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分享

2018-09-07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科技期刊  知识分享  编辑素质

  【作 者】宫福满: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

  【摘 要】 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分享,对提高编辑素质及提升刊物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分享主要包括编辑内部、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审稿人、编辑与读者以及编辑与外部同行等5种类型,针对不同分享类型分别阐述了实施途径。提出营造实现编辑知识分享氛围可采取以下6项措施:一是重视编辑的心理需求;二是提升编辑的人际信任水平;三是设计科学的激励制度;四是发挥刊社的管理效应;五是强化编辑在与外部知识分享中的主导作用;六是关注隐性知识的价值。

  在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作为主要参与人的编辑、作者、审稿专家,甚至读者,构成了一个知识密集型组织,而由于经历不同、背景各异,这些参与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知识梯度,这里的知识可以是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编辑出版知识,也可以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各类信息。在科技期刊出版链条中,如果编辑能发挥主体性作用,主动参与及主导相关人员利用彼此的知识优势,构建双赢的知识分享机制,将会形成对刊物的正向影响力,最终达成办刊目标。

  1  科技期刊编辑知识分享的类型与途径

  1.1  编辑内部的知识分享

  刊社中每个编辑的先天条件、学习能力以及教育背景不同,拥有知识的量与质也必然不同,如何让能力出色的编辑,把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成员分享,事关刊物和编辑的发展能力。编辑内部知识分享的内容,主要是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刊物推广等业务知识,也包括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人际交流技巧与个人成长经验。

  实际来看,编辑内部的知识分享,渠道广、实施方便、效果突出。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实行了编校业务研讨会制度。由当期责任编辑组织,让每位编辑就本期编辑校对工作中发现的内容、逻辑、语法、标准化等问题,分别发言,供大家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刊社把讨论的内容保存下来,建成业务知识库,供成员进一步交流、分享。经验表明,“以老带新”“结对子”,建立刊社QQ群、微信群等,都不失为一种刊社内部知识分享的管用模式,它促进了知识分享,提高了编辑队伍的职业技能,也促进了刊社凝聚力的形成。

  1.2  编辑与作者的知识分享

  编辑与作者的知识分享,体现在科技期刊出版的主要流程之中。它是稿源建设与作者培养的需要,是提升稿件总体质量的需要,也是编辑自身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

  一方面,编辑要主动设法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研究历史、在研课题及目标、研究风格与趣味,以及稿件的研究背景、原始实验数据记录或实验影像资料,使初审工作更有依据;另一方面,编辑要将刊物报道计划、栏目策划思路、对学科前景的判断、编辑掌握的前沿热点信息提供给作者,把审稿意见,以及与科技论文写作有关的标准传达给作者。编辑与作者的知识分享,使编辑与作者针对论文的信息更加对称,有利于准确地评价论文,而这种知识分享带来的良性互动,提升了编辑的专业眼光,也有利于打造高水平作者队伍。

  1.3  编辑与审稿人的知识分享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审稿专家的选择是基础,而编辑与审稿专家的知识分享,是公正、准确地评价稿件的关键保证。

  一方面,编辑要通过对审稿单的精心设计,向审稿人传递刊社的价值观,包括对科学精神的推崇,对创新性的强调,对规范性的关注,对文字表述的要求;另一方面,编辑要把自己对稿件的审查与初步评价,以及与论文有关的细节传递给审稿人。工作实践表明,一份稿件最终评价结论的得出,需要编辑与审稿人进行反复多次的深入交流,编辑与审稿人都需要付出足够的细心与耐心,需要秉持各自担负的责任。编辑与审稿人有效的知识分享,是编辑与审稿人的良性合作,它有利于准确揭示稿件的价值,有利于刊物对学科热点的引导与掌控,也有利于拓展编辑的专业视野。

  1.4  编辑与读者的知识分享

  读者是科技期刊服务工作的重要一极,读者的忠诚与认可,是刊物生存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刊物价值的重要体现。编辑与读者的知识分享,打开了编辑与读者的知识传递通道。

  一方面,编辑要重视读者对刊物的反馈意见,明确获知刊物在读者中的印象,掌握读者对栏目设置、刊文重点的期望与需要,了解刊物的影响力情况。另一方面,编辑要引导读者就刊出的文章开展学术争鸣,让刊物成为活跃的专业知识分享与提升的平台。目前部分科技期刊开设了《编读往来》栏目,使得编辑与读者的知识分享更具可行性;有的刊物每年发放《读者调查表》,成为促动编辑与读者知识分享的抓手。编辑与读者的知识分享,使编辑的工作创新更有依据,使刊物的办刊方向更明确、服务更精准。

  1.5  编辑与外部同行的知识分享

  受科技期刊界广泛推崇的开放办刊策略,除了指理念、作者、审者、读者以及刊物推广等方面的开放,还包括编辑以自觉自动的开放心态,与外部业界同行进行知识分享、互通信息。

  编辑与外部同行知识分享的途径,或是编辑出版学术会议,或是刊物学科的专业会议,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与外部同行进行即时互动。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同行,可以分享各自对学科发展热点与趋势的判断,也可以分享稿源情况、审稿专家数据库建设情况;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可以分享工作中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也可以分享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还可以就具体编辑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向同行请教。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广泛,现在国内科技期刊编辑到国外学习或参加会议的情况也在增多,这是学习国外先进办刊理念、与国外同行进行知识分享的很好机会。现在国内已有行业科技期刊团体,通过建立联盟,来防止抄袭剿窃、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也是一种特殊层面上的知识分享。笔者从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主动与外部同行分享工作上的得与失、生活中的感悟,有利于在编辑业务上早日成熟,在为人处事上也少走弯路,科技期刊界的很多编辑同行,都是笔者的良师益友。

  2  实现编辑知识分享的氛围营造

  通过考察科技期刊发展史发现,那些真正具有影响力与竞争力、对经济社会产生切实推动力、让后人尊敬与推崇、能够在人类科学史上永远存续的刊物,必然有几代办刊人倾力打造的良好氛围。为营造有利于科技期刊编辑主动分享知识的氛围,可采取以下5个措施:

  第一,重视编辑的心理需求。任何职场都有竞争,因此编辑在将自己通过付出很多努力获得的技能性知识与内部或者外部人员分享时,会产生复杂情感,因而有不情愿心理。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在编辑、校对或现代技术应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绝招、妙招,具有岗位优势,若将知识与人分享,会担心其职位受到挑战,因而会降低分享意愿。为此,首先要通过顶层设计,使编辑不会因为参与知识分享,而削弱其职业优势;其次,尽量不要让编辑超负荷工作,如果编稿、校对、推广等工作任务过多、压力过大,就不会有知识分享的时间。

  第二,提升编辑的人际信任水平。知识分享行为是一方愿意主动增强他方能力的行动,没有信任,就会怀疑甚至抵制他人的知识。如果编辑的人际信任水平不高,就不能和他人进行顺畅的沟通,知识分享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编辑重视与刊社人员开展深入走心的人际互动活动,就可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从而有利于提升知识分享的意愿。

  第三,设计科学的激励制度。基于人的本性需要,若能让编辑感受到分享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其分享知识的热情就高。首先,要通过激励制度的设计,促使编辑认同与刊社成员知识分享是工作责任的一部分,提高知识分享的主动性;其次,为激励编辑参与知识分享,要把与编辑知识分享要求纳入刊社绩效激励系统中。

  第四,发挥刊社的管理效应。一方面,刊社领导要做好倡议、引导、激励、督促知识分享工作,同时要乐于并擅于和下属分享个人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经历中的经验,带头进行知识分享;另一方面,刊社要通过合理的管理举措,鼓励编辑发挥潜力,积极参与知识分享,从而保证知识分享的成效。

  第五,强化编辑在与外部知识分享中的主导作用。客观地说,相对于编辑而言,作者、审稿人及读者,在科技期刊出版系统中处于非主体地位,而编辑与外部同行又属于“际遇性”关系,因此,适时强化编辑在与作者、审稿人、读者及外部同行知识分享中的主导作用,对提升作者、审稿人、读者及外部同行知识分享意愿,从而营造有利于知识分享的外部环境氛围尤为重要。首先,编辑要不断修炼开放心态,提升学习与包容意识,提高作者、审稿人、读者及外部同行知识分享的安全感,促进他们形成“分享有利于进步”的理念;其次,编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十足的真诚,使得作者、审稿人、读者及外部同行在知识分享中收获值得的知识回报。

  第六,关注隐性知识的价值。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易表达、易分享,而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工作态度、个人修养、主观见解、直觉预感等不可言说的知识,它内嵌在个人的心智中,表现出高度的个人化并且难以形式化,因而很难言传,只有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近距离人际互动,才能分享。为此,刊社内部可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创造编辑近距离接触的条件,同时还要多为编辑创造与刊社外部经验丰富的学科专家、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专家、优秀科技期刊编辑直接对话的机会,让编辑在这种共享有关感觉、情绪和心智的隐性知识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核心能力,为刊物发展带来更多源头活水。

  3  结束语

  在一定意义上,科技期刊的出版,就是一种基于分享与竞争的双价值活动。当前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科技期刊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速度,也使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分享有了更多通道。我们相信,科技期刊编辑内部、外部知识分享的实现,必然会促进刊社形成强有力的办刊团队,使刊物发展进入快车道。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