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及建设思考

2018-09-28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关键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数字版权
 
  【作 者】孙婧、管青山、王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段立晖:南京总医院干部神经内科;周康:北京印刷学院
 
  【摘 要】 [目的]  以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例,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的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客户端出版的现状和数字版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9种样本期刊均被数据库收录出版。26种(89.7%)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提供全文开放获取的期刊仅6种,占20.7%。15种(51.7%)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3种(10.3%)期刊提供全文开放获取。手机App收录了27——29种期刊,其中超星数据库收录的15种期刊提供开放获取。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提供的下载文件均未进行数字加密,数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同时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缺乏个性化服务、互动性较差、同质化现象严重及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已较为普及,但在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打造具有期刊特色的网络平台、完善开放获取、集约化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纸媒市场日趋衰落的今天,整个期刊业面临着读者群流失、社会影响力弱化及经营形势恶化的问题。由于科技期刊原本就存在受众面窄、总体实力弱、效益不佳等问题,其受到的冲击更严重。打破现有期刊出版模式僵化的局面,扩大传播影响,进一步提升期刊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了“互联网+”计划,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媒介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9.9%;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总收入为78.5亿元,传统出版数字化收入比2015年增长了5.44%。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科技期刊的传播手段、阅读方式、出版形式乃至赢利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出版行业面临结构性变革。陶华等发现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地学核心期刊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刘冰等认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基于集群优势已经逐步实现了期刊出版全程信息化管理、期刊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张怡炜等发现中文建筑科学类普通科技期刊必须加大网络化、数字化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工作,尤其要重视期刊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的构建与维护,并要重视加入综合性中文期刊数据库工作,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张艳萍认为跨媒体融合发展是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有效模式,也是未来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另外,马新荣等、高峻及刘秀娟等也分别对地学类核心期刊、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及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期刊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版权保护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既往的研究都未将注意力放在期刊数字版权方面。本文以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例,对科技期刊的媒介融合出版现状及数字版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的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中文期刊为研究对象,这29种期刊为《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中国卒中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上海精神医学》《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精神医学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国际精神病学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四川精神卫生》《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和《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1.2  研究方法
 
  对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进行全面检索,包括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由专人记录结果并核查,进行数据分析。
 
  1.2.1  数据库收录情况的调研方法
 
  数据库采用网络检索的方法,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下简称“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超星数据库,以期刊名称为关键字进行检索。
 
  1.2.2  官方网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方法
 
  官方网站建设情况采用网络检索的方法,以期刊名称为关键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由于对官方网站版式方面的评价为主观评价,故由研究小组内讨论至意见达成一致。
 
  1.2.3  微信公众号的调研方法
 
  微信公众号采用手工检索的方法,在搜索栏中输入期刊名称,查看前50条相关的公众号。若搜索到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结果记录为“开通”,搜索结束;否则,去掉期刊名称中的“杂志”二字,重新进行搜索,若搜索到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结果记录为“开通”,若依旧未搜到,则为“未开通”。企业公众号开通时间参考认证详情或期刊相关消息,如果未检索到相关内容,则以首条推送文章时间作为开通日期。月均推送量及评价点击量统计范围为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
 
  1.2.4  手机App收录情况的调研方法
 
  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为关键字,在iPhone的AppStore及安卓市场中检索其手机客户端,手工检索参与研究的29种样本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App于iPhone的AppStore及安卓市场中进行搜索,关键字为期刊名称或主管单位。
 
  2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情况
 
  2.1  网络数据库
 
  29种样本期刊均被数据库收录,独家签约率为37.9%,数据处理相对及时。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均免费提供标题、作者、摘要等基本信息,但超星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普遍缺少载文量、下载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期刊相关信息。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提供PDF格式下载,中国知网提供PDF及CAJ格式下载。在数字加密方面,数据库提供的PDF文件均未加密,仅万方数据库及超星数据库在文件内植入了数据库名称、水印等,文字复制均相对容易。在线阅读方面,中国知网提供HTML和传统扫描电子书2种形式。其中扫描电子书格式缓冲时间长、页面容易卡死,阅读体验非常差,不能直接进行文字复制;HTML格式的论文打开速度较快,排版形式趋于网页,但与原文差别较大,仅复制文字便捷。万方数据库的PDF文件可直接在网页内打开,其排版格式与期刊出版格式完全一致,打开速度快,阅读体验佳,文字也可以直接复制,但存在一定的错误率。超星数据库收录的所有论文均提供免费在线阅读,均为HTML格式,文字复制快捷。维普数据库的在线阅读格式为扫描页,打开速度较快,但不能够直接复制文字。29种科技期刊的网络数据库出版及版权保护情况详见表1和表2。
 
表1  29种样本期刊的网络数据库出版情况
 
期刊名称 是否收录 收录年限 全文收录的数据库(2017年) 更新时间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2017 万方数据库 2018-03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0—2018 万方数据库 2018-0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75—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7-12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1998—2018 万方数据库 2018-01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1974—2018 中国知网 2018-01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2—2017 万方数据库 2018-01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88—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 2018-01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 2018-01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4—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 2018-01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1994—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8-02
中国卒中杂志 2006—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2018-03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1993—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2018-02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 2018-02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2017 万方数据库 2018-01
精神医学杂志 1988—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7-06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1981—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8-02
上海精神医学 1981—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7-06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1—2017 万方数据库 2017-11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1974—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2018-01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1987—2017 中国知网 2018-0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1—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8-01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1—2017 万方数据库 2017-12
四川精神卫生 1994—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8-01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3—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8-0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4—2017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7-1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8—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18-07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95—2018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 2018-02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4—2018 万方数据库 2018-03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1—2017 万方数据库 2017-06
 
表2  数据库提供的数字版权保护情况
 
数据库 下载 在线阅读
下载格式 数据加密 文字复制 在线阅读 格式 复制文字
中国知网 PDF、CAJ 未加密 扫描文件、HTML 部分
万方数据库 PDF 未加密,文件内植入数据库名称及网址 PDF
超星数据库 PDF 未加密,文档增加水印及数据库名称 HTML
维普数据库 PDF 未加密 扫描文件、PDF 部分
 
  2.2  官方网站
 
  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有26种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占89.7%,显著高于中文建筑科学类期刊。这26种期刊均开通了网络采编系统,可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编辑办公,但部分网站疏于维护,信息更新滞后。目前仍有3种期刊采用E-mail投稿。
 
  在上述29种期刊中,提供全文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的期刊仅6种,占20.7%;《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及《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提供付费下载;其余期刊仅免费提供论文的标题、作者、摘要、参考文献等基本信息。期刊官方网站上的OA论文文件均未加密,可以直接复制文字信息。有12种期刊已更新至最新刊期,5种期刊停止更新。中华医学会下属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精神医学杂志》及《中华精神科杂志》还在此基础上开通了电子期刊在线订阅及微信订阅。各期刊官方网站开通情况详见表3。
 
表3  29种样本期刊的官方网站出版情况
 
期刊名称 是否开通官方网站 是否拥有网络采编系统 过刊浏览 在线订阅
是否开放 基本信息 最新刊期 全文下载 数字加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3) 付费下载 未加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4)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12)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1)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12) 付费下载 未加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5)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8(2) √    
中国卒中杂志 2018(3) 未加密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3) 未加密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2) 付费下载 未加密
精神医学杂志 2015(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2) √    
上海精神医学 2017(6) 未加密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2) 未加密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7(6)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8(1)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1) 未加密  
四川精神卫生 2017(5) 未加密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4)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3)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4)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1(6)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注:表示外链至中国知网等数据库。
 
  排版形式会对浏览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排版混乱会影响用户对网页主体内容的获取。在开通了官方网站的期刊中,除《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部分网页排版不符合阅读习惯外,其他期刊的排版均比较合理。部分期刊采用杰诺翰采编系统,其官方网站版式较简单,提供的信息也较少。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同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由中华医学期刊网统一管理,其排版合理,版式美观,字体与背景颜色搭配合理,易于阅读和浏览,内容详实,值得借鉴。
 
  2.3  微信公众号
 
  在29种样本期刊中,有15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占51.7%,显著高于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及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在这些开通公众微信号的期刊中,5种为服务号,10种为订阅号;账号主体为个人的1种,主体为主办单位或期刊编辑部的14种;3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停止维护。
 
  非个人主体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设置导航菜单,帮助作者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15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中,有9种期刊设置了自定义菜单,主要包括过刊浏览、继续教育信息、会议信息、稿件查询、期刊简介、联系方式等。9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提供过刊浏览服务,均提供论文基本信息或目次,其中6种期刊提供全文浏览——3种为付费浏览,3种为免费浏览。4种期刊已更新至最新刊期,5种期刊更新滞后。免费提供全文浏览的3种期刊中,《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为HTML格式,可以直接在手机端进行文字复制,其余2种期刊为未加密的PDF格式。有7种期刊提供稿件查阅功能,其中3种可以直接查询,4种需要链接至外网查询。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精神科杂志》的电子期刊可以通过微信进行订阅,这对提高期刊关注度、影响力和文章引用率有着显著的作用。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开通了微店,可以通过微信缴纳审稿费和版面费,这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推送信息方面,有8种期刊在2017年推送过信息,月均推送量为0.50——12.75篇,平均点击数为98.40——1107.67次。《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和《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的月推送量远高于其他期刊,点击量也相对较高。这些期刊推送内容除了期刊论文外,还包括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南更新、业内动态、期刊动态等。因内容较为实用且更新及时,受到了用孙婧,等.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及建设思考http:∥www.cjstp.cn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8)817户的广泛关注。由此说明,微信公众平台的活跃程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粉丝的关注度。15种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详见表4。
 
表4  15种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
 
期刊名称 开通时间 是否设置导航菜单 月均推送量/篇 平均点击数/次 过刊浏览
基本信息/目次 全文 最新刊期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05 11.58 1107.67 付费 2017(1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01 8.75 266.10   2017(5)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12 0 0 付费 2018(3)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11 0 0 付费 2017(12)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08 1.25 133.20   2018(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04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6-07   0 0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01 12.75 757.18   2017(4)
上海精神医学 2015-10   0.50 98.40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06 0 0 免费 2018(2)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7-07   0.83 1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02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11 8.00 104.94 免费 2018(1)
四川精神卫生 2015-04 2.08 703.00 免费 2017(6)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11   0 0      
 
  注:月均推送量和平均点击数的统计年份为2017年。
 
  2.4  手机App
 
  通过检索发现,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均有手机客户端。手机知网收录了29种期刊,其中21种期刊付费后可以下载论文全文;维普中文期刊助手收录了27种期刊,其中11种可以付费下载;万方数据收录了27种期刊,其中25种可以付费下载;超星学习通收录了29种期刊,其中15种期刊可以免费在线阅读或下载全文;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App收录了《中华神经科杂志》及《中华精神科杂志》,但仅限于内部工作人员查看,且已经停止更新。所有收录的论文均未进行数字加密,可以直接进行文字复制。各刊App出版情况详见表5。
 
表5  App出版情况
 
App 收录期刊数量/种 基本信息 全文下载(2017年)
收录期刊数量/种 下载形式 格式 数字加密
手机知网 29 21 付费 PDF、EPUB 未加密
维普中文期刊助手 27 11 付费 PDF 未加密
万方数据 27 25 付费 PDF 未加密
超星学习通 29 15 免费 HTML、PDF 未加密
中华医学 2
 
  3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问题分析
 
  3.1  版权保护力度弱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载体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技术与网络的普及使学术论文的传播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但在当前环境下,免费分享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习惯,并且由于各期刊OA的推广,出现了大量非合理使用的情况,作者及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在网络环境中,论文复制极为简单、快捷,为盗版行为提供了便利。一旦发生盗版行为,版权所有者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维权,但维权结果往往不能令所有者满意,导致维权积极性不高。而本研究通过对29种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调查发现,无论是网络数据库运营商还是期刊本身发布的文件均未进行加密处理,仅万方数据库及超星数据库在文件内植入了数据库名称、水印等,使用者可以简单地对文字进行复制,大大降低了盗版侵权的难度及成本。
 
  3.2  缺乏个性化服务及互动性,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前述29种期刊中,大多数期刊的官方网站仅对OA论文进行更新,其余部分缺乏持续性维护,网页部分模块也长期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从发布内容上来看,多数期刊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与期刊基本一致,缺乏二次加工及个性化服务,重点也不突出。摘要、题录等表现形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研究者的需求。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单向、线性、缺乏互动的特点,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的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不具有流动性。目前数字化出版的一项优势就是具有交流、互动功能,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进行点对点的资讯发布。但从调查情况来看,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均未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与作者、读者进行互动,也未针对不同用户群进行消息的分类推送,社交互动性颇显不足。在进行推广时,吸引新用户虽然相对容易,但维持用户保持率(用户获得率必须减去用户流失率)才更有意义。如果长期忽视用户体验,将导致用户大量流失,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媒体融合不应该是简单的平台相加,而是系统性的深度融合。目前,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并没有真正完成刊网融合,只是增加了传统期刊的传播形式,没有深入考虑用户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3.3  表现形式单一
 
  科技期刊通常会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中推送优秀论文、发布行业动态及期刊信息等。但本研究调查的29种期刊的内容、形式基本上以文字或图片信息为主,表现形式非常单一。增强出版被认为是未来科技论文的数字出版模式,除了文字内容外,还可以向读者提供论文相关的动画、视频、源代码等,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华医学会系列的部分期刊曾将论文相关视频发布到期刊官方网站上,显著提升了论文的传播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3.4  OA程度不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数据库中,大多数论文只免费提供标题、作者及摘要等基本信息,全文下载及在线阅读均需付费。在期刊官方网站上,提供全文免费下载的期刊仅6种,占20.7%,远低于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79.4%)和医药大学学报(70.4%);其余期刊仅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标题、作者、摘要、参考文献等基本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仅3种期刊提供全文免费下载,占10.3%。在手机App上,手机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助手及万方数据均为付费下载,超星学习通收录的15种期刊可以免费在线阅读或下载全文。因此,论文开放情况不容乐观。
 
  4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建议
 
  4.1  加强数字版权保护
 
  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化作品的非法复制、下载等行为十分猖獗,特别是聚合平台、文字转P2P等技术的出现,加上国内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环境及监管尚不足,导致版权方难以有效控制版权内容的非法传播,作者及出版方的权益受到损害。因此,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成为当前媒体融合出版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十一五”期间曾立项建设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并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数字版权管理是指在数字化内容的生产、传播、销售、使用过程中,通过安全和加密技术来锁定与限制数字内容的传播,防止其被非法复制和使用,从而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技期刊普遍缺乏数字版权管理意识,并且法律维权成本较高,出现了“易侵权,难维权”的情况,盗版现象严重。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字侵权使出版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形势,盗版现象已经成为了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持续发展的绊脚石。现行的版权保护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区块链是近年来最具革命性的新兴技术之一,将其应用于数字版权保护是目前出版界的热点话题。区块链是通过密码学方式形成的一个由集体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或数据包组成,数据块相连组合成链条,各节点互相监督,整个工作流程中移除了传统第三方,信息互联互通而又无法被篡改。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内部数据块进行版权登记,并且其共识机制使版权交易公开透明。另外,区块链技术相较于传统数字版权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区块链技术无需第三方参与,能够显著降低成本;(2)区块链能够自动存储交易信息,便于维权;(3)区块链上的信息无法被任意篡改,安全性高;(4)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环境进行扩展。虽然区块链技术在版权方面的运用还在探讨与尝试阶段,但其不失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研究表明,与其他媒体人相比,期刊编辑的版权素养最低,仅18%的编辑经过版权培训,3%的期刊社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网络盗版猖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亟须包括立法、司法、行政以及网络平台、权利人在内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期刊编辑部应尽快建立合理的版权保护制度,提高维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编辑部可以有效利用各大平台的侵权投诉系统,如微信的“原创声明功能”等,主动进行版权保护。该功能采用文本比对技术对原创内容进行版权保护,当其他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文章时,可以直接在微信平台中进行投诉。
 
  4.2  提供知识服务,凸显期刊特色
 
  随着用户知识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纷纷通过挖掘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增值与创新。知识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对信息进行搜索、分析、重组,提出有效的知识应用和解决方法。其主要特征包括:(1)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特性;(2)服务的高附加值特性;(3)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特性;(4)服务过程的交互性;(5)广泛的知识网络特性。目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已经开展了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工作,读者可通过在一段时间里的关键词统计,即“学术关注度”,了解领域内的关注热点。科技期刊本身具有强大的学术背景及专业人才,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也已初具规模,并且在办刊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读者,完全具有提供知识服务的基础条件。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在OA的基础上提供信息搜索与整合服务,将知识服务融入到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中,充分发挥其专业化优势,以迎合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如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光学期刊网(http://www.opticsjournal.net),承载了光学期刊联盟的数字化期刊建设、整合及传播功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刊集群的光学期刊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已经建立了中国光学资源库,尝试进军知识服务领域,目前已在期刊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多数只是将纸媒的内容照搬到数字平台上,普遍缺乏二次加工。科技期刊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挖掘用户需求,借助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以保证学术含金量为前提,向用户提供学术增值服务,如推送行业资讯、最新行业标准,开设微课、微讨论,进行病例分享及语音推送,举办线下会议等,甚至可以将具有某种逻辑关联的信息相互链接,进行关联阅读,优化用户体验,借此扩大期刊的显示度与影响力。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已汇聚了近300万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专业工作者的生物医药专业网站——丁香园。其发展始于丁香园论坛,在聚集了大量医学工作者后,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推送相关医药类资讯,随后又开发了医学类相关行业软件与工具书,开设微课,甚至在线下设立了实体诊所,是国内通过增值服务成功的典型案例。在本次调研的期刊中,《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和《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较其他期刊在热点文章推送及相关资讯方面更新速度更快,除期刊论文外,推送的内容还包括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南更新、业内动态、期刊动态等,其月推送量远高于其他期刊,点击量也相对较高,这充分说明了增值服务与用户体验在增加关注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调查结果来看,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网络平台同质化现象严重。夏书林等指出,创办特色栏目是取得局部竞争优势、以点带面提高刊物质量和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手段。高清平认为,没有特色的事物是难以取得竞争优势的,也难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本研究调查的期刊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在网络化建设过程中,应以此为基础,打造特色栏目、特色专题,而不是单单进行论文信息的推送,这样才能够在众多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达到网络出版的最佳效果。
 
  4.3  表现形式多样化
 
  期刊媒体融合转型的核心内容应是对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和多级加工,以新媒体形式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核心类期刊的推送内容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表现形式单一。在多媒体信息普及的当代,读者显然已不能满足于单一的表现形式。从医学角度来看,除了临床表现外,医学诊断往往还要依靠形态学、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外科手术操作技巧也需要进行示范。但由于每位医务工作者知识储备、经验的不同,仅靠文字描述往往会造成比较大的偏差,甚至是理解偏差。
 
  目前,国内的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多媒体技术也相对成熟,编辑应通过移动终端、官方网站有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期刊内容进行扩展,提高传统期刊的内容价值,逐步建立集纸媒、网络、移动终端于一体的“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将学术期刊的内容价值最大化。
 
  4.4  完善OA功能
 
  科技期刊的OA是网络环境下实现学术论文信息共享的出版机制和自由理念,其使无障碍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学术分享成为可能,促进了全球知识的创新发展与广泛传播。刘糎颖等对复合OA期刊中OA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OA论文的被引频次贡献率均大于各年OA论文占当年总论文的比例,且OA论文的被引频次更多分布于较高被引区间并在高被引论文中占比更大,说明OA论文具有更大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其主管的37种中文OA期刊和37种非OA期刊进行分析发现,OA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的平均值及增长率都远高于非OA期刊。OA扩大了读者群,有利于学术论文的传播和交流,同时减少了发行成本。但OA期刊缺少发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办刊经费不足,这是影响期刊OA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调查显示,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平台的论文开放率分别为20.7%及10.3%,论文开放情况不容乐观。科研成果的OA已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应加快OA进程,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及学术流动性。
 
  4.5  集约化发展
 
  科技期刊多数隶属于研究所、高校、政府部门或学会,为非独立法人单位,在发展方向上缺乏话语权和有效的资源管理,主办和主管单位也很少关注期刊运营,加之科技期刊多是由主办单位补贴和资助,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营。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的技术特性要求集约化的出版模式。集约化经营对于科技期刊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采用同领域、跨单位的资源融合发展模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构建期刊集群平台,将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在本研究调研的29种期刊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其期刊集约化优势凸显,全面实现了优质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了期刊的传播能力与显示度;而且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丰富程度与信息更新速度均远高于其他几种期刊,甚至还有自己的手机App。
 
  4.6  新出版途径探索
 
  电纸书是一种类纸阅读器,具有持有率高、携带方便、下载便捷、阅读体验佳等特点,支持包括PDF格式在内的多种文本格式,读者可在文章上直接进行摘录、注释和批注,并且笔记还可以直接导出,是目前较为适合进行数字出版物阅读的终端形式之一。目前,《知乎周刊》《纽约时报》等已与亚马逊公司合作出版电子期刊。通过电纸书媒介,配合计算机客户端及手机客户端,读者可通过网络互传阅读进度及笔记,使用相当便捷。虽然科技期刊相对小众,但是未来也可以与亚马逊等相关的电纸书出版商合作,定期推送,扩展自身的数字出版渠道。
 
  5  结语
 
  媒体传播环境与技术的发展让整个期刊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期刊也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中华外科杂志》等在官方网站发布论文相关视频,使传播效力大幅提升。研究表明,大多数科技期刊能够迎合当下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建立了相应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但总体来说OA程度不高,部分期刊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疏于维护,信息更新滞后,且缺乏创新,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数字出版新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出版模式的缺陷,因此,科技期刊应重视网络出版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原有的内容优势,而不是只推送论文内容,应通过新模式实现科技期刊运营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科技期刊应尽快建立合理的版权保护制度,引入相应的技术人才,增强版权保护意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