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转向服务主导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018-09-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核心阅读】

  出版产业要在“双效”统一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流程再造,并做足相应的逻辑嬗变和思维转变。可以预见,众多出版机构的竞争本质上将是服务的竞争。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也必须来自服务,这是出版产业实现价值共创、“双效”统一的根本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应该更多思考从单向线性商业模式中解放出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链延展为抓手,以服务创新转型为支撑,加快从内容主导向服务主导的逻辑转变,高度重视客户需求和信息反馈,并依此在客户分析、细分市场、服务推送等方面做足文章,以高质量服务为支点,撬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此谋求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

  □李飞

  谈及出版产业实现“双效”统一的路径,业界一般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图书质量、编辑队伍素质、选题策划、机制创新等方面。但在媒体融合和智能互联网裂变式发展的新时代,面对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和更加开放的信息传播、获取渠道,单向的线性思维模式可开创的新增长点和变革能量已经十分有限。因此,新形势下围绕出版业服务主导逻辑的嬗变进行专题思考,并从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路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辩证统一:出版产业视域下的“双效”关系

  不同于其他行业,出版产品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统一体,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经济属性。

  一方面,出版产业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社会效益是其天赋职责和必守底线,必须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高度重视出版物的思想性、导向性和艺术性,源源不断地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另一方面,出版产业又具有经济特征,原因在于出版产品是经脑力和体力支出形成的有偿性生产劳动,并通过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实现其承载知识、传播信息、创造娱乐的功能和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效益不仅是出版产品使用价值的客观表现形式,更是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出版产业的“双效”并非相互排斥、割裂开来的,二者统一于出版产品的生产、传播全过程。出版产业只有坚持正确的创作生产导向,通过出版主题读物、打造精品力作等方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带动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出版产品所蕴含的知识和正能量,只有被受众认可和接受,才能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的作用,出版产品质量直接决定其传播效果,进而影响社会效益的实现。

  因此,辩证地来看,较之于其他行业,出版产业更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而且在新时代,越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有力支撑:服务对价值共创的作用

  我们正在从传媒时代向众媒时代、共享媒体或者说智能媒体时代演进,信息供应从“专卖”走向“多元”,信息传播从“垄断”走向“共享”,信息的获取和分享,正在演变为更个性化、更智能的存在。与此同时,出版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身份转变早已被广泛认同。而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出版机构没能充分认识这个转变,有的闭门造车出版一些“不应景”的图书,导致库存加大;有的不顾受众在阅读方式和内容需求方面的诉求变化,以“卖出去”作为整个营销环节的终点,导致潜在客户流失,甚至出现了个别出版单位不惜牺牲社会效益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的短期利益行为,这些与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和“双效”统一的出版职责都是相悖的。出版产业要在“双效”统一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流程再造,并做足相应的逻辑嬗变和思维转变。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认为,企业应当以客户为导向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客户是操纵性资源的拥有者,而非对象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该理论主张从有形的商品生产向无形的服务转变,强调在双向或多向互动过程中共同创造使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服务是所有交换的基础。

  作为重要的文化市场主体,出版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致力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其中,核心环节就是由内容传播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著名传播学者胡正荣曾说:“传统互联网,传播仍是其核心;而智能互联网,服务则是其核心。”对出版业来讲,基本可以预见,众多出版机构的竞争本质上将是服务的竞争;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也必须来自服务,这是出版产业实现价值共创、“双效”统一的根本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应该更多思考从单向线性商业模式中解放出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链延展为抓手,以服务创新转型为支撑,加快从内容主导向服务主导的逻辑转变,高度重视客户需求和信息反馈,并依此在客户分析、细分市场、服务推送等方面做足文章,以高质量服务为支点,撬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此谋求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

  服务为本:出版产业“双效”实现路径再探

  身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时代,出版产业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使命任务,关键要做到3个“高”。

  一是服务意识站位要高。作为以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主的出版产业,基于“双效”统一做好服务,首要任务是提高政治站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出更多“双效”俱佳、优质健康的出版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服务能力水平要高。应当看到,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型出版业态,其产品价值的实现,归根结底是由企业与客户共同创造的,商品属性之外,出版产品是为受众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出版企业要从以内容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须在“育”字上出实招,注重开展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操作性资源的培训,不断增强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向服务导向转型所需要的素质;在“快”字上求实效,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建立优秀选题项目储备库,通盘考虑、超前谋划,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需求;在“准”字上用实功,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细分客户的需求动态,创新定向推送、个性定制等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服务手段标准要高。要高度重视信息对称,充分了解受众,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更好适应媒介融合条件下受众在消费方式、阅读方式、信息获取途径上的变化,以及在信息内容上呈现的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新需求,努力为客户提供形式更丰富、获取更便捷、体验性更强的内容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要着力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出版产业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促进传统出版商业模式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为开展个性化精准推送提供保障;推动出版与书店、印刷、物流等关联产业协同,与旅游、金融、科技等相关产业合作,从融媒体生态系统中整合和激活更多市场要素参与创造新价值,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拓展新的服务创新空间,释放新的变革能量。

  (作者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