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连续出版模式的优势分析与出版实践

2018-09-07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蒋恺、宋扉、冯景、杨海燕:《中国科学》杂志社
 
  【摘 要】介绍一种新的在线出版模式,给出连续出版模式的定义、与常见在线出版模式的对比,分析连续出版模式的优势,解析实施连续出版模式的先决条件,最后通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的出版实践证明连续出版模式在缩短出版周期、优化期刊内容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连续出版;在线出版;数字出版;非连续页码
 
  科技期刊工作根据编辑的工作阶段一般可分为组稿、出版、宣传3个部分,其中出版是衔接前后2个阶段的桥梁,极大地影响着组稿和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便捷的出版模式有利于学科编辑及时从案头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约请优秀的学术论文,并把优秀的学术成果及时地推荐给读者。在当今数字出版时代,大多数科技期刊在进行传统印刷出版的同时,均采用了称为“在线出版”的数字出版。目前流行(常见)的在线出版模式是在文章清样定稿后、正式出版之前,带上文章的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不分配卷期号和页码,进行网络出版。这种出版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论文时效性、满足作者提前见刊的需求。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数字出版模式带来创新机遇,国际上的不少刊物在这一时期纷纷采用新技术,以期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笔者所工作的《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部得益于这一创新,率先使用了国际先进的“连续出版”(continuous article puhlishing,简称CAP)模式,在一年半时间里,逐步从出版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导者”,积累了一些经验。
 
  1、连续出版模式介绍
 
  1.1、连续出版的定义
 
  连续出版是一种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根据SPringer的官方解释,是指每篇文章在同行评议和接收后,立即在期刊中在线出版(包括DOI和页码)。由于这种特殊结构,每一篇文章都从第1页开始。根据这个解释,不难看出:
 
  1)连续出版弱化了期刊关于“期”的概念,一篇文章的出版日期,不再是印刷版本的出版日期,而是这篇文章的在线版本出版日期。
 
  2)由于在线时就分配了DOI、卷期号和页码,在线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
 
  3)每篇文章都从第1页开始,对印刷版本的传统连续编码方式是一个挑战。
 
  1.2、与常见在线出版模式的对比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上文提到的“常见在线出版”模式与连续出版的在线出版(下文简称为连续在线出版)模式的区别。首先,从出版流程上看,一篇文章的数字出版流程一般以“发稿”为开始标志,以“被学术数据库检索”为结束标志。常见在线出版流程一般包括“在线”“出版”“检索”3个子过程,后一个子过程必须在前一个子过程结束之后进行;而连续在线出版流程将“在线”和“出版”2个子过程合二为一,使串行的3个子过程缩短为2个,有效地降低了出版流程中各子过程的依赖性。
 
  其次,从需要花费的工作量看,连续在线出版只需多花费很少的工作量,就能大幅提高整个出版工作的效率。如表1所示,连续在线出版比常见在线出版多花费的工作量是分配卷期号和页码信息,节省的工作量包括2部分:一是无须重新制作印刷版本,二是被数据库检索的时间提前,无须花费更多精力跟踪和处理作者关于是否收录的询问。
 
表1  2种出版模式的工作量比较
 
对比项目 常见在线出版 连续在线出版
是否经过编辑加工排版
是否有DOI
是否有卷期号和页码信息
是否能被学术数据库检索 视数据库捍供的服务而定*
是否需要重新制作印刷版本 需要 不需要
  *例如Weh of science目前捍供了Early Acces、Puhlication服务,能够收录各入出版机构已经在线出版、但还未分配卷期号和页码信息的文章。该一服务正在琢步对各大出版机构开放
 
  2、连续出版的优势分析
 
  连续出版模式在出版周期、入库检索、印刷版可读性、期刊宣传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1、有效缩短出版周期,提升学术成果时效性
 
  出版周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科技期刊工作的重点之一。数字出版时代,一般将从发稿到在线出版这一段时间称为在线出版周期,将从发稿到印刷版出版这一段时间称为出版周期。一方面,在连续出版模式下,在线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节省了从在线出版到印刷版出版这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单篇文章的出版流程不再依赖于印刷版的整期拼版,编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单篇文章的出版进度,尽快将单篇文章在线正式出版,因此单篇文章的在线出版时间较常见在线出版模式更为提前。这样一来,有效地提升了学术成果发表的时效性。
 
  2.2、提前进入学术数据库检索,减少引用数据统计错误
 
  对于SCI期刊来说,文章何时进入SCI检索(Web of science,目前由科睿唯安运营)是读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常见在线出版模式下,印刷版一般会等待0-6个月的时间出版,而进入SCI检索的时间一般是印刷版出版1-3个月后,因此从文章在线出版到进入SCI检索,一般会花费1-9个月的时间。而连续出版模式下,文章在线出版的同时就启动SCI入库检索工作流程,在同等条件下,从文章在线出版到进入SCI检索,只需花费1-3个月。这一改变使得论文最终版能够更快流通,有效避免了非最终版本的论文被引用而导致的引用数据统计错误。
 
  2.3优化期刊内容结构,提升印刷版阅读体验
 
  由于受到出版计划、整期拼版、下厂付印等出版环节的制约,印刷版出版一直以来是期刊出版工作中最复杂的部分。编辑在整期拼版时经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临时更换稿件以优先满足页数和下厂时间的双重需求,而编辑最应该关注的文章内容只好被延后满足,导致整刊文章主题较混乱,只能依赖电子版本做“虚拟专辑”。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传统印刷版在学术成果传播和阅读体验方面远不及数字版本便捷,其作用似乎越来越小,因此很多期刊也越来越不重视印刷版,甚至有些期刊只有电子刊。然而,虽然电子刊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是这种“快餐式”获取方式同时带来的是信息的快速淘汰,使得期刊难以成为经典。事实上,一本精心策划的印刷版远比电子刊有阅读和收藏价值。很多人还是愿意阅读印刷版期刊,当收到一本跟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印刷版,即使当时没有时间阅读,也会陈列在案头待有空时翻阅。连续出版模式克服了传统印刷版出版的缺点,使编辑能够更加关注文章内容,内容相近的文章汇编成册集中出版,从而使印刷版能够获得与电子刊同样的阅读体验,在保存价值上更胜于电子刊。
 
  3、实施连续出版模式的先决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笔者总结了期刊实施连续出版模式的条件。除了出版机构在技术上支持以外,编辑部至少需要具备3个条件:充足的稿源、详细的主题策划和采用非连续页码。
 
  3.1、充足的稿源
 
  连续出版最大的好处就是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时效性,因此,充足的稿源是实施连续出版的必备条件。若期刊的出版周期本来就不长,存稿量不多(3期以内),连续在线出版,哪怕常见在线出版的效果都不会太明显。若稿源不足而强行采用连续出版,当把一些文章拼在未来的几期后,会出现当前即将出版的这一期“等米下锅”的状态,容易造成拖期、出版量不足等出版事故。
 
  3.2、详细的主题策划
 
  连续出版模式使得单篇文章最长可以提前12个月出版(最好控制在连续的年份,例如2017年可以在线出版原计划在2018年纸质出版的文章,而不是原计划在2019年出版的文章),这对编辑的策划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编辑部需要和编委会配合的组/约稿工作,都需要提前1年开始策划,组/约稿的主题、篇数、交稿时间、出版时间等,都需要做出详细的计划。对于自由稿件,则需要尽量将相似内容的文章分配到同一期中去。若自由稿件和策划中的组/约稿主题相近,还可以提前将该自由稿件分配到计划出版该组/约稿专题的期中去。若编辑未做好主题策划,容易使出版文章主题混乱,不利于阅读和宣传。
 
  3.3、采用非连续页码
 
  连续出版需要文章在线时就分配好卷期页码,无法使用传统的连续页码进行出版,而需要使用非连续页码。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非连续页码编排方法称为六位码法。这种编码方式最早由Physical Rruiew引进,以取代原印刷版本中的连续页码,使论文的电子版本、印刷版本及单篇在线版本三者的编号完全统一。6位数字的分配方式一般为:前2位数字代表期号(01-12),中间2位数字代表栏目与学科的编号,最后2位数字则代表文章在相应栏目和学科中的排序(从01开始顺序编排)。由于主题策划的实施,通常会将相近内容的文章预先排在相应的刊期,而文章加工排版所花费的时间并不一致,即使排在前面的文章优先进入加工排版阶段,也会出现排在后面的文章先完成加工排版,等待清样审读。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六位码前4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保证其最后2位数字较小的先完成连续出版。否则,很可能因为审读出现的问题影响某篇文章的出版进度,从而造成没有文章可替换(相似内容的文章不一定有足够数量的存版)的风险。另外,一定要做好记录,以防止出现2篇文章分配了同一个六位码的出版事故。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期刊同人的是,由于连续出版模式的在线版本与印刷版本一致,文章无法在印刷版出版时进行更改,因此若从常见在线出版切换到连续在线出版,最好先进行页码编排方式的切换,即使用非连续页码做常见在线出版,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在线即定稿”的出版习惯,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切换到连续在线出版。
 
  4、《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出版实践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自2016年8月切换为连续出版模式以来,文章下载量、被检索量、被引频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众所周知,信息科学领域期刊存在着引用周期长的特点,如何克服这个困难从而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一直以来是信息科学期刊编辑不变的追求。连续出版模式似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截止到2018年1月10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2017年的即时影响因子达到1 .688,已超过2016年的影响因子(1 .62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 .2%。已出版2018年文章1 13篇,累计下载4640次(Springer数据),被引频次为7次(Springer数据),被SCI检索78篇(Weh of Science数据),刷新了即年最早被引的时间纪录。随着连续出版模式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2018年3月首次实现全部由自由稿件汇编成册出版的信息安全专辑,单篇文章最早在线出版时间为2017年5月,截止到2018年1月10日,专辑下载量为1111次(springer数据),被引2次(Springer数据),已实现0的突破。
 
  缩短出版周期、优化期刊内容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是科技期刊编辑、作者和读者共同的愿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出版模式必定会被更多的期刊界同人所关注和使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