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构建科学的中文学术著作评价标准——在“中文经典学术专著”遴选标准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8-09-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柳斌杰
 
  学术著作的创作和出版,是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水平的重大工程,国家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出版基金等多种政策性基金,重点支持学术专著的出版、发行、推广工作。怎么样遴选支持项目、怎么样评价学术专著、怎么样考核学术出版成果,一直是一个难题。社会争议很多,专家学者也多有批评之词。建立客观、公正、科学、有据的学术专著出版评价标准,一直是学界希望的事情。我也多次呼吁多方努力,构建科学的中文学术著作出版评价标准。在今天大数据出版和出版大数据应用日趋成熟的条件下,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希望。所以,我非常支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知网合作研究“中文经典学术专著”遴选标准项目。这个项目做好了,将会帮助国家精确选择学术著作出版项目,提升我国学术著作出版品牌建设,促进高质量学术图书特别是经典学术专著创作、出版、传播、利用,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我对国家资助的所有出版项目,曾经提出过原则性的要求,主要是从新创作、新发现、新发明、新认识、新表述等几个方面考虑的。要求国家资助的项目必须是“前人没有的,今人需要的,后人必看的,外国落后的”,强调原创、有用、先进。前人有的,我们就再版传承;外国先进的,我们就学习借鉴,不必花钱搞重复出版。这当然是针对专家评审这种定性化的评价方法而言。没有可靠的数据分析、没有客观的数据支撑,仅仅依据定性评价、发行量、社会效益、读者反馈等因素综合考量,这样选出的“经典”,专家学者认同度不高。
 
  这次应用大数据、中文学术图书引证数据CBCR等一些新技术成果和客观评价方法,研制遴选标准,是一个大的突破。为了做好中国特色的学术图书评价标准,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是注重科学性。学术无论是什么门类,科学性是她的生命,包括学理、原理、逻辑、论证、结构方法等都应当是科学的。所以,在评价学术作品时所使用的数据、算法、模型、函数关系都应当精心设计,达到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科学标准。社会科学类还应当有一些辅助的纠错工具,以防偏离研究的初衷。
 
  二是严守客观性。毋庸讳言,在现有学术出版、评审、评价、评奖中存在主观性占主导地位情况。名人、权威主导,师门学术圈子主评、学术派别近亲优先……等等弊端。再加上拉关系、走门子、弄虚作假,这很难有客观性可言,让大家深恶痛绝。希望大家借助新技术,在学术客观性评价上取得新突破,扫一扫不良的学术风气。
 
  三是突出创造性。创造是学术发展的本质特征,无论你创造了一个概念、一个范畴、一个公式、一种理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还是一个体系、一个学科、一套实验装置、一个工程项目,都应当得到支持和肯定。这就能使人们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创造性价值基本能决定学术著作的使用价值。建议在设计中提高创造性的评价分值,把“创造”作为基础要素。
 
  四是体现时代性。人类认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演进而前行的。过去,我们以六经为评价学术的标准,延续了两千年。西学东渐后,我们以西方学术著作作为最高成就,经过了言必称希腊、学必仿苏联到对美国学术顶礼膜拜几个阶段。时至今日,如果学者的学术著作不引证美国什么学派,则被认为没学问。要打破西方的学术霸权,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伟大实践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现学科的时代性,解决时代的问题。
 
  时代变了,学术文化全球互联互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造发明和知识体系,我们再不能禁锢在西方的学术框框中,而不看中国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学术创造。实践出真知,中国学术也有大学问,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美国那一套。要引进、吸收、消化外国科学的标准,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标准体系,指导中国学术出版,引领全球学术出版新风尚,充分体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著作出版评价的先进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