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险中求胜:传统学术期刊的优势发挥

2014-12-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叶继元
  【核心提示】近20年来,电子期刊、网络期刊、数字期刊、开放存取期刊(OA期刊)等新名称层出不穷(下文通称“数字期刊”),加快了期刊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并因具有检索方便、延伸性强等优点,对传统的期刊出版、利用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近20年来,电子期刊、网络期刊、数字期刊、开放存取期刊(OA期刊)等新名称层出不穷(下文通称“数字期刊”),加快了期刊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并因具有检索方便、延伸性强等优点,对传统的期刊出版、利用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位著名学者有感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撰文宣称20年后纸质出版物将消失。但2000年该学者面对纸质出版物并没消失的现实,又撰文修正其观点。近10年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不少人重新捡起“纸质出版物消亡”的观点,但这不过是对数字化技术神奇进步的盲目推崇和惊叹。
 
  数字化无法改变学术期刊本质
 
  学术期刊的本质是学术期刊登载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由多篇论文、评论等组成的集合体,反映着论文作者思想、观点、数据、分析、结论和期刊编者的设计与策划。这些内容是否可靠,是否对学术共同体有价值,都经过了同行专家的预先审读和评议。读者阅读期刊,就是要吸收对其有用的内容,这些内容从期刊诞生至今,没有因为印刷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改变。学术期刊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学者学术交流的需要,其核心使命是为学术研究服务。期刊内容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二者相辅相成。不论是纸质版、数字版,还是缩微版,均是期刊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字期刊快速发展之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之路只是属于“器”的层面,尽管这种工具对内容会有“反作用”,但工具是为内容服务的,二者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在信息化浪潮之下,既要善于利用工具,不能盲目排斥,固步自封;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数字化的作用,对数字化盲目崇拜,舍本逐末反而不利于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

  数字期刊并非完美
 
  通常来说,数字期刊就是数字化的期刊,即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储于光盘、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上的期刊。不可否认,数字期刊相较于传统学术期刊的确存在优势:(1)检索方便。现有数字期刊都提供了“题名”、“作者”、“主题”、“刊名”、“作者机构”等多个检索入口,便于用户快速检索使用。(2)延伸性强。多数数字期刊提供了与该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献的超链接,不少数字期刊数据库中还提供了每篇文献引用、被引情况,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点击阅读、下载。(3)传递、订购方式多样。不少数字期刊出版商,尤其是外文数字期刊,传递、订购方式灵活多样,既可针对个人用户,也可针对图书馆等集体用户;既能提供单篇文献,也可提供一年、十年甚至全部的文献。(4)节约图书馆保存物理空间。数字期刊由于其特殊的物质形式,有利于省去图书馆上架、过刊装订等程序,节省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以及图书馆员的工作负荷。
 
  然而,数字期刊的局限或弊端同样显而易见:(1)格式不统一。不同的数字期刊出版商设定了不同的格式,以国内几大数据库商提供的数字期刊来看,就有PDF、CAJ等格式,每一种格式都需要特定的阅读器,给用户使用造成了一定的不便。(2)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数字期刊尚缺乏严格的审校制度,其质量尚待提高。(3)变化快。目前学界缺乏一套完整的数字学术期刊目录,这就给学者使用、图书馆订购、出版部门管理带来一定困难。(4)不易长期保存。众所周知,早期的数字期刊大多存储在软盘、光盘等载体之上,这些载体上的不少内容如今已不能读取,这就给长期保存带来了很大挑战,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不少机构组织也就此问题展开了专题研究,但是真正有效的保存技术、策略尚待进一步研究。(5)标准、法规等制度建设不完善。由于数字期刊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版权、标准等,对此,数字期刊发展尚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数字期刊的以上局限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纸质期刊的优势。在数字期刊不能将纸质期刊的所有优势取代之前,预言纸质期刊等出版物要消亡是片面的。尽管数字期刊的各种阅读器越来越方便,甚至纸质期刊的淡淡“书香”也可能被模仿,但毕竟不是纸质出版物,一旦断电或设备出问题,阅读便不再可能。对于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或人文社科学者而言,他们更喜欢阅读纸质期刊,在他们看来,纸质出版物“表达了思想的魅力,表达了思想的安定,表达了思想的专注,表达了思想的一贯”,这是数字期刊所不能代替的。

  内容为王  质量至上
 
  到目前为止,中国完全的数字期刊(即没有对应的纸质版本)数量较少,大部分的数字期刊由对应的纸质期刊数字化而成,并且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加入大型数据库商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龙源等,由其帮助实行期刊的数字化。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是大量数字期刊较传统期刊在时间上有所滞后,这就为使用带来了麻烦。所以,当下要了解某本期刊最新期刊发的论文,还是得依靠纸质版本。
 
  每一本学术期刊都有其独特的学术风格,这些风格都是经过几十年积累、几代期刊编辑的努力所形成的。阅读传统的纸质期刊,在及时获得学术信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期刊独特的人文精神及价值取向,而这种体验在阅读数字期刊时,由于其“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征,读者是很难感受到的。
 
  基于以上两点,传统学术期刊还是要坚持以内容为主,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制度,选择刊登优秀文章。期刊编辑也要积极主动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信息,加强与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联系与沟通,对学术著作中的学术信息进行必要的查证、核实,确保学术质量。内容永远是一本期刊的核心,没有优秀的内容,不管是传统纸质期刊还是数字期刊,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内容建设上,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走“特色化”之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学术特色。
 
  (作者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