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走过28年的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向出版业释放哪些信号?

2018-08-31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余若歆
  编者按:近日,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在长沙举行。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少儿出版人就“亚洲儿童文学的境遇和走向”问题展开交锋。

  作为国内出版业最火,最热的板块,少儿出版的一举一动都备受行业关注。且当融合,跨界,升级成为新媒体语境下出版的发展之义,少儿出版与文学创作、阅读推广、教育、培训、影视等跨学科跨领域延伸出更多想象空间。

  金秋8月,一场儿童文学盛会在星城长沙拉开帷幕,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与会,就“亚洲儿童文学的境遇和走向”展开思想交锋。作为纯民间组织的学术会议,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已经走过28年光景,知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孙建江从1995年开始参加了多届亚洲儿童大会,他认为,对于儿童文学工作者而言,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的亚洲儿童文学大会是一个既宏观又务实的大会,它切实反映了亚洲各地区不同阶段的儿童文学发展特性,也从未停止对亚洲儿童文学本土化与全球语境下儿童文学的对比、冲突、展望,让国内更多的儿童文学从业者不只是闷头创作,而是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文学的参照中,发现各自儿童文学的异同,扩宽自己的视野。更加可喜的是,诚如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也是大会创始人之一的蒋风所言,“每届大会涌现的年轻新面孔,是亚洲儿童文学发展蓬勃生机的体现,更是儿童文学后继有人的标志。“

  对于儿童文学乃至整个少儿出版产业来说,该会议成为展示亚洲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从大会创设至今,先后有大连出版社、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出版和文化机构协办参与。本届大会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筹委会(2016年,第13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推举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儿童文学评论家、安徽出版集团副总裁韩进,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吴双英为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筹委会)等单位主办,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湘少社”)、长沙市文联、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筹委会承办,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除了以汉语、英语、日语、韩语四种语言同步进行充分的学术研讨之外,作为主要承办单位,湘少社在此次大会上还实现了多部作品的版权输出:《笨狼的故事》《笨狼的学校生活》输出至斯里兰卡,《王子的长夜》《阿莲》输出至尼泊尔。

  行至中游,从中国看亚洲儿童文学发展

  作为亚洲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儿童文学已然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据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每年出版4万多种童书,儿童文学类图书达1.6万多种;与此同时,在少儿出版成为市场贡献最大的类别的同时,2017年,少儿文学类也成少儿类图书中码洋比重最高的类别,码洋比重达到29.59%。可以说,业界过去高呼的少儿出版“黄金十年”很大程度上源于被称为“童书出版母体”的儿童文学板块的快速崛起。

  诚如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教授方卫平曾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亚洲儿童文学与其他各大洲儿童文学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这种交流所构建起来的两者之间的文学、文化关系也变得日益丰富和复杂。今天也许已经不存在一个完全封闭、自足的“亚洲儿童文学”的概念,谈论亚洲儿童文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也早已不是一种封闭和孤立的文学判断和描述,而必然要与它所置身的世界儿童文学的大背景融合在一起。

  那么,在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中国儿童文学呈现出那些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和文学特质?其快速崛起的源动力来自哪?在新媒体的崛起和冲击下,儿童文学亟需构建怎样的新生态?

  1535419928831081135.jpg

  本次大会以“亚洲儿童文学的境遇及走向”为主题,包括儿童文学论坛、出版产业论坛、图画书论坛、儿童教育论坛等,三天时间6场分论坛共67位报告人发言

  毋庸置疑的是,在整个文学低迷大势下,儿童文学能够打开新局面得益于多种力量合力而为。知名少儿出版人、《儿童文学》原主编徐德霞和《人民文学》主编李东华认为,作家的主观努力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让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走进了教材和课堂,改革开放让大量优秀儿童文学引进来的同时,中国儿童文学也“走出去”不断碰撞出新火花;所谓“地利”,一是出版业转型改制激发儿童文学原创图书出版的活力,二是全民阅读活动促进了儿童文学在读者中的传播和校园文学阅读的兴起,三是一批中青年作家被充实了儿童文学的创作力量;所谓“人和”,正是集政府、专业团体、民间组织、教育界、出版界共同推动了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事业的繁荣。

  用徐德霞的话来说,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即令人振奋又让人担忧”。令人振奋的是,无论是从作家资源密集型和成长基础,还是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市场表现来看,原创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领涨力量。主要特点表现为:

  第一,儿童文学作家逐渐回归现实、儿童、艺术,自我提升的意识在增强。其中在国家倡导做好主题出版的背景下,出版了一批“双效”巨佳的原创佳作就是典型例子,关注儿童现实生活,关注少数民族儿童和留守、残障等特殊儿童群体生活的作品涌现;除了原创长篇小说、长篇童话、幻想文学之外,童诗等其他形式掀起风潮,拓展了儿童文学的生态疆域。

  第二,中青年作家成长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生力军,老中青三代共同发力原创局面形成。一方面,以曹文轩、汤素兰、张之路、秦文君、黄蓓佳等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名家笔耕不辍,《阿莲》《童眸》等但凡是这些作家的原创力作能雄居各大年度好书榜;另一方面,以孙卫卫、李姗姗、汤汤、郭姜燕等为代表的70-90后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初露峥嵘,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和国家级儿童文学奖项上。

  第三,从以引进版为主的学习阶段走向自我造血的原创阶段,作品形式愈加丰富。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王琦认为,新世纪的前十年,世界儿童文学的融合与滋养丰富和开阔了国内作家和出版人的视野,从2011年左右开始,国内儿童文学大举进攻原创,并将国外优秀作品的引进推广经验转嫁到原创作品上来,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简称“二十一世纪社”)通过引进“彩乌鸦系列”开始策划“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新蕾出版社从引进出版“国际大奖系列”转向开发“国内大奖系列”等。

  第四,从过去积极参加IBBY世界大会、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博览会等国外书展到创立上海国际童书展和北京BIBF童书展,在实现优秀作品“走出去”的同时,也通过创设书展和大奖,以及国际组稿等形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除了建设完成家门口的专业童书展会,出版机构设立的专业奖项雨后春笋般崛起,也是儿童文学繁荣的一大表现。

  迎战新媒体,亚洲儿童文学的困惑和突破

  一面是繁华似锦,一面是腹背受敌。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出版将融合和跨界作为应对变化发展的冲锋枪,而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如何把准新时代发展中儿童文学阅读需求的脉,处理好儿童文学界的主要矛盾——即广大读者对于精品文学作品的需求与作家创作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地区,同样面临着儿童文学创新的挑战,以及新媒体语境下童书出版与儿童文学创作新的依存互动关系。

  首先,儿童文学的跨媒介创作。简言之,就是围绕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的多媒体形式开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13亿,而少年儿童网民规模超过1.5亿。同样,在日韩等国也在不断尝试通过多媒介的吸引力丰富儿童的阅读体验,并以此激发儿童阅读兴趣。来自香港的潘明珠以7A 班戏剧组等儿童剧团发展为例 ,展示了香港儿童剧院近年来跨媒体合作的现状。她认为,舞台赋予儿童文学新的生命力,而儿童文学又为儿童剧注入新鲜丰富的内涵,文学界与跨媒介戏剧工作者要敢于多尝试和合作。

  而7A 班戏剧组的暑期重点儿童剧《魔幻法典》就将中国的《神笔马良》、日本的《斗笠地藏》及韩国的《雍固执传》改编成了奇幻的戏偶音乐剧。亚洲儿童文学日本中心秘书长大竹圣美在“生命力与想象力——从亚洲作家连续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现象来看”的演讲中表示,近年来,亚洲的作家接连斩获国家安徒生奖(2014年的上桥菜穗子,2016年的曹文轩,2018年的角野荣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亚洲儿童文学的国际影响力。而《草房子》《魔女宅急便》等获奖作家的作品不仅实现版权输出,还被翻拍成电影。她认为,尽管创作视角不同,但这些优秀作品都反映了生命力和想象力两个重大主题。再反观中国儿童文学的产业链扩展之路,从张之路、杨鹏等作家的作品被较早改编成影视剧,再到湘少社的“晚安,笨狼”、二十一世纪社的“大中华寻宝记”,再到近年来的“神奇少年桑桑”,《故宫里的大怪兽》等,儿童文学作品与舞台剧、电影、动漫、音乐等的联姻,从未止息。

  其次,儿童文学中的想象力运用和现实书写。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对象的写作有其特殊性,一直以来,国内强调以儿童本位书写的探讨不绝于耳。本次大会上,韩国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朴尚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从事童话创作40年,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创作了100余篇童话作品,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他认为“最值得创作者投入和生命力较长的故事,正是梦想和想象中的故事。”

  一是平衡好教育性和艺术性,“教育性要以童心为基础,辅以艺术性;而趣味性并不是单单以讽刺的立场出发,不能单纯地说教,最终目的是感动儿童。”二是平衡好文字叙述和书写角度,“要从现实生活和儿童的立场出发,书写辞藻过于华丽的作品不能让孩子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但过于简单的文字和叙述也不能为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作家邓湘子在谈及儿童文学创作的困惑和突破时提出,应当将“是否能看见真的孩子、是否能看见孩子的想法和想象、是否能够为孩子的想法和想象提供新的空间和可能”作为创作标准。

  作为湖南青年作家代表,邓湘子每年都以农家书屋阅读指导志愿者的身份,以及参与“书香湖南·阅行者”活动等,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去,践行自己“行走大地,亲近自然,走近孩子”的创作理念。他坚信:儿童文学写作者只有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才能保持敏锐的感觉。

  最后,图画书/绘本在童年叙事中的本土传播和国际化表达。从上世纪90年代作为儿童文学领域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被国内广大儿童所接受,到当前呈现烈火喷油的发展态势,图画书的发展问题被业界作为重要的探讨话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图画书对于本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反映。比如香港儿童文学学会会长、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员林彤在谈及“香港绘本创作中的乡土书写”时表示,透过儿童文学作品启蒙香港儿童认识自身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从阅读绘本中获得文学艺术素养的熏陶,是乡土故事最具意义之处。比如《汉堡包和叉烧包》书写香港中西共融的生活文化,《电车小叮在哪里》书写香港历史轨迹的历史文化,《姓邓的树》书写香港乡城变迁的社会文化等。 日本笔会常务理事、JBBY副会长野上晓以伴随2011年3月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电事故等自然灾害后,具有象征意义的绘本作品为例,分析了创作者们如何将前述状况化为作品进行创作。比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海啸来各自跑:快跑快跑往上跑》,表现受核电事故污染无法食用食物的寓言作品《菠菜在哭》等。同样,在韩国,只有跟本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相关的绘本才能获得读者喜爱。

  二是绘本在文化交流中的优秀媒介作用,韩国首尔数字大学客座教授林廷珍在介绍本国绘本市场火热、绘本理论书正如火如荼出版发行、绘本相关场馆和设施在不断涌现的同时,分享了中日韩三国合作策划出版和平专题绘本将成为相互分享彼此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目前意境出版的“祈愿和平——中韩日三国共创绘本”系列共出版了11册,这些绘本为三个国家孩子们进行很多关于历史和和平的教育。儿童文学专家、中国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游珮芸通过“跑腿的小女孩”这一故事情节,展示了20世纪东亚图画书相似的创作背景。日本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台湾的《小鱼散步》,韩国的《四点半》,这三本绘本都讲述了小女孩去附近的杂货店帮大人跑腿的故事,再现了20世纪东亚的、某种共通怀旧的童年风景。她表示,根据自己长年的绘本阅读和研究经验,至今不曾看过欧美国家的绘本中有类似的“跑腿的小女孩”的故事。

  三是大量翻译引进外国绘本时,既要看到各种翻译情况的独有性,也要注意东亚特有的倾向,在译文、书籍装帧等方面兼顾各种语言的特质和文化。日本大阪成蹊短期大学教授浅野法子表示,中日韩三国在不同时期都有积极引进外国作品的现象,他以《小石狮》《团圆》《小蓝和小黄》《小黑鱼》等多部作品为例,对不同版本从封面图和书籍尺寸设计等方面,分析了绘本本土化过程中的注意细节。此外,为了让海外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接受作品,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在优先表达原作意思和迎合译文对象国文化中寻找到平衡点。

  冲破迷思,儿童文学的亚洲大时代可期

  在当前提质增效的出版背景下,童书出版从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战略转移已成发展的必答题。诚如知名少儿出版人海飞所言,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童书出版的繁荣发展是以儿童文学出版的“井喷式”发展为标志的,主要依靠出版规模和出版数量的增长,但面对规模增长的“天花板”,童书出版以及儿童文学出版的未来在于创新和质量。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还应剥开哪些迷雾?在徐德霞看来,儿童文学未来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图书与杂志发展不平衡和短篇作品创作乏力的问题。针对前者,“每年有数千种原创儿童文学新书出版,而儿童文学杂志除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等几本硕果仅存的老刊之外,这些年来,只增加了北京出版集团的《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简称“小十月”)。她急切呼吁有关部门重视文学刊物的布局和建设,重视儿童文学基础建设包括理论批评建设,通过儿童文学杂志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交流信息、开展文学批评与研究,以此夯实儿童文学创作的基础。而关于后者,与文学杂志不景气相关联的是短篇作品创作乏力,短篇优秀作品稀缺,刊物打头稿子少,有影响力的短篇作品更少。“全国针对原创图书的大小奖项多如牛毛,目前还没有一个短篇作品奖。”

  其次,扎堆出版,竭泽而渔,过度销费知名作家。针对“一个作家出名后,马上就有多家出版社包抄围攻上来,同一个作家被多家撕扯,同一部作品又多家授权、重复出版严重”等现象,徐德霞直言,如果这种竭泽而渔的现象得不到缓解,会严重妨碍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

  最后,中国少儿出版与儿童文学创作密切结合,儿童文学作家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文学观、儿童观、国际观。王琦认为,站在儿童文学创作者的视角,第一,要关注儿童文学作家的价值观,“儿童文学作家之间最终的竞是作家的道德、境界、情怀和人格修养的竞争,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对当下的中国现实、对生命成长、对世道人心等等做出自己清晰和准确的价值判断。”

  第二,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观。文学没有捷径,好的文学一定是来自生活、感动自己和读者、传承时代的作品,因此要体察时代的脉动,感应社会的变化,直面儿童的现实,表现当下中国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面貌。

  第三,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观。儿童文学作品应真切、全面地反映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各社会阶层儿童的外在的生活与内心的情感,梦幻与想象,人物和故事,多种艺术手法,题材多元、风格多样、叙述幽默风趣。对此,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韦苇特别强调“幽默在当前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缺位”,他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真正代表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高度和丰富,但中国儿童文学并没有将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的幽默精神以及上世纪的文学的高度和丰富传承下来。与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相比,中国儿童文学仍处于弱势地位。

  第四,是儿童文学作家的的国际观。儿童文学作家要站在世界的平台上,与优秀的世界儿童文学对话。注意学习欧美经典著作,研究国际童书的基本内涵,在逐渐形成带着鲜明中国文化印记和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赢得世界儿童读者喜爱的作品。

  海飞对新于时代亚洲儿童文学出版未来发展的新思考和期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亚洲童书出版人的努力方向:

  一是亚洲儿童文学出版要努力把“国家品牌”升格为“亚洲品牌”、“国际品牌”。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时代少儿文化发展公司4家童书出版集团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少儿出版集团;除了曹文轩之外,争取让更多的作家画家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让儿童文学畅销书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要打造在全亚洲、全球流行的儿童文学畅销书,以及全球知名的儿童文学经典童书。

  二是亚洲儿童文学出版要努力办好自己洲门口的国际童书展。2018年起中意双方联合举办的上海国际童书展和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升级的BIBF国际童书展这两大国际童书展,要努力将在自己洲门口办的国际童书展办成国际一流的童书大展。

  三是亚洲儿童文学出版要努力营造世界格局中的亚洲大时代。继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为代表的欧洲大时代、美国“4664”婴儿潮时代为代表的美洲大时代之后,中国力量的崛起给世界世界带来了一股强大的东方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童书出版和儿童文学出版的繁荣,使得真正属于亚洲的儿童文学出版大时代可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