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有声书开发强化听者专注度的3个秘诀

2018-08-24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陆云/编译
  现在对有声书的一个普遍共识是,它们为正在做家务或乘车的消费者提供了阅读的便捷。英国The Owl Field公司创始人兼执行总监迈克尔·拉弗朗斯(Michael Lafrance)却认为,有声书市场增长的关键是增强意识和增加新读者。这家位于苏格兰的有声书制作公司,致力于开发出沉浸式的、双声道的三维故事,让听书者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同时还提供听者自选剧情发展的叙事方式。他相信现在是转变对有声书的陈旧观念的时候了。
 
  根据有声书出版商协会最新调查显示,人们喜欢听书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听书时可以做其他事。有声书带来了新的消费者。但是,只有将渠道营销的重点放在留住并挖掘现有用户的潜在需求而不是关注新的增长上,才会获得高出传统图书许多倍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出版商如何吸引现有的消费者来增加消费呢?
 
  拉弗朗斯建议听书者删除其他多个任务项,专心听书。生产商应生产出需要听书者投入全部精力的有声内容,并给听书者一些奖励。在此之外,还要挖掘电视不能传递的有声内容的优势,吸引消费者放弃Netflix的最新剧集,来听新的有声内容。
 
  拉弗朗斯说,有声书生产商和出版商可以做以下3件事来强化听者专注度:一是增加产品价值和沉浸感。现在娱乐巨头Netflix和HBO以大量有很高价值的影视剧内容,控制了消费者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他认为,广播剧是有声出版市场上与影视剧类似的内容,也需要找演员、声效和音乐,制作出富有戏剧性的内容,广播剧也需要不菲的制作成本。
 
  出版商邀请名人录音,已经从这项投入中获得了巨大的资金回报。出版商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资源,有充足的机会开发有吸引力的内容,向投入整块时间的听书者提供奖励。拉弗朗斯说,将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作品《无有乡》(Neverwhere)改编成有声书,就是听书体验堪与观剧体验相媲美的完美案例。相比影视剧来说,有声内容的优势在于,它允许听书者闭上眼睛,脑补故事画面。
 
  使用双声道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听书者的体验,让听书者用手机来感受令人震撼的3D声效。这种现场感和沉浸感,让听书者有比看剧更真切的感受。6月下旬伦敦大学学院(UCL)公布的一项神经学调查显示,有声书比影视剧更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出版商应当尽力挖掘出有声内容的潜在价值。
 
  二是强调有声内容的独特性。提供新观点的改编有声书使出版商能够在现有用户中增加加入,如获得过多次大奖的视频游戏《地狱之刃:塞娜的献祭》(Hellblade: Senua’s Sacrifice)使用声效和透视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听书者感受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与故事中的人物建立起情感联系。将听书者置于有声书叙述的中心,是The Owl Field公司一直坚持的立场,由于使用了三维有声技术,为听书者提供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现实世界。
 
  拉弗朗斯说,专门为有声形式创作的内容可以鼓励消费者关上电视享受听书的乐趣。这促使一些作者放弃纸本书,如布赖恩·弗里曼(Brian Freeman)的最新惊悚小说将只出有声版,用第一人称创作,不同于以往第三人称叙事风格。在吸引新的消费者的同时,该有声版独特的收听体验可以确保消费者不会被不断有先锋内容的播客市场抢走。
 
  三是用交互的思维思考。有声书和家庭听书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智能音箱的兴起。如今数百万美国人都已经拥有了智能音箱,英国人拥有智能音箱的人数也在增长。前面的调查显示,即使目前智能音箱的发展仅处于初级阶段,也有19%的有声书消费者使用支持语音的设备听书。
 
  拉弗朗斯认为,使用亚马逊开发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Alexa来收听一本有声书,要比拿起一个移动设备解开耳机线去听要方便得多,因此消费者很可能会像听音乐一样,继续将智能音箱作为家庭收听模式。智能音箱的用户界面也非常适合有视觉障碍的人使用。他说,通过智能音箱听书给家庭带来了乐趣以及和家庭成员一起听书的可能性,这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把家中看剧夜转变为家庭听书夜。
 
  而且,智能音箱的交互特性展现出优于电视的一个特点,它创建了让听书者参与到叙事中的机会。去年底,英国BBC推出了交互广播剧《检查室》(The Inspection Chamber),消费者使用智能音箱可以参与到剧情中,通过对一系列问题作出反馈来改变剧情走向。
 
  拉弗朗斯表示,有声书在家庭消费中处于上升态势,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好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娱乐产品抢夺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愈演愈烈,改变公众对有声书只是在做其他事时听的内容的认知,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他建议出版商通过投资和加大在名人录制声音方面的投资,生产出适合智能音箱的、提供沉浸式三维体验和交互内容的精彩故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