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电子媒介促进少儿期刊革新

2014-12-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方卫平
  【核心提示】探讨少儿期刊的“电子化”未来,绝不意味着轻视其传统的纸质形态。未来的优秀少儿期刊应借助电子媒介丰富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体验,使纸质读本和电子手段相得益彰。
 
  电子媒介环境对于当代少儿期刊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影响和意义,不仅指电子媒介作为少儿期刊的一种外部环境,更指它介入少儿期刊内容和形式革新的潜能。
 
  现代人经历的媒介环境变迁是巨大的,尤其是近几十年间各种新媒介的出现,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影响了儿童的生活。今天的孩子们处在一个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与此前的印刷文字、电影、电视等媒介相比,这类新媒介的一大特点在于,它们的使用者不仅是被动的讯息接受者,同时也是讯息的制造者。从个人主页、博客到微博,对媒介使用者来说,讯息的主动生产、交换变得越来越方便、迅捷。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这类媒介可以被看成为麦克卢汉所说的积极鼓励、吸纳接受者参与的“冷媒介”。
 
  这一媒介技术不但改变着儿童的生活方式,也重塑着他们的主体感觉。电子媒介不但支持成人参与到各类讯息的生产和交换中,同样也支持儿童成为讯息的生产者和交换者。事实上,少儿期刊本身就具有一种鼓励读者互动、参与的特征。如果意识到这一诉求与电子媒介的高度参与性相合拍,那么,便可以利用电子媒介的这一特征促进当代少儿期刊的革新。
 
  首先,电子媒介可以为少儿期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媒介支持。
 
  少儿期刊可以将传统的互动模式拓展到电子媒介层面,借助电子媒介平台来激发少儿读者关注期刊动态、参与和期刊的对话、参与刊物组织的各类活动,以此建立期刊读者的虚拟社区,强化其身份认同。比如,通过组建网上虚拟社区,借各类相关活动来巩固和扩大其读者群。近年来,国内一些少儿文学期刊如《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上海)、《少年文艺》(江苏)等都已经开始运用这一媒介策略,但主要是将电子媒介作为一个刊物宣传渠道,没有形成对于这一平台更具创意的运用。

  其次,强调参与性的电子媒介可以为少儿期刊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提供新的素材。
 
  近年来,国内外童书出版界都开始了数字化童书的出版探索。这里的“数字化”不仅是指把印刷文字转化为相应的电子文本,也包括寻求一种将纸质文学读物与电子媒介产品(包括电子游戏)融为一体的新的童书形式。
 
  例如,在美国出版的少年小说《39条线索》系列,随书夹带有不同的解密卡,读者获得卡片后,通过在相应的社交或游戏网站输入卡片提供的信息,便可参与以小说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中。纸质小说与网络游戏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构成一种互文互补的关联,读者对其中一方理解得越多,对另外一方的意义读取也就越充分。有些少儿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读者从纸质图书中读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情节,另一部分情节则藏在相应的电子产品中,需要读者循着书中给出的线索自己去发现,甚至去创造。在这样的阅读中,儿童读者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已经确定了的文学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他们去参与、去书写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也会因参与者的选择而发生变化。这类图书利用了电子媒介的交互功能,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学阅读的故事体验。借鉴这一探索,少儿期刊可以通过在期刊中开设特定的栏目,尝试通过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交合,使读者不但能够通过印刷文字读到故事,而且能够通过电子媒介体验和参与故事。在很多方面,少儿期刊比少儿图书更宜于进行这样的探索,因为少儿期刊始终关注刊物与读者间的持续对话,从而能够通过跟踪和分析少儿读者的即时反馈,更有效地推进这类新作品的探索。

  再次,从新媒介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少儿期刊会是未来少儿期刊的一种重要形式。
 
  电子少儿期刊的特色不在于将纸质少儿期刊数字化,而是借助电子媒介的平台,赋予少儿期刊以纸质媒介所不具备的表现功能。电子少儿期刊可以使用超文本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维内容进行富于创造性的多样重组,可大大拓展单本纸质刊物所能提供的讯息广度,还可方便少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选择相应的讯息。例如,对于文学类少儿期刊来说,这种电子化探索不但能极大地丰富文学阅读的传统体验,甚至可能改写一代人对于文学阅读的理解。特别是文学类少儿期刊拥有的文学优势,能为少儿期刊的数字开发提供基础性、同时也可能是决定性的艺术支撑。应该看到,新媒介的普遍应用,一方面对传统的文学阅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也空前地凸显了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随着现代人对于新媒介的态度从早先的惊奇日益趋向理性的反思,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是技术而是文学艺术本身的魅力,才是决定电子媒介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新媒介时代让我们领略了文学所具有的十分强大的迁移和发散功能。如果说任何一种先进的媒介技术都不可能将一个拙劣的叙事作品变成优秀的叙事作品,那么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有可能赋予任何一种媒介技术以引人入胜的叙事能力。因此,文学类少儿期刊在当代的电子化探索需要从两个层面展开思考:一是在文学的层面上,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文学创意;二是在技术的层面上,如何使上述文学创意与电子媒介独特的表现力相结合,并使二者相得益彰。
 
  当然,探讨少儿期刊的“电子化”未来,绝不意味着轻视其传统的纸质形态。正如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尽管口头传播文学时代早已为印刷文学时代所取代,文学的主流阅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口头叙事仍然遍布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口头叙事的魅力也仍然保留在人们的阅读生活——尤其是童年期的阅读生活中。今天,尽管电子媒介在不断地占领传统印刷媒介的地盘,但纸质阅读的体验早已沉淀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不会轻易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不论当代电子媒介带来了多么新鲜的表现形式,我们总是无法抗拒来自纸张和印刷文字的魔力。因此,未来的优秀少儿期刊应借助电子媒介丰富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体验,使纸质读本和电子手段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链接
 
  少儿期刊对少儿需求的满足
 
  少年儿童的媒介接触是一种满足个人需求的活动,这与少儿的个性、兴趣、年龄特征、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环境因素均有关。少儿阅读期刊的动机可归纳为获取信息、解除疑惑、寻求伙伴、休闲娱乐、好奇、模仿等。这时,少儿对身边存在的期刊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期待,希望期刊能够带给他们与日常学习生活不同的知识和感受。少儿期刊功能的发挥需迎合少儿的心理需求。
 
  首先,满足少儿较高的情感诉求。例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而自卑,家庭不和睦的孩子内心会变得压抑,他们会因此而转向期刊,寻找对等的交流。其次,满足少儿旺盛的求知欲。少儿期刊中的天文地理、社会历史、世界各地风俗、日常生活等知识性内容迎合了少儿对人、社会、自然的好奇和探秘心理。再次,满足少儿提高认知水平的需要。例如,少儿期刊中生活哲理、名人轶事、寓言故事、道德伦理等内容能够启迪少儿心灵,引导其进行价值判断。类似的内容往往具有感染力,易使少儿受到熏陶,得到感觉、知觉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最后,满足少儿强烈的游戏欲、展示欲。少儿期刊中的平等性、互动性、无约束性以及对个性的张扬可以给少儿带来满足,使他们接受期刊所传播的思想价值观念。(星彤)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