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如何做“互联网+”时代的编辑

2018-09-28 来源:《科技传播》
  【摘 要】“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而作为出版业核心力量的编辑在“互联网+”时代应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印刷、市场营销等出版流程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提高素质、迎接挑战、适应时代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全能型编辑。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出版;全能型编辑
 
  【作 者】张立丽: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
 
  互联网以其便捷高速的方式、海量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检索功能等,正在以迅猛的势头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近年来,“互联网+”概念可谓炙手可热、深入人心,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带给传统出版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在这场激烈的变革中,传统出版业必须迎刃而上、突破创新、转型升级。那么,作为出版行业中的核心主力军—编辑,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如何选择?如何提升?如何转变?本文将作重点论述。
 
  1  “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于2012年11月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这样的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换言之,传统产业不要固步自封,应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适应互联网环境,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大力度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融入“互联网+”的概念,以融合促创新,以技术促发展,把分散的创新力量最大程度的汇集起来,利用“互联网+”形成合力,从而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一是打破局限、敢于变革、开放视角、协同合作的跨界融合。
 
  二是变被动为主动,在互联网思维中求自我革命的创新驱动。
 
  三是打破既定模式,重塑结构。
 
  四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性,这是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的根本力量。
 
  五是开放生态、去除制约、把孤岛式的创新相连,推动研发与市场互动。
 
  六是有层次、有差异性地连接一切。
 
  说到底,“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思维,是一种变革,它将推动各行各业在变革中不断重塑、创新、融合,谋求更大的发展。
 
  3  “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出版”,即出版与互联网融合,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跨界融合,衍生出新产品、新形态,以数字出版取而代之。
 
  传统出版就是出版产品的介质是纸张,如出版纸质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它有别于通过电子媒介出版传播的数字出版。而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光盘、电子书、阅读产品、网络、手机APP等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读者越来越多。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4.5万亿元,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达到10%。如此大规模的网民和信息消费,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与消费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传统出版业不断受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重创和强大冲击;另一方面,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还在悄然地大量出现。
 
  一般来说,数字出版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出版物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它涉及原始内容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以及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
 
  出版行业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各出版社都在探索数字化转型,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出版,而是更多的向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出版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也使得出版内容、形式以及编辑工作和服务方式等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对新时代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互联网+”时代的全能型编辑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跨界思考、整合资源,应该是未来编辑发展的方向。“互联网+”时代的编辑不应再把自己简单地定位为文字工作者,而是要把自己提升为一个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模式先进、思维技术手段先进的全方位出版人才。
 
  在互联网环境下,编辑在策划出版产品时面临着互联网思维的新挑战:一方面,要探索出版产品的数字化领域;另一方面,在传统出版产品运作中,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互联网环境,把互联网渗透到具体的业务中去。
 
  4.7  “互联网+选题策划”
 
  互联网思维己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给阅读模式和阅读群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编辑主动思考和探索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大融合、大物流的优势,开放和共享互联网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主题的需求、适应读者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为市场调研和选题信息的收集提供了一个快速、宽广、便捷的渠道。互联网共享为设计主题和形式提供了高性能信息的收集。
 
  在选题阶段,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密切关注相关市场动态和信息,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拥有大量粉丝的作家,并清晰地了解当前时事热点,通过对时事以及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分析,了解到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读者年龄分布、收入状况、购买习惯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找到作者,并且策划相关选题。选题形成后,还要继续保持与作者、读者的联系,逐步完善选题思路。
 
  传统编辑的主要工作,总体夹说重点是对稿件文字、语言、段落、格式等方面进行反复地修改、修饰、加工,而选题策划、组织稿件、宣传推广等在传统编辑过程中涉及的非常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编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打磨加工,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应善于从海量数字信息中挑选适合的素材,根据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策划出版选题,通过数字化手段分析、调查、研究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获取受众读者对选题、对市场的意见建议,为出版社规划图书出版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在策划纸质图书选题的同时也要加强在纸质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转换方面的引领,同时也要加强图书的宣传和推广,密切关注图书内容在数字营销平台上的反响和反馈。
 
  在选题阶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类似已出版产品的销售数据,找到类似已出版产品的定价区间,比较类似己出版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从而能够更高效准确地找准选题的定位。
 
  4.2  “互联网+编辑加工”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物的编辑和加工过程中,我们必须突破以往只需要修改文字、内容和体例错误等,还耍为后期的数字出版做好准备,比如哪些内容需进行交互式设计,哪些内容需要设置搜索,是否适合在线阅读等,这些都需要编辑在编辑加工时做好规划和设计,以便后期制作人员能够按照编辑想法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制作。这些工作中有许多地方也对编辑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加深思考和设计。例如,在设置检索功能时,编辑要尽可能全的想出检索路径与检索方式;在设定互动功能时,编辑需要将功能设计的既合理实用又能吸引读者。
 
  传统编辑主要是处理文字信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编辑还要学会用图表达,善于在文中引入图表,不仅满足读者的读、还要满足读者的阅。文中插入图表,并不是简单为了对内容进行点缀,而是需要编辑对图片进行策划、制作和选择,使图片和图表成为内容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也对编辑审美素养提出了要求,需要编辑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
 
  在未来发展中,图文书或将成为纸质图书出版的主流,甚至会成为大众出版的盈利支柱。与传统的编辑业务环节不同,文编和美编将不再是前后接续的两个过程,而是合作共创的一个环节。文编与美编之间的分工也不会再那么清晰,有时将会以美编作为主创,甚至两个职能集于一身。
 
  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内容不再仅仅限于文字、图片等传统形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也都将会大量呈现。
 
  随着出版内容以及出版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化,对编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在工作中还需更多地关注并了解不同格式的媒体、转换、剪辑等,也要学会使用一些图像处理工具、音频和视频处理工具等媒体软件,才能在数字出版项目策划、内容采集、产品制作、营销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中掌握主动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4.3  “互联网+出版印刷”
 
  网络出版就是将作者的著作经过加工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以电子数据形式传播出版和发行叫。信息时代的出版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数字网络技术快速渗透到传统出版业中,并不断改变出版的定义与促进产业的外延。
 
  以E-BOOK、POD按需印刷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突破了出版、印刷和发行的界限,消除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障碍。这是信息网络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变化的结果是跨媒体出版、按需印刷出版的诞生。
 
  跨媒体出版,简单理解是指传统印刷出版物、电子出版物还有网络出版物等载体之间的内容数据无需再进一步处理便可重新利用或是输出到各种媒体中的出版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HTML、PDF、PS和XML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并把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等信息技术与印刷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跨媒体出版成为现实,并已被应用于生产,现阶段快速发展起来的按需印刷(出版)就是最好的例子。
 
  按需印刷出版在国外发展迅速,早在2002年美国市场产值就高达300亿美元,而我国也于2004年启动按需印刷出版,目前投入生产的主要有科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等。预计今后10年随着硬件和软件的成熟,按需印刷出版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编辑来说,掌握出版印刷技术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掌握好技术理论、加强对技术的理解才是编辑的当务之急。编辑要紧跟出版印刷技术发展动态,了解当前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知道目前都有哪些新技术可以利用。数字出版、按需印刷等最终将实现内容采集、编辑、制作、加工和营销的全流程数字化,从而也表明内容和技术不是孤立的两个部分。
 
  所以说,最靠近内容资源的编辑,更需要重点了解和关注出版印刷的相关技术。
 
  4.4  “互联网+市场营销”
 
  传统的出版社营销手段主要是通过参加展览进行宣传,如参加国际国内图书展览会、图书订货会等,另外通过对图书打折实现促销,还会通过组织作者签名售书等方式实现营销。
 
  最近几年,大量新兴网络营销工具的兴起,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全新的营销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往往更关注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评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口碑。
 
  营销正在通过媒体创新、内容创新、传播创新,不断提升和发展。同时,各个出版社的营销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在积极拓宽和加强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渠道,微博、微信等成为了出版社营销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出版业的营销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各出版社在图书营销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和进步空间。
 
  例如,各出版社可以推行“全面营销”模式。“全面营销”模式首先需要整个编辑参与营销,通过编辑的全面参与,充分发挥编辑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号召力,抢占图书亮点、卖点以及销售时机.其次,编辑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社交软件、社交工具等,随时与各方保持联系与沟通,使营销贯穿选题策划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
 
  5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出版业也在谋求转变,尝试着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全媒体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如今,文化产业己上升到国家政策,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互联网技术,不仅使潜在读者和原有的非读者发展成为真正的读者,而且也使图书出版业在随之而来的变革和创新中寻找全新的发展机会。而编辑是出版业的核心工作,在这场变革中,“互联网+”时代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策划编辑全程参与,引领编辑、出版、营销工作,既要了解产品又要熟悉市场,既能策划优质选题又能运用多种手段把选题价值最大化,紧跟“互联网+”时代,将图书出版与数字化相结合,从而获取最大的效益。
 
  在出版社不断变革的“互联网+出版”中,编辑需要不断学习,改变工作方式、理念、思维,开阔视野,在“互联网+”时代不断面对机遇、挑战,致力于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全能型编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