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数字化与新媒体时代期刊发展的困惑与出路——第八届两岸期刊研讨会暨期刊展观感与思考

2018-09-28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关键词】期刊出版;数字出版;新媒体;中国期刊协会;台湾
 
  【作 者】初景利、张薇、田宏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摘 要】 [目的]  总结参加第八届两岸期刊研讨会暨期刊展感受,思考在数字化与新媒体时代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通过研讨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认识近些年期刊领域的发展变化与挑战。[结果]  在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两岸期刊近些年发展面临相同的处境、困惑与挑战,但数字化与新媒体也给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结论]  期刊的发展需要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纸本出版、数字出版、新媒体出版等多种形式并重,通过立体化出版与传播,重构期刊出版与传播体系。
 
  应台北杂志商业同业公会的邀请,经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期刊协会组团的“第八届两岸期刊研讨会暨期刊展”于2018年7月1日—7日在台湾召开。来自国内49家不同期刊社(编辑部)的9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赴台期间,代表团在台北举办了一场以“虚实整合的新媒体时代”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举办期刊展。期间,代表团参访了台中静宜大学图书馆、高雄中山大学图书馆,走访了经典杂志、汉声出版、城邦集团三家代表性出版机构,还参观了松烟文创、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驳二创意园区、十鼓桥糖文创园区4个文创园区。
 
  我们作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期刊代表,也与国内期刊同行一道,几天来,利用宝贵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参观访问与期刊出版或文化相关的机构,与台湾同行近距离地进行了接触与交流。作为参展的127种期刊的一部分,我们中心主办的两种期刊《图书情报工作》和《知识管理论坛》还在台北展区(康轩文教集团)、台中展区(静宜大学)、高雄展区(高雄中山大学)进行了展示。参展的台湾期刊有91种。台中展区和高雄展区都设在当地大学内。台中静宜大学的工作人员将期刊展区布置得格外舒适漂亮,其用心令团员们感动。虽然适逢暑期,两所大学在校学生都不多,但学校接待方表示展览将一直持续到开学迎接新生,希望能在新入校的台湾青年大学生里播下大陆期刊文化的种子。
 
  作为期刊人,两岸同行十分关注在数字化与新媒体环境下期刊的发展变化与未来出路,一起讨论交流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措施。在台七天,行程紧凑,活动饱满,收获颇丰,被团员们评价为“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有深度、有温度”的一次两岸期刊界交流。
 
  1  两岸期刊与文创事业发展的现状
 
  台湾的期刊发展由于经济的发展经历过高峰,也由于数字化和新媒体的冲击经历过低谷,现在也由于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出版模式的转型。同时,作为文化与经济发展一种折射的文创事业,也呼应了期刊业的发展变化。
 
  1.1  两岸期刊面临着相同的挑战与困惑
 
  随着数字化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历史上一直以纸媒为载体的期刊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纸本阅读人数在急剧减少,期刊发行量逐年下降。据统计,我国期刊业从2014年到2015年,期刊种数从9966种增加到10014种,但总印数从30.95亿册下降到28.78亿册,总印张从183.58亿下降到167.78亿,而且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期刊发行量的减少意味着读者的减少,也意味着期刊运营的困扰,很多期刊难以为继,难以靠自己的运营立足市场。台湾期刊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种痛楚。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报刊解禁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刊业不断走向繁荣,以至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放慢以后,期刊快速发展的势头由于惯性的原因持续到2001年,达到最高峰的7236种,此后,台湾地区期刊业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台湾的期刊业并没有一蹶不起,而是积极寻求变革,因为台湾同行深刻认识到,单单依赖纸本出版与发行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必须转变期刊的出版模式,必须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必须加快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从市场上寻求生存空间。台湾的期刊还不同于大陆的期刊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主办单位的财政支持,因此,其转型变革具有更加迫切性和生存的压力。
 
  1.2  两岸期刊面临相同的机遇与出路
 
  两岸的期刊界面临相同的挑战与困惑,也都在努力寻求转型与变革。我们高兴地看到,台湾期刊业也正在走出低迷状态,通过数字化、新媒体等多种载体与多种传播方式,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期刊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于计算机、手机、Pad等设施,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台湾康轩集团一直深耕文教产业,提出的使命宣言是:发扬创意、诚意、满意的经营理念;营造健康、和谐、人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前瞻、活泼、多元的优质教材;开创知识、能力、人文的学习乐园。其副总经理陈文智介绍,康轩的产品已从刊到书到教具甚至到多功能教室,从线下出版到线上音频再到线下活动,真正体现了“虚实结合”的全媒体运作。陈文智强调,“知识无价,内容为王”,内容始终是康轩进行多元化运营的基础和核心。台湾第一大出版集团——城邦集团,已经从纸刊全面转型为全媒体集团和跨媒体运营。除了经营出版和广告的媒体业务外,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个科技平台,营运业务包括电子商贸、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其策略投资领域则涵盖金融科技和先进数据分析。旗舰刊《商业周刊》的口号“在每个时代,影响每个世代”同样体现出其社会责任担当。基于商周书房,《商业周刊》还打造了一个集书店、咖啡馆、沙龙于一体的空间,作为线下活动的大本营,高端访谈、读者活动都可以在这里举办,成为很好地增强用户黏性的手段。大陆的《质量与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办)是一本行业期刊,致力于为行业、企业提供垂直纵深的立体化服务。该杂志既可以提供第一手的资讯服务,又可以提供行业培训服务,甚至还可以面向消费者提供本行业的优质产品。从纸刊到拥有3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再到网上商城,《质量与认证》的转型探索在不断突破纸媒边界。这类成功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这个意义上讲,期刊没有死,而是起而后生,实现了华丽的蜕变,从单一纸本出版,到多媒体出版与传播,利用新媒体的快捷、直观和丰富的展示手段,重新赢回读者,树立了期刊的崭新形象,初步完成了期刊出版的转型。尽管这个过程仍在继续,但前景已经非常清晰。这不仅需要观念和认知的转变,也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再造期刊出版流程与出版系统,尽快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对期刊出版转型变革的新要求。
 
  1.3  台湾文创事业发展的特点
 
  期刊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台湾的文创事业发达程度超出我们的预期。随着台湾的经济转型,原来的工业企业或转产,或转移到大陆或其他地区,留下了空旷的厂房。一些文化企业“乘虚而入”,充分利用这些厂房的空间和设施,经过腾笼换鸟式的改造,分别是由原来停产闲置的烟厂、酒厂、码头、糖厂改建,外部主体结构并没有根本变化,甚至刻意保留历史原貌,但在“软装饰”上又别具匠心。这些文创中心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展览、表演等活动,有的还创办了书店,颇有些北京“798”的味道。如诚品书局,丰富多元的文创产品占据书店大半区域。台中园是典型的工业旅游案例,园区里有酿酒工序工艺陈列展。这些文创展区的形式灵活多样,陈设新颖别致,文化气息浓厚,置身其中,深深受到其中的文化感染和熏陶。比如台湾火车发展史展、台湾产业设计50年,等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感受到台湾社会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对台湾社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了解。
 
  1.4  台湾同行的敬业与亲情感人至深
 
  来去台湾共7天,时间很短,但我们已深深感受到台湾同胞的热情与周到,他们对每份工作的执着与投入,对大陆同胞的关照与接待,让人倍感亲切,倍感温馨,没有距离感,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通过短短的几天有了亲身的感受。每到一处,接待工作都非常到位,展区布置得特别用心,交流场地非常舒适,茶歇安排得很周全,每个人都是有求必应、彬彬有礼。我们到达的每一个场所,无不感受到台湾同行的敬业乐业,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与用心。《汉声》创始人、75岁的黄永松先生以自己创办《汉声》40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做事,方法很多,就怕不用心”。也正是这种用心,台湾同行不断追求期刊的变革,追求将期刊做到极致。台湾同行对工作的热爱与勤勉,非常值得敬佩,值得我们深思与反思。做期刊,看来是做编辑出版,其实质体现的是期刊人的职业精神与专业奉献,人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期刊的差别根本上是办刊人的差别。
 
  2  期刊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与台湾同行的接触与交流,深切地感受期刊改革的艰难与困苦,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与台湾同行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更多地向台湾同行学习和借鉴。
 
  2.1  正确地看待期刊的转型变革
 
  转型变革是世界期刊界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共同问题。期刊的改革与发展也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与特点。台湾的期刊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趋势明显,二是国际化色彩加重,三是企业集团化运作成为主导。这样一种趋势也是大陆期刊应遵循的发展策略与发展路径。数字化、国际化、市场化是驱动期刊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模式。
 
  面对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的变化大潮,期刊只能适应,别无出路。要积极地直面变革,拥抱变革,抓住变革的机遇,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技术,实施复合出版,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积极扩大期刊的出版市场,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提升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与能力。
 
  期刊走向数字化、新媒体,并不是排斥纸本期刊。是不是需要纸本期刊,取决于用户需求。用户有需要,纸本就存在。而用户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台湾的期刊虽然在快速地走向数字化和新媒体,但纸本期刊仍然存在。大大小小的书店和图书馆,纸本书刊仍然吸引着读者,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字时代,仍然需要纸本阅读,倡导纸本阅读。在此次期刊展上,特色各异的期刊吸引着参观者。两岸期刊从业者认真翻阅和品鉴参展的期刊,特别是台湾参展的期刊,从封面到内文,从排版到用纸,从选题到定价,期刊印制精美、选题专业,值得学习和借鉴。
 
  2.2  积极应对期刊数字化与新媒体的挑战
 
  数字化与新媒体的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数字化与新媒体对期刊而言是把双刃剑,如果认为它是一种威胁,不能积极利用这种新技术、新手段,期刊就无法赢得当今的用户市场;如果认为它是一种机遇,就需要正视并积极应对,充分地加以利用,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将期刊的影响力最大化,满足新时代用户对信息与知识快速获取与有效利用的新需求。
 
  数字化与新媒体时代对单本期刊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淹没在数据库之中。有人认为,单本的学术期刊面对大型数据库已处于隐形状态。在数据库的期刊论文海洋中,读者往往“只见文不见刊”。能不能被读者所检索和发现,取决于期刊的内容,取决于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期刊必须立足于内容建设,立足于对内容的有效揭示与宣传,特别是新媒体的宣传,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得到用户的利用,也才会逐步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品牌形象,赢得读者的认知与接纳。
 
  关于如何应对数字化与多媒体的挑战,学术界与期刊界已经有很多对策。有学者提出,应打造多功能服务型科技期刊网站,以宣传期刊、服务读者,探索科技期刊“两微一端”的多媒体应用模式,便于信息更加灵活便捷地传播与使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数字化实践与发展以及在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的探索,为国内期刊应对数字化和新媒体的挑战,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模式。目前,期刊界应对数字化和新媒体的挑战,并不缺乏策略与对策,而是缺乏实实在在的措施与行动。
 
  2.3  期刊人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
 
  期刊编辑出版人员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变革,这也对期刊人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期刊人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养自己适应从传统期刊出版到数字出版、新媒体出版所需要的基本专长与能力,将学习能力贯穿于职业活动的始终,敢于应对挑战,善于应对变革,在期刊的转型变革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期刊主管、主办与出版单位要将编辑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在加强职业伦理、职业奉献、职业成就感的培训外,重点加强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技术的培养,开展系统化、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实操能力的训练。将系统与平台的开发与编辑人员的培训有机地结合,更好地发挥系统与平台的功能。期刊人自己要加强自我学习,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编辑部在招聘新员工时,需要向具有技术能力的人员倾斜。大学教育也要加强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技术课程的设置与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
 
  3  结语与结论
 
  无论是科技期刊,还是人文社科期刊,都在经历着十分重要的转型与变革,期刊发展的主要态势已经日渐清晰。从纸本出版走向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大势所趋。国际上也好,台湾地区也好,大陆也好,都必然经历这样一种转型变革的历程。早适应,才会有主动权,才会把握机会。台湾期刊业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期刊的发展需要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纸本出版、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等多种形式并重,加快从纸本到数字化与多媒体的迁移,通过立体化出版与传播,重构期刊出版与传播体系,焕发出期刊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