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

2018-09-19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品牌打造
 
  【作 者】王维朗、陈移峰、游滨、张苹:重庆大学期刊社
 
  【摘 要】界定“渝刊”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加强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4个层面,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刊社(编辑部)和青年编辑自身,提出“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打造更多期刊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渝刊”的繁荣发展和品牌打造贡献力量。
 
  1  培养青年编辑人才是“渝刊”发展的现实需求
 
  “渝刊”狭义上指刊号登记在重庆的期刊(国内连续出版物号中地区号为“50”),目前共有135种,其中社科类56种,科技类79种;广义上是指按属地原则,出版单位在重庆的所有期刊,包括没有CN号及刊号登记地不在重庆的期刊,也即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渝刊”范畴。近年来,“渝刊”通过政策及行政手段给予方向指引,大力实施精品化战略、集约化战略及走出去战略,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拥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影响的品牌报刊50余种。但目前“渝刊”中有CN号的英文期刊仅3种,被Ei Compendex收录1种,被Scopus收录5种,英文刊总体影响偏弱、数量偏少,尤其具有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品牌期刊缺乏,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
 
  多媒介融合时代,所有传媒都面临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渝刊”的发展成为重庆市期刊管理部门及期刊业界的重要课题。而编辑队伍素质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直接障碍之首,期刊要繁荣、创精品及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高素质编辑队伍;青年编辑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是期刊功能的重要实现者和期刊发展的新生力量,其整体素质、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期刊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打造“渝刊”方阵,大力培养青年编辑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常谈常新,本文第一作者作为青年编辑,对青年编辑的成长与发展有切身的体会,本文通过分析“渝刊”青年编辑队伍的现状,提出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渝刊”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参考。
 
  2  “渝刊”青年编辑人才的发展现状
 
  青年编辑逐渐发展成为“渝刊”的骨干力量,在重庆市乃至全国行业中涌现出很多优秀青年编辑人才,如在重庆高校期刊研究会不定期举办的“青年编辑论坛”“青年编辑学术沙龙”,重庆市期刊协会评选的“十佳青年编辑”,不少青年编辑勇于展示自己,才思敏捷,富有思想,但青年编辑整体还存在办刊经验不足、缺少系统培训、继续教育不足等问题,这会极大制约期刊的不断发展。“渝刊”青年编辑还存在如下问题。
 
  1)“渝刊”青年编辑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根据对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技术类期刊编辑的年龄结构老化,对职业评价偏低,显得活力不够;另外,据了解,“渝刊”行业协会或编辑部负责人等多是一些中年编辑,青年编辑偏少,有些编辑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难以形成发展的活力,不利于形成老中青有机结合的人才梯队。从“渝刊”编辑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梯度角度说明青年编辑的比例结构还不尽合理。
 
  2)“渝刊”国际化青年编辑人才缺乏。要打造国际化期刊品牌,国际化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撑。英语目前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英文期刊更有利于国际化发展。目前,“渝刊”中英文刊明显偏少,高水平的英文刊几乎没有,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既精通英语、又有国际化办刊理念和思维的人才,尤其是缺乏这方面的青年编辑人才,本文第一作者作为“渝刊”青年编辑一员,对此深有体会。而青年编辑往往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能力强,是培养国际化办刊人才最好的后备人选。
 
  3)“渝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不足。复合型编辑人才是期刊发展所需,也是编辑自身的追求所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曾对期刊编辑提出要求,“要是一专多能的编辑家,善于管理的经营家,广纳贤才的活动家”,当今新媒体不断涌现,数字出版快速发展,复合型编辑既要精通传统媒体,又要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既要掌握编辑的基本功,又要会经营和具备较强的活动能力,事实上,曾有多家“渝刊”领导要高薪物色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苦于无果,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和实现突破,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较为缺乏。
 
  3  “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思考
 
  当前,国际化、数字化已成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不断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新的形势对青年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长期以来,青年编辑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业界关注,期刊业界提出了带徒制、岗位培训制、加强科技写作教学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等培养办法,但这些方法多从微观的编辑个人角度提出,“渝刊”的打造,还需要更高层面的政策支持和策略思考。
 
  3.1  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的“渝刊”现象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渝刊”作为一个整体,青年编辑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渝刊”管理部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议在“渝刊”的政策扶持、工作指导、项目支持、资金资助中实施更加有助于青年编辑作用发挥的政策及措施。
 
  1)实施“渝刊”青年编辑人才提升计划。目前在国家层面(“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层面(“鸿雁计划”“322重点人才工程”)实施的多种人才计划中,未见针对期刊编辑人才的,更不涵盖青年编辑,国家层面“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评选,青年编辑往往难以企及。期刊既是科学研究的龙头,又是科学研究的龙尾;没有卓越编辑人才的支撑,“龙头”与“龙尾”的作用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很多学科均有相应的人才发展或提升计划,而编辑学作为一个学科分支,也有必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打造真正的期刊发展人才。中科院于2008年就实施了“文献情报和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科发规字[2008]60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促进文献情报和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该办法把期刊出版人才的引进纳入资助范围,且资助力度大,取得明显成效,在期刊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任胜利博士便获得了该计划的支持。通过提升计划的实施,以此为契机,激励、带动和培养一大批“渝刊”青年编辑,快速发展和成长,打造行业拔尖人才及领军人才。
 
  2)设立“渝刊”青年编辑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专项基金,为青年编辑提供更多的科学研究、学习交流及“走出去”的机会。青年编辑从事科学研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等,有利于学习世界先进办刊经验,开阔办刊视野,转变办刊的思路和理念。《清华大学学报》自2000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公派青年编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日本、欧美的知名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平均访问时间超过8个月。“百闻不如一见”,派出青年访问学者通过走出去,产生了明显而直接的效果,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走向国际化具有战略意义。目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重庆市社科基金中涉及编辑出版类的项目非常少,更难于申请,而行业协会的研究基金项目经费十分有限。2012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设立“重点品牌期刊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打造品牌报刊及重点学术期刊,但专项基金重点在于支持期刊的发展,对青年编辑队伍的支持非常有限。建议重庆市人民政府或期刊管理部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设立“青年编辑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青年编辑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交流等;既可对期刊理论及期刊先进办刊经验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有利于获得国家级高层次的项目资助;也可选派杰出青年编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习培训,提升青年编辑的办刊能力和水平,促使其快速成长与成才。
 
  3)设立“重庆市优秀青年编辑政府奖”。青年编辑往往有激情、有活力、有想法,敢想敢做,尤其是那些对期刊发展有突出贡献、有办刊新理念、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编辑,建议应给予奖励。2010年,重庆市首次设立了出版政府奖,但其中没有编辑出版奖,更没有涉及青年编辑奖项,建议在今后重庆市出版政府奖等重要奖项中专门设立青年编辑奖励或在评选时适当向青年编辑倾斜,宣传和肯定青年编辑的价值和作用,以奖促建,激励青年编辑的成长。
 
  3.2  强化行业协会的助推作用
 
  众所周知,行业协会是一个行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极大地推动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行业协会集聚了大量的人气,有了人气自然好办事,如美国化学会就拥有16.3万全球会员,管理和出版了诸多学术期刊,影响力巨大。“渝刊”所属有3大行业协会——重庆市期刊协会、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其定位虽然各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为促进“渝刊”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3大学会可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功能,在组织开展的期刊工作研讨会、编辑能力提升培训、编辑学术沙龙等活动中,要尽可能为青年编辑搭建更多更高的平台和创造更好的机会,把“渝刊”青年编辑聚起来,把业内的知名专家请进来,把青年编辑推向全国乃至更高的舞台,发挥期刊协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聚起来、请进来、推出去,形成良好的办刊氛围,培养青年编辑人才,凝聚办刊力量,助力打造“渝刊”响亮品牌。
 
  3.3  发挥刊社(编辑部)的激励作用
 
  刊社(编辑部)是青年编辑成长的真正家园,刊物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对编辑工作的职业满意度影响很大,刊物良好的双效益与青年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呈现良性循环态势。一要打造宽松开放的环境,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二要营造平等相待、共创事业的氛围,让青年编辑具有归属感和事业感;三要创造爱惜人才、养护人才的氛围,培养青年编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四要创新青年编辑培养的途径,鼓励青年编辑进行在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培训、能力拓展训练,多走出去,学习先进办刊经验;五要建立青年编辑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使青年编辑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与回报,真正做到奖惩分明,体现效益优先、按劳分配的原则,形成“外有竞争力,内有公正性”的良好状态,如青年编辑在评比中获得荣誉,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为期刊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也可进行适当奖励,提升职业满意度,充分调动青年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  激励青年编辑的自发作用
 
  在新时代、新思想、新任务形势下,“渝刊”青年编辑要有新的作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年编辑自身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压力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敏锐的学习能力,高度的执行能力与和谐的交往能力;以编辑事业为追求,既要自动自发,又要敢为人先,不断提高办刊水平,真正在期刊事业上有为、有位,为“渝刊”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及刊社层面是青年编辑成长的外因,是催化剂,而青年编辑自身则是内因,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基于“渝刊”的实际情况,只有内外因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青年编辑人才成长的合力和动力,促进“渝刊”青年编辑的快速成长与成才,打造国际化、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提升“渝刊”的整体实力和塑造“渝刊”的响亮品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