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8“诺奖”缺席,获奖作家能给出版人多少“喜”?

2018-10-19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余若歆
  每年10月,全世界的目光都会汇聚到瑞典,已经走过117个年头的诺贝尔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文明领域的最高水平。

  而对于出版界来说,还有什么比竞猜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更值得期待的呢?作为诺贝尔奖的一个子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意味着顶级的文学成就,更是将“要对人类有重大贡献”作为衡量标准。据统计,1901-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累计颁发110次,获奖作家114位,中国作家莫言斩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

  每年业界早已将诺贝尔文学奖默称为“诺奖”,出版机构围绕获奖作家作品展开的营销推广活动,对于相关图书销量的带动作用明显。对于读者来说,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诺奖作品自然是不可错过的精品。作家水木丁曾发博称,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普通读者最大的贡献是,能够发现很多我不知道的好作家。”

  “文学奖”缺席但热度不减

  由于瑞典学院深陷性侵丑闻风波,早在5月8日便确定暂停颁发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预计将于2019年补发今年奖项,这是该奖项自1943年以来首次缺席。

  从国庆长假第一天开始,2018年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陆续揭晓。尽管文学奖空缺,但出版圈对于其他奖项的关注度一点也没减少。出版业的朋友圈就持续被《人口不到4000万的加拿大,凭什么能拿那么多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日本真正的可怕之处:18年里18人拿了诺贝尔奖!》等报道刷屏,从诺贝尔奖其他各奖项的获奖情况,到诺贝尔奖得主及其所属国的科技、人文、教育等方方面面,一个不落!甚至还有去瑞典、爱尔兰、日本等诺贝尔奖得主较多的国家旅行的攻略。

  也有极少部分出版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借着“诺奖”热,推荐往届获奖者的图书作品。而从图书电商的反应来看,除了当当在图书主页制作专题祝贺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外,其他平台均无动静。

  “诺奖波”反射弧有多长?

  2015-2017年,出版圈都在等诺贝尔文学奖的尘埃落定,今年虽暂时没有结果,我们不妨扒一扒往届获奖作家作品的市场表现。

  从2015年的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到2016年的音乐人、诗人鲍勃·迪伦,再到2017年的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一方面,延续和贯彻了鼓励创作带动文学革新的理念,不拘泥于纯文学作品,因此鲍勃·迪伦的获奖既让人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这些相对较小众的作家获奖,在带动作家作品热销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不同写作题材的发展机会,如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获奖让非虚构作品更受关注。

  往年,除了出版机构争先预测“诺奖”得主、线上线下书店专题营销之外,亚马逊中国还通过数据来展示各届诺奖得主作品的市场表现。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对比获奖前后一个月的作品销量,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后其作品销量增长近74倍,2014年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和2013年得主艾丽丝·门罗的作品销量更是分别增长240倍和近1500倍之多。

  “诺奖”得主作品的大热可能只是一时,但出版机构可围绕这些作家进行新作品引进与开发,仅凭“诺奖”这一噱头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加上这些作品本身较高的文学和艺术水平,成为长销产品也不足为奇。

  热门文学奖“带货能力”不一般

  随着国内全民阅读工作的持续开展,读者消费能力的升级,以及越来越多格调高、服务好的实体书店落地,不爱读书的人把书店当做娱乐场所,爱读书的人也更加能找到满足自己阅读需求的空间。整体阅读氛围的提升,加上普通读者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诺贝尔奖等重磅奖项相关作品的便捷,也或多或少促进了图书销售。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国内的一些奖项也对图书销量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如京东文学奖这类一诞生便具备大众属性的奖项。

  就每年一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言,出版机构刚好有其作品版权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对于一些刚好有“先见之明”的出版机构而言,得奖后有计划的借势营销是促进销量的关键。比如在2015尚未公布“诺奖”结果之前,磨铁图书旗下“铁葫芦”品牌便主动联络媒体,提前推荐其已出版的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并预约采访;针对获奖作家作品,充分挖掘特殊内涵和独特调性,鲍勃·迪伦获奖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16年7月开始着手引进《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而后通过“薯片装”在国内掀起了“迪伦热”,从书店专架到购物中心展览,从线下便利店、音乐节到线上音乐平台,广泛的覆盖面和铺货能力提升了出版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出版机构也注重对获奖得主作品的长线开发,上海译文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了石黑一雄的《莫失莫忘》中文版,至此该作家授权中方作品已全部问世。今年,中信出版集团又推出了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祈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