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篇小说选刊》 影响力来自30年未变的理念

2018-08-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张福财
  许多文学爱好者都曾阅读过《中篇小说选刊》,却少有人知这份全国发行的刊物来自福建福州。
 
  明确的精品办刊定位
 
  6月29日,福州热寂读书会成员之一叶二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福州文学,荣光与困局》的文章。在文中他回忆道,《中篇小说选刊》是他学生时代最受欢迎的紧俏杂志之一。“对于我们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这本杂志如雷贯耳,当时并没有留意到它居然是一本福州的杂志。”叶二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中篇小说选刊》诞生于文学思潮最为涌动的上世纪80年代。而这一时期出现的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中短篇小说热”。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集和中短篇小说的合集,少则一二百种,多则三四百种。
 
  那时,中篇小说凭借绝对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成为文坛的新宠,各期刊都在有限的版面内,开辟专门的中篇小说领地。顺着这股中篇小说热潮,1981年,在章世添和张健行的共同提议和奔走之下,地处福建的海峡文艺出版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大型双月刊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
 
  创社之初,章世添、张健行他们就确立了《中篇小说选刊》“精选全国优秀中篇,荟萃文苑中篇精华”的办刊宗旨和“三贴近”原则,遵循思想性强、文学性高、可读性好的选稿准则。
 
  他们同时开辟了文学界独具特色的《创作谈》《读者点评》栏目,《中篇小说选刊》先后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展示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成就的名牌期刊。
 
  明确的现实主义风格
 
  “曾经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道路是极其相似的,先由刊物的编辑发现,然后进入选刊,同时被评论家所发现,走入经典行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这样说道。
 
  因“淘金式”的精品选读模式,使文学选刊受到读者的追捧,各类小说选刊刊物发行量剧增。当时,更有纯文学期刊把被选刊选载的数量与频率,作为衡量本刊业绩的重要参考。
 
  在许多刊物风格定位不清的时候,《中篇小说选刊》始终明确办刊立场,用独到的编辑眼光在业界、评论界、文坛和读者中赢得了声誉。事实证明,《中篇小说选刊》所选载的很多作品都是文坛不可忽视的佳作,许多作家在这里被推荐给大众而家喻户晓。
 
  现在回头看,上世纪80年代《中篇小说选刊》最初选载的作家,包括了王蒙、古华、张抗抗、梁晓声等人,作家队伍蔚为壮观。他们的作品无不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引起文坛的关注与轰动。《中篇小说选刊》所刊载的也都是他们至今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绿化树》等。
 
  与此同时,知青作家群也是《中篇小说选刊》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史铁生、贾平凹、铁凝等人在中篇小说创作领域横跨了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文学等文学的各个阶段。自此,可以看出能够入选《中篇小说选刊》的作家,无不是关注当下,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象的。
 
  “我们用稿,不看作者名气,所有作品都以质量说话,选用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要求艺术品位高、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干净,而且节奏明快、富有韵味。”《中篇小说选刊》主编林那北告诉记者。近年,“80后”甚至“90后”作家的作品也频频被选载,“他们朝气蓬勃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也反映了新时代的特征”。
 
  不得不说,早在1984年,作家徐怀中就说道:“《中篇小说选刊》不仅起到了反映和检阅我国中篇小说创作成果的作用,而且推动和促进了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在培养作家方面,也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