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美术类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的设想——以八大美院学报融合出版为例

2018-08-24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作 者】徐盛:湖北美术学院
 
  【摘 要】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出版持续升温,美术类学术期刊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分析媒介融合出版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介绍八大美院的九本学术期刊出版现状以及遇到的瓶颈。为了打破传统媒体对视觉艺术“观看模式”之壁垒,转变办刊思想,创新美术类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探讨建立一个以八大美院为学术依托的媒介融合出版平台,进行九大学报间的学术资源、传播渠道、经营管理、读者互动等多维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美术类学术期刊; 媒介融合; 八大美院; 出版模式
 
  21世纪互联网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产业的异军突起,使传统期刊出版的传播模式、出版介质、出版流程、受众群体、发展理念等受到了巨大挑战,数字化和数据化给传统学术期刊带来挑战和威胁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强大的发展后劲。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背景下,媒介融合出版持续升温。《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等先后出台则进一步说明,高校学术期刊的媒介融合出版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美术类学术期刊更应顺应时代发展,顺应学科发展,提出适合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高校学报出版模式和理念。
 
  一、媒介融合出版理论研究现状
 
  “融合”概念最早被引入到新闻传播学领域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对媒介融合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王学文等为代表,他们不仅将媒介融合的概念引入中国,而且还从“微观、中观、宏观和大传媒四个角度将国内外关于媒介融合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媒介融合的进一步认识——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是媒介融合所包含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此外,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熊澄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赵元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戴元初等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视野对该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使之被纳入到更多的学术视角和更深入地探究。关于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1)“顶层设计式”的学理性思考,如朱剑的《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和《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为中心》、陈学智的《高校社科学报新媒体传播的冷思考》;(2)从宏观角度对传统期刊在新媒介环境中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如朱剑的《我国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兼论学术期刊改革的目标与路径》、桑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在线学术平台?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之未来构想》、梁小建的《媒介融合中学术期刊的功能缺失与应对》、李贞《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讨》、倪燕燕等的《媒体融合与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浙江大学学报为例》、熊觉的《我国高校期刊出版的融合发展研究》等;(3)从编校、营销等具体业务的角度分析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如桑海的《学术编辑:学术传播新模式的灵魂——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和“域出版学术平台”为例》、于殿利的《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史春薇等的《3G时代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实现远程校对的可行性研究》等;(4)分析新媒体对传统期刊受众行为的影响,如郑筱梅《移动终端对科技期刊阅读行为模式的影响及策略》等;总体而言,当下关于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多零散而不成体系,而落实到高校美术类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则几乎没有。
 
  二、中国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实施现状
 
  为适应数字期刊、融合出版大趋势,我国学术期刊在融合出版实践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方式:(1)通过把传统纸质期刊转成PDF、网页等形式的电子期刊,再依托自身的网站平台进行传播;(2)依托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或数字化图书馆,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和维普在线等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与之展开期刊数字化出版、优先出版等合作;(3)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各种APP开发与应用,微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公众社交平台的学术信息传播或自我推广,一部分内容为基于纸本期刊的数字化发布,另一部分为适应移动客户端用户而新增的内容或对纸本期刊的内容延展。在媒介融合实践方面做得相对突出的单位主要以《浙江大学学报》群、“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为代表:《浙江大学学报》群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初现,其融合出版路径主要有微信公众平台、HTML超文本阅刊、单篇文章的二维码延伸阅读、网络刊号等;“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主要通过成立联合编辑部,利用数字平台选编文章和数字化重组,借用网络和手机推送等全媒体手段传播学术信息,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网络学术平台。就目前的大形势来看,无论是哪种方式,基本都是将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纸本期刊进行数字化编辑,通过网络重新或优先发布,或者打包成数据库出售,这些做法更多属于出版数字化的过程,其传播的内容本身与纸本期刊的内容相差无几,只是改变了传播手段及观看方式,仅仅为基于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出版模式的变革。基于前文提及蔡雯等学者对于媒介融合的理论认识,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应该是从选题策划、信息采集、组稿、编辑、审稿到出版发行等一系列出版流程的全媒体融合。
 
  三、八大美院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是时代任务,又是党的使命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指导意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通知强调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随后,各省市陆续转发了该指导意见,并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国内各大媒体也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融合发展路径,谋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新思路,全国上下新闻舆论出版工作一派新气象。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2017年1月5日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提出:“着力创新工作理念思路,着力深化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拓宽传播平台载体,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上海报业集团、“彭拜”、浙报集团、上海文广相继都在媒体融合全面加速的道路上发展良好,成为业内典范。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美术类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也应顺应学科发展,不失时机地探索高校学报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和理念。
 
  (二)视觉艺术的“观看模式”
 
  需要打破传统媒体之壁垒美术类期刊最显著且最普遍的特点就是作品图片多、图片质量高,而且随着绘画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绘画的媒材、形式、技术的日益丰富,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元,早已不再局限于架上作品的表达,以致于有了我们时常听闻的“绘画已死”“绘画终结”的种种论断。与此同时,美术院校的学科交叉也日益明显,校园里我们也时常看到学生或老师的作品融绘画、影视、装置乃至行为于一体的,很难界定为某个绘种的作品,这种现象在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世界各大艺术博览会中屡见不鲜。此外,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视媒体、动画等专业从创作、审美到观看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3D建模、服装动态展等作品如何传播都是美术期刊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而具体的问题。美术类学术期刊作为美术作品的传播载体,主要为高校美术类师生、科研事业服务,在内容和观看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大形势下,如何打破传统媒体之壁垒,更好地将美术院校中这些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传播出去,更好地满足于读者的观看需求,都需要我们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不断创新。
 
  (三)现有的数字传播受制于人,需要突破传统,得到更好传播和彰显
 
  据笔者调查,这九本期刊在数字出版实践方面,全部都加入了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与之开展数字出版、优先出版、唯一授权出版等合作。这些方式能够将期刊在内容传播速度、频次、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期刊文章往往被分解成单篇学术论文加入数据库,仅能通过原文目录页浏览期刊封面和版权页。此种情况下,期刊的整体特色,尤其是经过精心选题策划的的特色栏目、专题栏目就会受到削弱,成为碎片化信息,期刊本身的整体效应就因此容易受制于人,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彰显。部分学术期刊的内容支离破碎,在展示学科前沿和概貌方面存在严重失语。此时的学术期刊更多扮演的是内容提供商57的角色,而非学术信息传播者。此外,笔者更发现,在这类数据库中,美术类期刊中刊印的大量作品,也很难通过搜索作品名或者作者名找到对应的作品进行查找和研究,单从这一点看,数据库在针对美术类期刊的特殊需求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全,没有针对性地建立作品数据库,如何突破目前的固有合作模式,打破大型数字图书馆的掣肘和缺点,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办刊思想由内向外的转变
 
  20世纪众多高校美术期刊创刊以来,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美术创作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传播本校的科研成果,此时的观念是,学报是高校的“窗口”或“自留地”。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一内向型的保守观念逐渐转变为“为高等教育服务,也要为国内外学者服务,为一切对哲学社会科学感兴趣,有需要的读者服务”的国际化、开放型的学术姿态与学术自信,即全球化竞争的办刊格局。就这九大美术期刊而言,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各自的特色之路,通过融合媒体的平台,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使原有特色更加凸显。由于这九大期刊属同类型期刊,特色之间的交叉地带的竞争必然不可避免,但对比通过平台所形成的集群优势,资源发挥得更充分,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道理告诉我们后者更适合今天的美术期刊的发展需要。它可以引导各刊之间从各自为政转为集约式的抱团共赢模式,通过放大各刊的学术影响力,优先抢占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制高点,虽然不可能成为美国Wiley、荷兰Elsevier那样全球大型的学术期刊出版商,但一旦我们平台的编辑学者能够以学术大局为本位,明确刊物专业的学术高点,达到国内顶尖水平,乃至国际前沿的可能性也不是没可能。四、美术类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现状目前,八大美院共有9本刊物,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世界美术》《美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的《新美术》,西安美术学院的《西北美术》,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的《美术学报》,湖北美术学院的《学院美术》,鲁迅美术学院的《艺术工作》,天津美术学院的《北方美术》,其中有3本为CSSCI来源期刊,4本为中文核心期刊来源期刊,形成了展现各自学校特色,反映我国美术类学科发展的学术期刊群体。这些学术期刊除《美术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创刊以外,其它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创刊,都有二三十年的办刊历史,经过在各自领域长期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各刊都走出了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不仅拥有品牌栏目,同时也集结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资源,在业内也具备一定的口碑和强大的学术影响力。由于大多数学术期刊长期依靠学校或上级拨款来维持生存和发展,一般不需考虑开拓市场、发行盈利等问题,导致品牌意识和竞争策略严重缺失,内在发展的欲望和动机薄弱。面对媒介融合出版的大趋势,这些学术期刊也在努力实现传统突围,在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出版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大部分学术期刊已实现了刊网融合(如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和维普在线等数字出版平台合作),不少期刊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如《西北美术》《新美术》等),还有一些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社交平台进行自我推广(如《学院美术》《美术学报》等),取得了不少成绩,亦积累了一定的媒介融合出版经验,但也存在零散化、形式化、单一化,缺乏互动等不足。因而,笔者设想建立一个以八大美院为学术依托的美术类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的平台,通过该平台进行九大学报间的学术资源、传播渠道、经营管理、读者互动等多维度的深入融合。
 
  五、美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模式设想
 
  前文已经提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应该是从选题策划、信息采集、组稿、编辑、审稿到出版发行等一系列出版流程的全媒体融合。笔者借鉴了“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部分实践经验,结合高校美术类学术期刊特色,设想建立一个以八大美院为学术依托的美术类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出版的平台(后期亦可考虑引进更多美术类专业加入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内容、渠道、终端、品牌等方面的融合,打破校域界限,集中各期刊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品牌资源、读者资源、名校优势,突破原有各单位编辑部,进入一个开放性的网络联合编辑部。在此基础上,初步可以形成以下两种出版模式。
 
  (一)以稿件资源共享为主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美术类专业期刊稿件为核心的内容融合出版模式。在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上,既可以接受来自作者的自由投稿,同时各学报也可以拿出自己组约稿中的可分配、交换的稿件,根据各刊的特色配置最适合的稿件,各刊在获取到适合的稿件后就可以开始稿件编辑加工及后续出版程序了。这种出版模式的前提必须保证刊物特色鲜明,或者是拥有显著的特色栏目,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因栏目重合或稿件适合多个栏目而造成的资源完全公开化。
 
  (二)以学术委员会、审稿专家为主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人才融合出版模式。平台上除了稿件资源共享,各刊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各刊都有强大的学术委员会、知名学者支持,采集稿件并经过初审之后,就可以通过平台分配审稿专家进行同行专家评议和审定,专家组不仅对稿件进行正常的审稿,还对稿件最终的配置具有绝对的发言权。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院校的人才壁垒,还容易发挥将国内专业人才的集群化效应发挥到最大。除了以上两种主要模式以外,还可以考虑进行渠道融合,主要研究探索涉及刊物的传播渠道、业务战略战术以及营销管理的融合。但是都需要把握两方面的原则,一是差异原则,即尽量避免同行之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力争扬长避短,提高期刊布局的合理性;二是优势原则,即作者、编辑、社会信息、经济、品牌等多方面的集群优势。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而是系统性的深度相融。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且国内学术期刊在媒介融合出版上的不成熟以及了解国外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实践情况的困难,要探索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高校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策略,限于人力、物力、技术水平等的有限,实际操作起来是存在极大困难的。但面对国内外传统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和研究在现有基础上的美术类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积极对策,又是我们期刊管理者和经营者乃至相关专家当前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于引导我国美术类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促进我国美术类学科提升更是有益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