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抱团”让中外出版合作走得更稳

2018-08-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袁舒婕
  编者按 打造国际出版联盟、推出国际版权贸易服务平台、成立国外办事处、揭牌国际编辑部,在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可以看到,中外出版单位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也迈出了探索市场化运作路径、推进世界出版文化交流的务实步伐。
 
  在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16+1出版联盟)、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正式启动。
 
  近年来,中国的出版社加强与国外出版界的广泛合作,通过版权贸易、互译项目、主题编辑部建设、主宾国活动等有效推动了双方出版业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出版了很多优秀作品。相继启动的联盟和平台,通过“抱团”的方式,助力中外出版社的合作更深入更密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内容优势、平台优势、人员优势,实现中外出版社互利共赢。”
 
  抓住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出版领域合作迎来新机遇。
 
  今年7月,在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要继续办好16+1框架下各类人文活动,推动成立16+1出版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提出“各方本着自愿原则,探讨设立16+1出版联盟”“积极推动成立16+1出版联盟”。徐建中认为,这对于文化出版机构来说是极大的振奋与鼓舞,16+1出版联盟的成立水到渠成,推动设立出版联盟恰逢其时。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挖掘并利用好这笔财富,成立出版联盟是一个好的开端,更多的机遇大门正在我们面前打开。”徐建中说,外研社作为16+1出版联盟秘书处,将为构建中国—中东欧出版领域务实、共赢的伙伴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说16+1出版联盟抓住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机遇,那么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则是牢牢抓住了东盟快速发展这个机遇。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卢培钊表示,这个项目立足广西、服务全国、对接东盟、面向世界提供版权贸易服务,项目建设主要分为建设“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网”和建设中国—东盟(北京、南宁)版权图书展示中心及驻东盟各国的中国文化中心,旨在为多方搭建沟通桥梁,联合各出版同仁勠力同心,共同促进中国—东盟出版产业的稳定、繁荣,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长远发展。
 
  中国版权代理总公司影视部副经理林柳青从版权保护和贸易角度出发,强调了当前建设合作平台的重要性。林柳青说:“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是对中外版权合作方式、贸易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是激活版权文化市场的重要尝试,是面向东盟国家版权贸易市场的有效探索。项目的启动将有利于推动新时代版权贸易的高效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版权贸易的不断升级。”
 
  发挥优势
 
  成立行业联盟、建立行业平台最近似乎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不过五洲传播出版社副社长荆孝敏相信这次的联盟还是与众不同,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其独特的意义。
 
  文化相近是一大优势。荆孝敏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彼此互相吸引,大家的话语体系也比较相近,沟通的难度相对不太大,16+1出版联盟成立后可以发挥特色,为中东欧的出版交流做很多事情。”
 
  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和匈牙利科苏特出版公司都是16+1出版联盟的首批成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出版了40多种中文书籍,匈牙利科苏特出版公司也推出了莫言的两本小说和多本其他内容的中文作品。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总裁阿达姆·马尔沙维克说:“我们希望通过出版联盟让大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中国出版社一起通过富有成效的合作出版更有价值的书籍。”匈牙利科苏特出版公司总经理昂德拉什·科奇什说,在这次联盟合作的框架内,他们将在2019年上半年出版4本书,内容涉及老子、孔子的智慧,苏童的小说等。

 
  多语种出版方面,外研社具有80个语种的翻译出版能力,其中包括中东欧国家13个语种的翻译出版能力。而国际合作更是外研社的最大优势。外研社已经与近700家海外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与中东欧16国中的13个国家的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图书出版协议。
 
  如果说16+1出版联盟借助了外研社的外语优势,那么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就充分借助了广西的区位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在广西南宁举行,广西与多个东盟国家联系密切,有着传统友谊和一些共通文化,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来打造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能更好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东盟文化产品引进来提供内容支持和服务支撑,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版权贸易与文化交流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曹光哲说,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是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创新尝试,未来,集团将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周边国家为中心,以东盟国家为重点,通过版权输出、国际合作出版、海外设立出版机构、实物图书出口等,发挥集团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迎接挑战
 
  李朋义作为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商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每年都会参加多场国际出版会议,与世界各国的出版人就全球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国际出版商协会发展战略等话题深入讨论。李朋义说:“这些参会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目前国家之间的出版文化交流还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充分,文明的交融互通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和壁垒。”
 
  徐建中的想法和李朋义一样,他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壁垒,迫切需要联盟通过组织中外双方直接、深入的出版交流活动来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减少文化误读。双方在出版机制方面也有着很多的差异,联盟需要进行扎实调研,为成员单位提供翔实信息及解决方案,帮助成员单位逐渐磨合,探索出适应双方发展的国际化合作出版方式。”
 
  徐建中还直言目前缺乏国际化出版人才,信息获取方面也存在困难。徐建中说:“要推动工作,亟须发现、培养、集聚通晓双方语言、国情文化的国际编辑人才、版贸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凭借人才优势,完善出版人才库,实现联盟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对国外翻译家、出版家、汉学家、作家、版权等信息获取存在一定困难,亟须大家挖掘各方信息,整合提取,拓展通畅的出版信息交流渠道。”
 
  “目前我们的出版作品走出去的多,走进去的还不够多,有影响力的作品也不够多。”安徽出版集团总编辑林清发如是说。针对这些问题,荆孝敏希望在联盟框架下,在东欧国家的主流书架设立更多“中国书架”,使中国出版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在数字出版方面,五洲传播出版社的阿语数字出版通过与华为合作开展手机阅读,实现“中国创造”+“中国文化”的结合。荆孝敏说:“我们网聚了60%阿拉伯地区出版社出版的内容资源,将中国的内容融入当地内容中,借助华为在阿拉伯地区的客户落地。我想,这个模式也适合16+1出版联盟,可以通过联盟,整合两地的出版资源,借助手机端或者其他终端落地东欧地区。”
 
  走动越勤,心灵越近,共鸣越多。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副司长赵海云表示,联盟成员应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平台;应坚持开放合作,不断吸纳更多成员加入,建成富有活力的合作平台;应充分发挥成员自主性,形成共商共建的生动局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