挥诗歌大刊的引领作用,坚持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原则,多选发关注生活、注重体现中国精神和民族气魄、健康向上的优秀诗作,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彰显崇高之美和信仰之美。”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