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教育报刊发展论坛召开:聚焦创新有特色 精准办刊为教育

2018-09-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朱丽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事业,它的发展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教育类报刊则是助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9月15日,在2018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期间,以“教育改革四十年 特色办刊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教育报刊发展论坛如期举办。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武宝瑞、中国消防杂志社主编王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袁遵敬等与会,并结合自身办刊经验,就精准办刊和融媒时代中国教育报刊发展等话题展开论述。

  创新思维 延伸服务平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于改革创新,那么,教育类报刊在教育改革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自身又需要做出哪些突破?这些都成为与会人士所探讨的重点话题。

  “现在教育改革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当下的教育事业要把育人作为重要方面,扭转以往对考试的过分关注,向立德树人的方向努力。因此,教育类报刊所引领的方向也应该如此。”雷振海说。

  据武宝瑞介绍,目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已经形成了提供学术信息、增值、交流和出版的学术结构。“我们不仅仅是办刊,同时还把教育报刊发展的平台延伸到实践活动中去,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学术研讨会。从基础知识的传播、基础技能的培训,一直到创新思想的引领,给大家提供有效的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让知识服务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教育报刊办刊人的身影。”武宝瑞结合自身办刊经验谈道。

  “面对现在知识的挑战和时代的变革,即便是知识储备丰富的高级教师,也是新信息潮流中的新手,永远要学习才能前进。在促进知识更迭等方面,教育类报刊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顾问李方表示,新时代的教育报刊与教师教育密不可分,报刊能做的,是将教师群体的发展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引领,专业是一种社会服务,要在专业领域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获得社会认可。

  加速融合 向智库型媒体转变

  教育是社会的先导布局,其所起到的引领、传播真理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提升到至关重要的高度。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教育报刊同样存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课题。

  对于教育报刊如何深化融媒发展,武宝瑞表示,现在教育和教育报刊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内容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起来,将更有价值的知识、更有效的信息,以更加便捷的传播方式精准地推送给读者。“在新媒体传播和互联网普及的状态下,技术手段已经非常完备,根本问题还是内容,这是教育报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有效途径,关键在于能不能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而不是无谓的泡沫信息。”

  报刊必须适应融媒体的时代特征,实现多种传播渠道、传播模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好的思想、内容要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手段表现出来。在袁遵敬看来,融媒体教育对于教育报刊发展来说不仅是冲击,也是机遇。

  对于期刊下一步融合发展的建议,袁遵敬以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经验为例介绍,目前他们分别尝试了“期刊+智库”“期刊+服务”等创新形式,向智库型媒体转变。“做教育智库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引领、创新教育,集团目前聘请了150多名专家,有专业的专家学者,还有一线的骨干教师、特聘教师,这些专家学者为湖北省的教育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将打造中国教育的品牌智库作为目标。”袁遵敬补充道。

  此外,袁遵敬还认为,教育类报刊还要丰富读者体验,“标准化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教育类期刊要树立服务性思维,以自身报刊为平台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服务,在服务中提升报刊平台影响力。在坚挺主业的基础上提升增值服务,是教育类报刊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