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基于SWOT分析的科技期刊精品化发展战略——以《热带地理》近年办刊实践为例

2018-10-19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关键词】精品期刊;精品意识;期刊发展战略;《热带地理》
 
  【作 者】李小玲:广州地理研究所
 
  【摘 要】[目的] 基于《热带地理》近年办刊实践,探讨科技期刊的精品化发展战略,为科技期刊在实践操作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以精品意识作为办刊理念,以SWOT模型作为分析思路,对《热带地理》当前办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抓住热点组织专题、转变地域限制为地域特色、增设“学术争鸣”栏目是《热带地理》实施精品化、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措施,在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了切实可行的拉动作用,带动期刊飞跃发展;摸索出一条确保专题高质量出版的创新模式:精选专题主题→发布征稿启事或邀稿函→专题参与者提交文章题目→举办专题中期研讨会或圆桌论坛→专题出版→专题有效传播。[结论] 期刊应该精准分析自身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有效转变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可行的精品化发展战略,这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国正在加速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科技期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科学研究进步,这对科技转型中的大国愿景是一项严峻挑战。2000年,为推动中国期刊出版业的发展,原新闻出版总署从双效、双百、双奖、双高4个层面推出了中国期刊方阵的品牌建设战略方案,标志着中国科技期刊精品化建设拉开序幕。之后,国家科技部先后立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2项课题,其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的任务,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概念,自2008年开始开展评选活动。2006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始实施推动科技期刊发展的国家级重大工程“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直接资助符合条件的期刊,旨在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启动“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项目的研究和平台建设,将其与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国外大型出版商链接,免费提供数据源,以加速我国精品科技期刊向国际化期刊转型[2]。201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启动“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旨在从国家战略层面引导和推进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上述种种宏观层面的导向和策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技期刊精品化建设进程,对期刊精品意识的激励产生了极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科技期刊如何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实现期刊的精品化目标,需要从具体实施层面探索。
 
  从已有的精品期刊建设文献来看,可以分为2类:(1)围绕选题策划、特色栏目组建、期刊国际竞争力和办刊经验或感悟来展开论述;(2)从宏观层面对中国科技期刊体系精品发展战略进行总体设计。前者结合具体办刊经验总结启示,对各期刊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多为单要素探讨,缺乏作为基石的整刊战略性设计;后者从战略层面对全国科技期刊进行整体把脉,对办刊方向有较明确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科技期刊的现实是分散式、各自为政式办刊,从宏观视角对科技期刊体系进行整体设计的战略在期刊实施层面可操作性不强。近年来,受国际出版集团集群化办刊思路的启发,中国科技期刊办刊集群化趋势明显,但是由于国内绝大部分期刊都是非独立法人单位,设施和经费多依靠主办单位,其自主权大大受限,“小作坊式”的现实本质无法改变。这样的办刊模式表明,对于中国科技期刊的精品化发展,各期刊自身从实施层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精品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具体、有效地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以2015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热带地理》为例,结合其办刊实际,探讨科技期刊精品化发展战略,以期为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化发展提供启示和范例。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要素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于决策信息分析和战略制定的研究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期刊全媒体出版、数字化出版、国际化传播等方面的信息分析,让办刊者能够全面洞悉内外形势,审时度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期刊发展战略。由此,借助SWOT分析方法,以精品意识作为办刊理念,结合期刊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给予的机遇、威胁,构建期刊的精品化发展战略。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2009—2016年期刊评价数据来源于2010—2017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7年期刊评价数据和专题影响评价数据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引用数据统计获得。其中,2017年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依据《热带地理》2015年和2016年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于2017年在中国知网被引频次(377次,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文献被引频次分别为239、138次)除以这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234篇)得到。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2月20日。
 
  2  《热带地理》概况
 
  《热带地理》是由广东省科学院主管,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是一本地域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该刊在2000年以前是国内知名的地理期刊,之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影响力日渐衰退。2007年,主办单位重新调整办刊思路,加强编辑部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刊出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开始出现好转。2012年,《热带地理》进行了全面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改革,以国家标准和国际规范为准则,将办刊方向确立为“精品化、特色化”,将办刊目标确立为“国内优秀的中文精品期刊”,将质量保证、诚信建设、时效把握作为期刊软实力,将期刊的精品化建设纳入发展轨道,由此,期刊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热带地理》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评为“全国优秀资源期刊”。同年,《热带地理》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从各个方面获得了更大力度的投入。多年努力取得的进步开始从数据上逐步显现(表1),该刊的各项指标在2017年均得到极大提高。
 
表1  2009—2017年《热带地理》的评价数据
 
年份 复合IF 他引IF 5年IF 总被引频次/次
2009 0.928 0.843 - 1438
2010 0.900 0.787 - 1468
2011 1.034 0.953 - 1540
2012 1.043 0.944 1.109 1662
2013 1.237 1.135 1.407 1936
2014 1.185 1.090 1.387 2099
2015 1.286 1.188 1.549 2320
2016 1.333 1.224 1.677 2522
2017 1.645 - - -
 
  3  《热带地理》SWOT要素分析
 
  3.1  机遇
 
  期刊发展机遇来自于外部大环境,只有及时抓住契机,并为我所用,方能加速期刊的发展。
 
  3.1.1  获得项目基金资助
 
  2015年,《热带地理》喜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精品期刊发展战略研究:以《热带地理》为例”资助,这对于加速发展中的期刊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在该项目经费的支持下,《热带地理》在2016年和2017年相继组织了9期专题出版和1次专题会议,期刊声誉提升明显。
 
  3.1.2  地理学科和《热带地理》报道地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与国外地理期刊重在服务学科发展有所不同,中国地理期刊除了服务于学科发展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重大决策支撑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未来5年基金委将重点支持以环境保护为代表的“绿色学科”和以海洋经济为代表的“蓝色学科”,而地球科学、海洋科学是“蓝绿”学科的典型代表,这为以华南沿海和南海为重点报道地域的《热带地理》带来了重要契机。有学者敏感地发现,在近现代中国几乎不曾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层面成为显学的地理学,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出现回归的迹象。地理学家也深度参与到近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全球战略地位愈发敏感的南海等重大事件的讨论和研究中,从“任务带学科”的视角分析,这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案例范本,从宏观层面为《热带地理》吸引高质量稿源、增强期刊竞争力等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3.1.3  中文期刊办刊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中文期刊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的科研投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科研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及影响力均大幅提升。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如何办好中国科技期刊”已经被提上日程。2015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发布了《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的若干意见》,倡议国内受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首先发表在我国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上,以利于中文学者学习和利用,优化本土学术生态。2016年,教育部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中,要求代表性论文须包含一定比例的国内期刊,以鼓励优秀成果优先在国内期刊发表。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列为完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举措之一[23],该工程是目前我国对科技期刊,特别是中文科技期刊支持范围最广、支持数量最多、业界影响最大的项目,支持成效显著。上述国家政策层面和各大机构的举措虽然是面向全国科技期刊,但是对《热带地理》无疑也是极好的发展机遇之一。
 
  3.2  威胁
 
  3.2.1  在“核心”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
 
  在我国的四大核心评价体系中,《热带地理》仅仅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8、2011版收录。由于中国科技期刊评价机制缺乏市场化引导,人为干预较大,科技期刊地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核心期刊的“神坛效应”或者主办单位行政地位的高低所决定,这对“体制外”期刊的精品化建设无疑是一大阻力。由表1的各项数据可知,《热带地理》的评价指标自2009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将《热带地理》“踢出”,这对于《热带地理》加速发展的势头无疑是“当头一棒”。为扭转该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热带地理》对自由来稿的把关更加严格,在邀请同行评审的邮件中明确说明“如无知识贡献或亮点,建议直接退稿”,采取约稿和组织专题等策略来确保刊文质量稳步提升。这种缺乏“核心”支持又以精品化作为办刊目标的艰辛,以及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必将数倍于核心同行。
 
  3.2.2  在本学科同类期刊中仅居于中等水平
 
  根据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信息,2016年《热带地理》的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在自然地理学19种期刊中排在第11位,居Q3区,仅居于中等水平。所以在期刊精品化建设过程中,《热带地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
 
  3.3  优势
 
  3.3.1  高效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机制
 
  2012年起,《热带地理》开始构建高效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外作出明确的时间和信誉承诺;对内人尽其才,才尽其职。由图1的运作流程可以看出:(1)初审环节,由学术编辑把关,尽可能做到精准筛选(退稿率约60%),同时保证高时效。(2)外审环节,明确审稿时效和审稿要求,以主题词和关键词选择审稿人,保证审稿意见的针对性,根据审稿质量建立动态专家数据库,重视对学术前沿和国内外研究动态跟踪最紧的中青年学术中坚力量的发掘。(3)出版环节,一经录用的稿件,编辑规范处理后即优先数字出版,几乎不让稿件滞留于编辑部。(4)传播环节,编辑部发动编委推荐国内重要科研团队,收集本领域顶级刊物的作者信息,建立优秀读者数据库;在数字时代借助网络手段,点对点地以邮件网页的形式推送文献信息;同时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同步专题推送文章,有效缩短与读者的时空距离,效果显著。在管理机制上:(1)有效组建编委会,留任上届积极编委,吸纳优秀审稿专家,注重覆盖报道地域的知名专家和知名研究单位,充分调动编委在来稿、审稿、组稿、建言献策方面的积极性,去形式化,最大程度地激发编委的工作热情;(2)强调编辑的主人翁精神、敬业精神和新思维,要求编辑团队将精品意识作为工作共识——精准抓热点、精确设(用稿)基线、精细待刊文;(3)形成“作者即上帝”的服务意识,搭建作者、读者QQ群,让外界与编辑部能够畅通交流。总而言之,期刊高效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机制能够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能够成为期刊精品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图1  《热带地理》运作流程及对外承诺时效
 
  3.3.2  开放的办刊精神
 
  2012年起,《热带地理》开始执行透明化办公,以开放的办刊模式赢取外部诚信。(1)每年年底向编委、审稿人、作者等汇报年度办刊动态、进展和未来发展预想等,并对外征集建议;(2)搭建作者QQ群和审稿专家QQ群,及时发布学科学术信息和期刊动态,以保持编辑部与作者和审稿专家的及时沟通;(3)2014年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成为《热带地理》对外征稿和发布推文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4)自2016年开始,尝试与高校地理院系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为新入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一节有关论文写作、学术不端、文献检索和投稿规范等方面的讲座,这种结合办刊实践并且带着常见问题与学生开展的交流会,深受学生欢迎,既为期刊赢得了声誉,又创新性地构建了期刊的新功能。《热带地理》的影响力处于中等水平,全面开放办刊模式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最初期刊的影响力和部分数据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实践证明该模式为期刊带来了厚实的口碑效益,为期刊的加速发展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3.4  劣势
 
  《热带地理》的劣势包括:(1)期刊名称中“热带”二字对期刊本身的报道范围在地域上设置了门槛,仅局限于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学术成果,尽管编辑部可以接收全国以及全球范围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地域上有明显偏离的相关成果则被排除,这大大缩小了期刊的来稿范围;(2)从近几年刊登的文章来看,相对于同类优秀期刊,《热带地理》高被引作者明显偏少,说明所发表的影响力显著的文章较少;(3)期刊主办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为省级研究单位,远离文化中心,势单力薄,在收录方面往往不具备优势。
 
  4  《热带地理》精品化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采用精品化、特色化的战略推动《热带地理》的发展,“精品化”以专题体现,带动期刊质量提升;“特色化”以地域特色和栏目特色带动,形成品牌效应。
 
  4.1  抓住热点,组织专题
 
  专题出版能够以点带面加强发表文章的冲击力,是期刊精品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根据近年来地理学科的前沿热点以及与学科相关的国家重大政策或重大事件等,2014—2017年,《热带地理》共组织了14期16个专题(表2),每期专题出版均配以与内容密切相关的特色封面,进一步吸引读者关注。以最具典型意义的3个专题组织为例说明其对期刊发展的影响。(1)地缘政治——2015果敢冲突专题。2015年2月,中国近邻缅甸果敢冲突升级,该事件关乎云南边关的地缘安全,国际地缘政治意义重大。2015年4月,编辑部了解到云南师范大学骆华松教授团队正在耿马、镇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故果断向其约稿,并加快各个处理流程,该专题于2015年7月快速出版,及时地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解析这一事件。由表2可以看出,该专题稿件在2017年的篇均被引频次(7.5次)居年度之首,远高于当年所有来稿的篇均被引频次(3.84次)。(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地理学视角。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引起热议,编辑部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具地理意义的话题,结合《热带地理》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这一事实,决定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地理学的视角”为主题组织专题,并立即发布征稿启事,向熟悉的专家学者进行电话和邮件约稿,得到各专家的热烈响应,2015年9月该专题如期出版。从随后的文献数据来看,该期文献的下载数量居全年之首,被引频次亦位居前列。(3)“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地理学解读。201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引发热议,这是一个极具经济地理特色的议题,其地域属于《热带地理》报道的典型区域。编辑部选择向该事件关注团队中最有影响力的团队进行约稿,赶在2017年第6期出版了该专题。时效强以及选题的精准使得该专题的影响力突出。从目前的下载数量(截至2018-02-20)来看,单篇最高下载数量为1186次;虽然该期是该年度最后出版的一期,但是9篇专题文章在全年107篇发表文章中下载数量排名分别居第1、2、3、5、6、8、12、13、76位,足见其影响力。
 
表2  2014—2017年《热带地理》专题出版及其在2017年的被引情况
 
专题名称 出版年份(期) 专题文章 当年篇均被引频次/次
数量/篇 总被引频次/次 篇均被引频次/次
第12届全国青年地理科学家专栏 2014(3) 5 44 8.8  
社会文化地理专栏 2014(4) 7 41 5.9 6.15
遥感专栏 2015(1) 6 45 7.5  
社会文化地理专题 2015(4) 13 30 2.3  
地缘政治——2015果敢冲突专题 2015(4) 4 30 7.5 3.8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地理学视角 2015(5) 11 73 6.6  
全球变化系列(1):珊瑚礁研究专题 2016(1) 17 31 1.8  
社会文化地理专题 2016(2) 10 30 3.0  
全球变化系列(2):古环境演变专题 2016(3) 19 12 0.6  
自然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专题 2016(4) 8 19 2.4 1.45
健康地理专题 2016(5) 6 11 1.8  
全球变化系列(3):近百年华南气候变化专题 2016(6) 5 1 0.2  
移民与边界专题 2017(2) 7 2 0.3  
人文地理学术前沿讲座精粹 2017(5) 7 0 0.0  
纪念中国南海诸岛回归70周年 2017(5) 12 2 0.2  
“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地理学解读 2017(6) 9 5327* 592**  
  注:*表示总下载数量;**表示篇均下载数量。
 
  在组织专题的过程中,编辑部及时总结和创新,逐渐摸索出一条确保专题高质量出版的模式:精选专题主题→发布征稿启事或邀稿函→专题参与者提交文章题目→专题中期研讨会或圆桌论坛→专题出版→专题有效传播,这种模式能够使专题做到最大相对意义上的精品化。基于编辑部2015年获得的基金项目经费支持,《热带地理》在组织2018年第3期的“南岭山地地理学解读”专题时即采用了这种模式,这既是该刊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践证明非常成功的一种模式。在2017年12月15—16日举办的专题中期研讨会中,很多作者的文章还没有完全成型,编辑部倡议作者带着自己的科学问题、思路或者疑惑来参会,给予作者充分展示PPT和讨论的时间,与会学者针对问题或疑惑各抒己见,20人左右的小型会议,无异于一次面对面的审稿答辩,让每位参会者都感觉收获满满。2018年4月,《热带地理》将依托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设置的分会场召开“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专题(2018年第4期)的中期会议。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这种模式将成为专题精品化的创新模式之一。
 
  4.2  转变地域限制为地域特色
 
  “热带”二字一直被认为限制了《热带地理》的稿源范围。但是中国地理界的现实是,不受地域限制的综合性地理期刊有4种,这种同质竞争并没有给地理学界带来福音,缺乏特色是通病。于是,编辑部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地域特色来改变这一现状?虽然一直以来《热带地理》的刊文拒绝具有明显地域偏离的稿件,但是地域特色并不明显。借助2014年以来专题组稿的主动性特征,编辑部开始从专题主题方面突出特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地理学的视角”是体现地域特色的第一个专题,从外部反响来看,该专题是一个开门红。华南沿海海陆位置特殊,在全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咨询请教编委后,2016年编辑部组织了全球变化系列专题,分3期刊出,分别是“珊瑚礁研究专题”“古环境演变专题”和“近百年华南气候变化专题”。该系列专题出版后好评不断,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杨作升教授阅读邀请邮件后回复说:“从《热带地理》2016年第3期的内容看,(期刊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大幅度的超越,令人刮目相看”。虽然该专题的被引频次不算太高,因为国内从事古环境演变研究的单位屈指可数,但是发表文章质量达到近年来的新高。学者的认可和鼓励是期刊进取的动力。之后2017年的“纪念中国南海诸岛回归7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地理学解读”专题、2018年第3期正在策划中的“南岭山地地理学解读”都极大地凸显了期刊的地域特色。这种从地域限制到地域特色的转变,为期刊的发展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4.3  开设“学术争鸣”栏目
 
  2018年伊始,《热带地理》进行了编委会的换届重组。为进一步加速期刊的发展,结合国内学界缺乏挑战和质疑精神的学术生态,《热带地理》主编提议增设“学术争鸣”栏目,目前该设想正处于选题策划和组稿阶段。栏目开设目的:(1)倡导科学精神,敢于质疑才能推动学科或者社会的发展;(2)树立精品期刊的形象,求真、求实、求新才能构建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栏目拟呈现形式:(1)开篇编者按,客观陈述选题目的和意义,阐明围绕该选题展开争鸣的必要性;(2)正反双方的学术陈述,可以是有定量数据支撑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是逻辑严明的观点阐述,强调仅就论题本身展开学术辩论。栏目可能带来的意义:(1)向真理靠近;(2)建立口碑,为期刊精品化建设助力。例如,广州属于近海城市,市内水网密布,河涌纵横,夏秋季节台风多,城市内涝成为重要的城市问题。2017年10月28日,中央电视台《开讲了》栏目播出水文专家王浩院士宣讲的“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以后,另一种质疑声音马上响起,“海绵城市真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吗?”。由此,编辑部拟结合地域实际策划争鸣选题“海绵城市是否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目前该争鸣选题正在策划组稿中。
 
  5  结论
 
  在中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科技期刊如何扮演好学术交流平台的角色,精品化应当是必由之路。基于中国分散式办刊的现实,期刊的精品化从各期刊具体操作层面入手或更具针对性,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最终实现精品战略的目标。由此,本研究以《热带地理》近年的办刊实践为例,分析外部机遇和面临的威胁、本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为高效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机制、开放的办刊精神等优势是实施精品化战略的基石,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环境改善、国家重大政策赋予的热点选题、中文期刊办刊环境优化等外部条件,实施组约专题、开设特色栏目的策略;在中国地理期刊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审时度势,将地域限制转变为地域特色。这种“精品化”“特色化”策略的实施给《热带地理》在口碑和量化数据上均带来了大幅提升,获得的外部信誉将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对于科技期刊而言,精品是就质量而言,质量即生命,专题出版能够有效聚焦、深入解读某类问题,对读者的冲击力以版块形式呈现,所以影响力会更大;特色栏目或特色化办刊,能够有效塑造品牌形象,鲜明的刊物特色将成为期刊的名片。本研究作为典型案例,能就期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精品化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