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2018-11-16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学术期刊  科研单位  青年编辑  职业发展

  【作 者】王立群、贺瑞敏、储开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科学进展》编辑部

  【摘 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体会,总结归纳了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发展上升通道受限的外在制约因素和自身忧患竞争意识不足的内在因素。提出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科研单位设立期刊管理部门,加强期刊统一管理和编辑职业规划;调整编辑部工作模式,推动编辑由文字编辑向学术编辑转变;加强编辑自我学习和业务提升,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编辑。

  当前,中国学术期刊的办刊机构主要分布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在期刊管理方面,高校一般设有一个专门的期刊部,是高校中一个独立的部门,下面再划分为若干个编辑部,期刊部有专门负责人,对各编辑部实行统一管理;相比而言,在科研单位,编辑部的管理比较分散,科研单位的编辑部一般挂靠在各个研究所,各自独立运行,没有一个专门的期刊管理部门,虽然挂靠在各个研究所,但研究所是以科研为主,对编辑部关注不多,这就造成了编辑部在科研单位基本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既不属于专门的管理部门,又不属于科研部门。由此,编辑人员的地位和个人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困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总结分析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科研单位及编辑个人提出一些期刊发展和编辑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科研单位的关注,为学术期刊编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1  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编辑发展的上升通道受限

  上升通道是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古代社会发展缓慢,就是因为封建阶级制度使得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上升通道,而现代社会发展之所以如此快速,就是相比古代,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从底层做到更高层;因此,如果缺少上升通道,个人很难发展,社会也不可能进步。在科研单位,对于编辑人员来讲,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上升通道十分有限。编辑部一般不设实质性职务,职称评定也和科研人员一样的评定标准;因此,编辑人员既没有管理岗位人员的职务升职机制,也没有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的项目成果优势,单位的各类优秀评选,也几乎考虑不到编辑部的普通编辑人员。如果年轻人一毕业就进入编辑部,很容易就看到了职业生涯的终点,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职业发展十分有限,日复一日,每天只是编辑、校对等重复劳动,未免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找不到工作中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也会形成许多人有了职称或职务以后才转入编辑部的编辑人员老龄化现象,或者为了还能有职称上升空间同时兼职编辑部和科研工作导致精力不够很难顾全两方面的问题;因此,缺少职业上升通道,对编辑人员发展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外在制约因素。

  1.2  编辑的忧患和竞争意识不够

  学术期刊因为是供专业人士阅读而非大众的读物,很难产生经济效益,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学术期刊都是非营利性期刊,编辑人员的工资收入由单位统一发放,收入基本固定。一方面由于缺少奖惩和激励政策,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长期繁琐的重复工作容易让人丧失上进的动力,缺少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多数编辑部工作基本只局限于日常的编辑、校对、出版工作,在与外界沟通、宣传方面十分欠缺;另一方面,编辑部的编制名额有限,年轻编辑相对较少,编辑部在工作开展中很难形成团队合力,很多新的想法和建议几乎得不到任何回应和配合,长此以往,青年编辑最初对编辑工作的理想和热情逐渐被磨灭,编辑部的工作只能是原地踏步,重复着一期又一期一成不变的编辑、校对、出版工作,很难有新的突破和进步。当前,学术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术期刊的竞争日益激烈,新的传播介质和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出版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编辑部应该意识到发展中面临的危机,也应抓住机遇不断调整工作方式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期刊的发展形势。

  2  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建议

  2.1  设立期刊管理部门,加强期刊统一管理和编辑职业规划

  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部一般挂靠在各个研究所,单位没有一个对编辑部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这就相当于编辑部没有自己的“娘家”,没有能为自己做主为自己考虑的后盾,首先从心理上让编辑没有归属感,很容易成为单位里最被忽略的群体;再者缺乏团队感,没有带头人,也没有一个能一起奋进一起打拼的团队,缺少向上的动力和团队凝聚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需要,况且现在学术期刊的年轻编辑大多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更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及职业的前景。如果编辑总是处于封闭的“围城”里,面对的工作总是重复劳动,与他们打交道的大部分是未曾谋面的作者,编辑内心深处对成就感和理想抱负的渴望无法在“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作者中实现,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失落感。所以,除了物质上的需求,科研单位应加强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涯管理,设立专门的期刊管理部门。对外带领各期刊编辑部进行宣传,带领期刊走出去,多和其他单位和同行交流,扩大影响力;对内将编辑部资源整合,凝聚众编辑部之力,为期刊的发展和编辑个人的发展制定规划,让编辑感觉到有所依,有属于自己的组织。

  2.2  调整编辑部工作模式,推动编辑由“编农”向“学术编辑”转变

  一个国家的学术期刊出版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该国学术与经济文化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术期刊肩负着学术传播的使命,而正是这些平凡又普通的学术编辑,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为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编织了外衣,增加成果的可读性,为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最新科技资讯。从这方面来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神圣的,意义重大的,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学术期刊编辑才算是合格的编辑呢?校对公式、符号、标点、图片、表格……这些真的应该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全部吗?如果一名学术期刊编辑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精力都在做这些工作,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学术期刊编辑,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编农”而已,在不断的机械化重复性劳动中,逐渐丧失创新性、前瞻性、敏锐性和专业性。放眼国外,几乎所有拥有大牌期刊的国际出版社,都将编校工作外包给专业出版服务公司来做,这样编辑更能专注于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期刊编辑们活跃在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现场,组织和策划专刊、专栏,向各位名家大咖们约稿组稿……相比于传统的编校排版,这些工作才是能实实在在提升期刊指标、扩大期刊影响的“核心”工作。学术期刊编辑们应该对于自身的定位和价值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绝不能只满足于“埋着头”编校,而应“抬起头”看看期刊的发展趋势,看看期刊领域的最新技术,只有“抬起头”才能找到差距、看到不足。未来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抬起头”,更要“走出去”,“走出去”约稿组稿、“走出去”选题策划、“走出去”宣传期刊,“走出去”展示自我。

  2.3  加强编辑自我学习和业务提升,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编辑

  当前,学术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术期刊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都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编辑除了熟练掌握编校工作、修炼基本功、熟悉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提高编辑的基本素养之外,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学习,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编校业务能力,在科研专业方面也要保持不能落伍,多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多和科研一线专家们接触和交流,发掘好的选题和作者资源。另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和出版介质的不断出新,学术编辑的思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坐等稿件上门”变成“主动约稿”,根据行业热点,主动策划选题、主动组稿,彰显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和专业性;做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当前热门的网络交流工具,做专家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做凝聚专家智慧、指导行业需求的纽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学术会议、论坛,凝聚作者资源和专家资源,通过评选优秀论文、组织特色评选活动等,扩大期刊影响力,增强期刊活力,彰显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

  3  结束语

  如果学术期刊编辑变成了只是埋头校对的文字编辑,工作只是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劳动,职业上升和发展机会又十分有限,那么长此以往,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一定会影响其职业认同感,使工作热情和满足感大大降低。希望科研单位能关注到学术期刊编辑群体,首先要关注年轻编辑的成长和职业规划,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制定与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并列的期刊编辑评价考核标准;另外,通过管理方式的改变,激发期刊编辑的活力与热情,让期刊编辑更多地成为能与专家对话的学术编辑;编辑们自己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不仅让自己具有成为学术编辑的能力,甚至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专家。期待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改善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工作环境,促进中国的学术期刊稳步快速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