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出版传媒企业和教育服务工作者,十九大的战略指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带来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升级。在新的时代,我们的发展需要重点抓住3个关键词: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融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我们要创建和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瞄准教育发展前沿,不断引入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融合到我们的产品、渠道、服务之中,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系。我结合新华文轩的工作实践,就如何通过创新来引领教育服务品质的提升做一探讨。
创新目标
开展创新工作,首先要确立创新的目标,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目标应聚焦于3个方面。
提高用户满意度。顾名思义,要让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真正发自内心地觉得我们的产品好用,喜欢使用我们的产品。
提高企业竞争力。要从产品、服务、运行、业务架构、组织架构等各个角度来提升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优势。
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流程优化和新技术应用降低低效重复劳动工作量,搭建更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和能力成长的机制与平台,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职业荣誉感,既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明确了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创新的方向。
指导思想
基于创新的3个目标,需要明确4条创新指导思想。
用户思维。对教育服务这个板块来讲,我们需要对用户进行界定,在目前这个战略周期,我们理解的用户仍然是以教师决策为中心的用户,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是文轩教育服务板块的使命。
技术驱动。教育每一次的技术革命,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一定会对教学的理念、方法、工具和内容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文轩本身并不具备强大的技术基因,但从不缺乏应用新技术驱动产品和服务变革的勇气与智慧。在教育服务领域,无论是内容、服务还是企业内部运行的改进,新技术都是驱动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从文轩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在行业内率先应用ERP系统以推进组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还是抢先布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业务,都是拥抱新技术的典型案例,也成功推动了文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竞争力提升。
立足文轩基因。立足并不是固守,而是要明确我们发展的优势基础。立足文轩基因,就是要问自己:文轩是做什么的?服务哪类人群?提供哪些门类的服务?在用户的选择上,产品的服务和设计创新上,一定要考虑文轩基因。当然中间会有短板,但是短板有两类,一是必须要干的事情,那就想办法去补齐;二是这个短板不是我这个领域必需,但又具备一定价值的,那就想办法去合作。
基于需求和问题出发。创新不是凭空的。创新一是基于需求,对教育服务业务来说,就是基于教育教学、基于客户的需求。二是基于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个比较清晰的细分市场时,我们会发现在产品和服务、竞争力、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上,还有哪些问题?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去做相应调整和改变,弥补自己发展的短板。
教育服务领域的新需求
在4条创新指导思想下,我们总结出教育服务领域的3个新需求。
教学组织大变革带来的新需求。高考改革、教师培养方式的变化、学校管理的变化,都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影响,围绕教学各环节的新产品、新服务需求不断涌现,对文轩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教育信息化2.0产生的新需求。一是基于未来学校的整体解决方案。过去10多年的信息建设其实都是一步步建好的,那时的解决方案是别人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但现在学校需要我们提供包括基础网络设施、教师培训等服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基于师生交互的课堂设备和工具。到目前为止,教育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仍然集中在教师端,学生仍然只是一个参与者。课堂是产生教学实时数据最重要的阵地,但现在这些数据是离散的。目前我们的发展紧跟未来财政的投入方向,技术的进步趋势会越来越快,很难跟得上,但再好的技术,也需要财政的保障,因此,未来财政的投入方向才应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三是基于大数据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所有教育者的梦想是因材施教,但即使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是以均等教育为基本特征,过去受阻于成本太高,如今大数据技术成熟,为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学科融合的教育新理念催生的新需求。现在大多数中小学在专业学科教室、创客空间、创客教育的建设需求上非常旺盛,这就是因学科融合的教育新理念催生出的新需求。
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一,当前,我们的教育服务业务主要提供的还是标准化、均等化的产品和服务,特点是不充分、不丰富,明显出现了小学重于初中、初中重于高中、高中重于职教的现象,这与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的需要相比,在竞争上会趋于弱势。
其二,在品牌形象和实际运行上还需强化技术基因。外界认为文轩教育服务板块是一个有一定政策保护、渠道影响力比较强大、在教育产品提供方面受到用户欢迎的供应商,而不是一个以技术为底蕴的服务提供商,虽不中、亦不远矣。
其三,竞争格局不够,善于做“事”,不擅做“势”。我们在一些关键资源的获取上,趁“势”而为的积累是不够的。
其四,从整体上看,存在改革信心不足、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依靠自觉性的创新发展很难持续。
其五,业务组织固化乃至于僵化。我们虽然根据教育服务产品和市场的新变化,在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上做了调整,但总体上仍是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体系,资源调动能力还不足。
创新领域
立足文轩教育服务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教学变化和科技发展应用,目前,我们围绕产品和服务、运行机制、业务组织与架构等确立了一些创新项目或措施。
产品和服务创新。其一,教辅的创新。包括互联网+融合服务的“一起教”和全国首套AI教辅《智学智练》。“一起教”一方面解决教辅在使用过程中对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帮助,增强用户联系,另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数据。《智学智练》有3个创新点:内容合作模式的创新,快速引入了真正具有策划和研发实力的机构,为未来文轩在教育领域里的内容积聚方式做了新的探索;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将内容、渠道、技术和作者组织这4种资源整合到一起;技术合作方式的创新,与中科院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在机器辅助教学基础上,把AI技术植入到高中教辅的内容编写和使用过程中。
其二,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包括教育装备管理和服务的“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学科专业教室“文轩趣学”、基于教育教学组织过程需求的“航天云数字学校”、基于卫星特色创客教育课程开发和运营服务的“航天中小学卫星创客项目”、以收款入手构建面向家长的互联网营销平台“优学优教”,以及“‘一木环保’公益行动”、“师资培训及新高考系统解决方案”、研学业务拓展等项目。比如“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一方面解决学校设备维修不专业、保养困难的难题,帮助学校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各个学校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去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获得更多商机。
运行机制创新。包括基于经济指标、规范运营、动态调整的“销售平台分类评价制度”,细化指标、动态考评、行为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通过实施青年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和干部轮训、外派学习等制度优化干部结构。
业务组织与架构创新。以前我们的教育服务业务,表面上看是个板块,其实内部还是分环节切开的。今年,我们从用户出发,把销售、研发和四川教育出版社的出版功能结合起来,中间贯穿的是产品规划+产品组织+产品研发的流程一体化。市场能力的构建以营销渠道为中心,教育内容资源的构建以出版平台为中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针对市级中心城区成立相应的业务运营中心,主要目的是提供精准化服务。
创新发展建议
首先,构建鼓励创新、适度容错、及时纠错的创新机制。除了能容错,还要及时纠错,保护和调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大胆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以创新提升企业活力。
其次,建设创新创业的企业文化。要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土壤和基因,可以多种形式倡导、推动创新创业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之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原动力。
再次,建立创新孵化组织,设立创新孵化基金。很多项目如果交给业务部门去做,可能会缺勇气、缺资源、缺承担责任的底气,可以考虑在企业层面成立创新孵化机构,将项目孵化好了再转交给具体的业务部门或与外部合作。
最后,还要高度关注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基础性技术,企业及各业务板块需要高度关注并积极研究、逐步应用。
(作者系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