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跨媒体时代更需要高质量的童书出版

2018-08-24 来源:出版商务网 李学谦
  编者按:少儿出版是当下出版业最为活跃的领域,在跨时代语境下,童书出版如何把握机会实现进一步突破?在2018BIBF童书(北京)论坛上,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学谦分享了他的认识与思考。

  跨媒体现在是个热词。但到底什么是跨媒体呢?难道真有一种叫做“跨媒体”的媒体吗?显然没有。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存在跨媒体,那我们在这里讨论“跨媒体时代的中国童书创作与创新”这个话题还有意义吗?

  跨媒体时代语境下讨论童书创新的意义

  “跨媒体”是人们一种习惯性的说法,确切含义是指跨媒体传播,即同一信息或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体实现传播。但问题又来了,跨媒体传播算是什么新鲜事吗?显然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图书,但同时也早就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还有数不清的各种戏剧;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改编成了电影。这些不都是跨媒体传播吗?于是,问题又来了:既然跨媒体传播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以跨媒体时代作为背景来讨论童书的创作与创新还有什么意义吗?

  当然有。尽管跨媒体传播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但同一信息或内容通过不同媒体传播实现得如此频繁、如此普遍,是现在才有的;把同一信息或内容制作成各种媒体产品如此简便、迅捷,也是现在才有的;媒体的种类如此丰富、多样,还是现在才有的。因此,尽管跨媒体传播很久以前就有,但那不能称之为跨媒体传播时代,只有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才能被叫做“跨媒体传播时代”。

  跨媒体传播时代之所以来临,是因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引起传媒结构的革命性变革,使新兴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潮流。受传媒结构变革的影响,大众的传媒接触习惯和阅读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媒体复合型阅读渐成主流。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国民阅读报告,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和纸质图书阅读率分别为73%、59.1%,比2016年均有所增长。这说明,相当一部分读者既有数字化阅读行为,也读纸质图书,并且,这种复合型的阅读方式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

  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童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出版是个小行业,2017年我国全部图书销售收入只有800亿元人民币,在GDP中占比还不到千分之一。但文化是个大产业,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14%。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发达国家普遍在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以上。向文化产业的其他行业延伸,是包括童书出版在内的出版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出版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基础和核心行业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为童书出版延伸产业链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更多的技术手段,更多的实现途径,还有更大的消费市场。

  跨媒体时代童书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童书出版要真正实现跨媒体传播,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最大的瓶颈是童书出版的内容质量。从本世纪初开始,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童书零售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17年是21.18%。品种有4.24万种,其中新书2.28万种,重印书1.96万种,总印数达到8.2亿册。据开卷市场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童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有23万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童书出版已经完成了由少到多的转变,“书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供给体系不适应阅读需求结构变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造成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盲目引进,使库存大量增加。二是产品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儿童文学、动漫类图书比重过大,思想品德教育、科普、百科知识等类图书不够丰富、原创图画书的品种、质量也不适应早期阅读日益受重视的形势。尤其是满足中小学和幼儿园分学段进行学科阅读的图书,几乎还是空白。三是出版物整体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存在主题出版物成人化、儿童文学类现实题材少等问题,有的出版物有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甚至出现价值导向问题。四是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媒体复合型阅读需求。近年来儿童听书市场发展很快,儿童听书率与成人听书率几乎持平,都是22%左右。面对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市场,少儿出版社反应迟缓,供应商主要是新媒体平台。五是内容生产与阅读服务脱节,缺乏直接面向读者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分级阅读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为了适应跨媒体传播时代的要求,童书出版应当慢下来,好起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把出版的基点放到原创图书上来。原创出版是童书跨媒体传播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原创出版,没有雄厚的版权资源,没有可以完全自主的品牌和知识产权,童书出版就缺少了“芯片”,想要实现跨媒体传播是不可能的。即使引进了除版权之外的其他权利,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盖楼,楼盖得越高,风险越大。现在我国童书出版薄弱领域、空白领域还很多,原创出版的空间还很大。只要我们不只盯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又不只盯着为数不多的畅销书作家,潜下心来挖掘新的领域,发现、培养新的作者,我国童书原创出版一定会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二是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童书出版是以儿童及家长、教师为服务对象的出版门类,在跨媒体传播时代,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老师不仅有对大众读物的阅读需求,也有对教育读物、专业知识读物的阅读需求;不仅需要图书等实体产品,还需要阅读指导、交流分享等服务产品。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少儿出版是大众出版,不能简单地认为童书出版只是出书。要更新童书出版观念,拓宽童书出版视野,以服务对象升级变化了的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建设大众读物、校园读物、专业知识读物三大产品群,构建童书出版的新格局。要加强阅读指导和推广,尽早形成“出版物+阅读服务”的童书出版新业态。与此同时,按照建设三大产品群的要求,调整优化渠道结构。

  三是坚持以纸质读物出版为基础。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民阅读报告,2017年中国0——17岁未成年人阅读率为84.8%,高于成年人的80.34%;0-17岁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81本,远高于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4.66本。这说明,纸质图书依然是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媒体,童书纸质读物出版在新媒体冲击下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由儿童阅读的特点决定的。阅读对于儿童不仅具有娱乐、认知等作用,还有重要的学习功能。纸质读物阅读对于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具有新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能有人不赞成,但至少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家长是这样认为的,而他们比我们对儿童阅读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影响力。从产业链运营的角度看,纸质读物出版成本低,可以为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低成本开发和培育市场,也应该是跨媒体传播的基础环节。因此,跨媒体时代的童书出版必须坚持以纸质读物出版为基础。

  四是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童书出版的跨媒体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首先要在加强原创出版的基础上,培育优质内容和自主品牌。其次,手段应当服从于目标,形式应当服从于内容。无论怎样“跨媒体”,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阅读需求。不能花样翻新,为了跨媒体而跨媒体;更不能泛娱乐化,以碎片化阅读替代深度阅读,甚至以游戏替代阅读。第三,按照内容价值和品牌最大化的逻辑,逐步延伸童书出版产业链。从当前市场情况看,应当重点开发音频产品,满足儿童听书市场的需求。

  最后,要与童书出版街同行分享的是,在跨媒体传播时代,童书出版要定位好自身的角色。不能止步于为新媒体平台提供资源,满足于当资源供应商,而是要像做传统出版一样,做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要加快从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实现流程再造,建设全媒体出版平台,形成全媒体产品生产和推送能力。

  *本文根据公开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