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盘点2014】数字出版年度热词

2014-12-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王飚  
  编者按 恰逢岁尾,又是年度总结时。2014年是我国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之年,也是转型升级深化、融合发展推动之年。
  这一年,我国数字出版规模达到2540.35亿元,同比增长31.25%;这一年,传统出版积极拥抱互联网,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年,移动互联与出版业开始融合,内容传播渠道有了新的方式;这一年,数字出版人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校与相关机构都积极研究推动数字编辑职称认定……
  2014年,我国数字产品形态更加丰富,数字出版从业大军更加庞大,数字阅读方式更加普及——我们在此,以年度热词为串联,对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行盘点。

 
  热词1——转型升级 热度:★★★★★
  转型升级是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必由之路。继2013年推出首批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70家后,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年末之时回顾这一年,在2013年转型示范单位评选工作的推动和示范单位标杆作用的辐射下,业界已经形成了思考主题是转型、谈话内容是转型、工作思路围绕转型的氛围。2014年深圳文博会上,数字出版展馆设置了首批转型示范单位专场,集中展示了它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局领导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会议的高端论坛中,也多次提出并强调下一阶段转型示范工作的思路及工作重点,彰显了总局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决心。
  与此同时,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联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下一步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工作中,总局也将通过建立重大项目考核机制和中期评估机制,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服务,继续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热词2——融合发展 热度:★★★★★
  转型升级是以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为主体的视角,融合发展则更加强调跳出传统新闻出版的既有思维模式,以平行化、全局化的视角看待产业发展。在读者正在走向网络,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正在走向交替的历史时刻,2014年,我国传统出版业也开始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领域,延伸网络空间,实现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对于出版业而言,立足点在于传统出版,传统出版是根基所在。因此,要推动传统出版运用新技术、拓展新领域,要将传统出版延伸到网络空间,用适应网络传播的方式编书、印书、发书,争取“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概括起来就是: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我们要争取“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这种运行方式只有立足传统出版、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才能做到。
  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不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合、此长彼长、互荣共生的关系。而未来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也是基于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而生的新兴业态。
  热词3——移动互联 热度:★★★★★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了更多且更为自由的选择,也改变着内容传播渠道和产品推广方式。
  2014年,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渠道的日臻成熟,带来了新型的营销模式。微信服务号的推出,让微信营销进一步升级,从传播分享向沟通服务方向发展,同时微信的支付服务,有效培育了用户的手机付费习惯。微信功能的不断升级,也为出版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3月初,作家余秋雨的新版《文化苦旅》签名本在微信上预售,3天之内就卖出了4000本。
  微店的兴起,使出版单位可在微信上直接面向读者进行销售,节省了渠道成本、营销成本,且能第一时间收集一手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分析读者使用习惯,充分了解阅读市场趋势、读者意见反馈、读者基本信息等,使营销投放更加精准。而微信支付、手机支付宝等服务促进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为微店销售提供支付基础,产品变现更加快捷。目前已有多家出版单位在微信上开设微店,尝试这一出版物销售的新模式。如北京时代华语公司、华文天下、著名出版品牌《读库》的微店都在2014年相继开张。
  新媒介催生的新渠道、新模式,为出版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出版在夯实自身内容优势基础的同时,充分借助新媒介、新渠道、新模式助推转型升级,也实现了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不断革新,为移动数字产品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传统出版单位实施转型和互联网企业布局,开发数字出版产品的主要阵地。
  另外,2014年,智能家电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从智能电视到智能空调,再到智能冰箱,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也为传统出版单位开展跨界合作带来机遇。如海尔智能冰箱电脑系统内置的300个菜谱,都是从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畅销美食类图书中精选的,图文并茂,用户可通过机身上安装的7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点击观看。这一产品创新,成为传统出版行业拓展跨界业务的典型,也可为未来新闻出版业的跨界转型提供借鉴。
  热词4——人才培养 热度:★★★★☆
  人才短缺一直是困扰数字出版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既懂出版知识又懂技术常识或研发的人才。近几年来,虽然有关部门有所重视并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法律法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但缺乏系统性,仍难及时补充与数字出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在2014年得到进一步重视。首先是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数字出版相关知识的分值比重增加到15%,让从事传统出版业的工作人员引起对数字出版相关知识的重视,增加数字出版业务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至于对数字出版知之甚少,甚至在开展传统出版业务时,从组织素材、选题策划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数字出版相对接,从而有利于推进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工作和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其次,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推动的“北京市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工作,经过近3年的筹备进入冲刺阶段。目前,考试大纲的制定和命题工作即将完成,将于2015年1月向在京各相关单位公布考试日期并进行考务安排,这对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不仅为目前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数字内容产业相关的编辑人员提供了职称晋升的通道,而且对于民营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来说也是福音。这意味着其职业身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不同企业间流动不会影响职称的正常晋升,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正常交流与人才流动。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将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进行规范,对相关技能与知识进行强化,这将有利于数字版权的保护与标准运用的规范;通过考试试题的命制,也可以使参考人员对数字内容产业的最新发展理念、技术和趋势有所把握与关注。这两场考试所形成的合力将有力推动数字内容产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
  热词5——特色资源 热度:★★★★
  随着传统出版转型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出版单位在加大对技术应用、渠道建设等方面投入力度的同时,对内容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内容资源是传统出版单位的优势所在,数字出版改变的是产品的组织、呈现形式与传播渠道,并不影响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渴求。
  2014年,传统出版企业逐渐打破了以往只投入无赢利的尴尬局面,部分企业在数字出版业务上加强内容建设,夯实自身优势,对自身拥有的内容资源进行整理、分类、组织,分析并确定已有内容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将不同的资源与相应的载体、传播渠道、阅读终端的特性相结合,打造特点鲜明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成品牌特色,构建系列产品群和特色资源数据库,从而发挥内容资源的最大功效。在此基础上,部分企业还充分借助新技术、新渠道,已取得了较好收益。如人民军医出版社通过推出跨媒体图书、数字医学专业数据库和手机阅读器等数字产品,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专业数据库也做得风生水起。目前,特色资源库建设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涉足专业出版的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产品竞争力也明显得到提升。
  热词6——在线教育 热度:★★★★☆
  我国在线教育发展迅猛,一方面是由于在数字化、信息化浪潮驱动下,政府大力推行教育资源均衡化、平等化,创建新型教育模式等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就产业环境而言,相比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资源、用户分散,数字在线教育出版的市场发展潜力更为业内所看好。
  2014年被称为“数字在线教育元年”,经过了前期的布局预热阶段,数字在线教育迎来发展高峰。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在线教育也在向移动化、碎片化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学习、教育学习类应用软件、微课堂等数字产品形式,MOOC、O2O等数字在线教育模式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数字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融资也将迎来高峰。美股上市公司好未来在2014年1月以1.5亿元战略投资在线母婴交流与教育平台“宝宝树”,拓展在线课程;培训机构新东方也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持续发力,对于在线教育的子公司发展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2014年2月,阿里联合淡马锡和启明创投,投资国际在线教育平台以及最大的在线英语学习机构Tutor Group。随后网易也在互联网教育上频频发力,2014年上线“有道在线教育平台”,包含视频课程、学习型应用软件、电子书、测试工具等符合移动设备的学习内容与资料。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利好,相信在线教育在2015年也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