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统媒体人才转型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案例分析

2018-08-03 来源:《传媒》
  【作者】文远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研究室主任
 
  近年来,伴随着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传统媒体人才的转型成为一个日益引发关注的话题。在“狼来了”的惊呼声中,一些传统媒体人惊慌失措,也有一些人镇定自若,还有一些人悄然转身,完成华丽蝶变。作为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也与国内其他同行一样,面临着人才转型的困境,并积极探求出路。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境和转型压力
 
  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业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传统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随着以百度、腾讯、阿里(BAT)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行业亟须各类媒体人才,纷纷花重金从传统媒体抢人、挖人。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感叹:传统媒体老是为新媒体培养实习生,刚刚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一两个月就辞职的不在少数。还有相当一批传统媒体的资深采编人才也被新媒体企业高薪挖走。其次,传统媒体现有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面临着瓶颈,难以招聘到新媒体相关的,尤其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岗位人才。近些年,国内各大传统媒体集团纷纷上马媒体融合项目,但在招聘引进新媒体技术开发、产品策划和设计人员等人才时,却常常碰到无人问津的局面。最后,传统媒体吸引、留住现有人才的难度越来越大。与腾讯、百度、阿里等新媒体企业的高薪酬、业绩提成、期权等待遇相比,传统媒体受到体制内各种政策限制因素及广告盈收严重下滑等影响,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以上三点不但对大多数应届优秀毕业生失去吸引力,而且原有人才队伍也军心动摇,蠢蠢欲动,去新媒体企业者有之,自主创业者有之,去国企、高校、政府机关者有之。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和人才储备较早,但同样面临着数量、质量与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目前,集团新媒体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仅有100多人,占人员总数的15%左右。在人才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传统采编人才偏多、新媒体人才偏少,复合型全媒体人才缺乏的情况。熟悉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复合型新闻采编人才,新媒体产品策划、设计、管理等人才依然十分缺乏。在外部引进受困之际,这些亟缺人才只好通过内部转岗、转型培养来补充,但仍然难以满足媒体融合发展需要。
 
  让传统报业采编人员“触网”,探索内部人才转型
 
  多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打破人才固化模式,让传统媒体的人才主动向全媒体人才转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便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制定了“人才引进十年规划”,随后又实施了“跨世纪人才战略”。人才引进以高校招聘为主、社会招聘为辅,以“房补”“车补”等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吸引了高素质名校毕业生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各类媒体人才800多名。经过20年的人才积累和储备,作为地方新闻单位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其人才队伍却呈现出“五湖四海”的特点和“国际范”,有人形容是名校毕业生多、博士等高学历多、复合型人才多等“三多”优势,涵盖了采编、管理、经营、技术等多方面的人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名校荟萃,而且不乏“海归”人才。这种人才济济的场面,在地方新闻单位中十分罕见和抢眼。
 
  首先,让采编队伍提前“触网”,是探索内部人才转型的一个思路。1995年,《广州日报》电子版在我国地方新闻媒体中率先上网,1999年创办的大洋网在全国率先推出网络数字报纸,也是首批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具有新闻刊载资质的少数新闻网站之一。2007年,《广州日报》在国内成立首家滚动新闻部,实现24小时全天候跨媒体、全媒体传播。2014年年底,又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央厨房式”的集团中央编辑部。通过这些媒体融合的举措,让现有采编人才逐渐掌握全媒体采编技巧,初步树立互联网思维。用一句集团上下熟知的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让自己的采编人员触触网,练练手,至少知道新媒体是怎么回事”。
 
  2013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台《全媒体发展规划(2013-2015)》,提出在集团层面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适应新媒体发展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做好全媒体相关培训工作。2015年年底,又出台了《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15-2017年)》,对新型媒体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进行详细规划。规划和方案促成了集团人才队伍向着媒体融合方向的渐进式转型。
 
  其次,让原有的报业采编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转型去做上市公司,去市场经济大海里“冲浪”,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探索人才队伍转型的另外一条途径。2012年6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实现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人员整体划入上市公司粤传媒。在这次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原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足球报》《篮球先驱报》《老人报》《广州文摘报》《羊城地铁报》《新现代画报》和大洋网等子报子刊子网的采编人员也整体转型到了上市公司,身份由事业单位员工转变为上市公司企业员工。这种身份的转变,将传统媒体人才推向了报业市场竞争的第一线。由“吃皇粮”“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人员转变成自负盈亏、多劳多得的上市公司从业人员。虽然短期内有阵痛,但经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原来习惯“等靠要”的传统媒体人才在市场中练出了生存本领和技巧,对新媒体转型和全媒体探索也已经习以为常。
 
  除转型到上市公司的人才队伍外,目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员工总人数700余人,其中,采编人员约500人,占比70%;行政管理人员占比15%;技术人员占比3%;其他人员占12%。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250余人,占比约38%;36——45岁250余人,占比39%;46——55岁130余人,占比约20%;56岁以[来自WWw.lw5u.com]上近30人,占比约4%;管理部门平均年龄42岁,采编部门平均年龄37岁。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学本科学历占比超过5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过25%。从职称分布来看,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40多人,占比超过6%;中级职称110人,占比17%。专业化、年轻化、复合型、高学历的趋势较为明显。
 
  最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努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如1998年3月,该集团被批准成立了工业战线以外的,也是我国新闻界第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英国汤姆逊基金会建立合作协议关系,共同举办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闻传播和媒体管理课程培训班。2013年,在全国新闻媒体中率先实施了采编专业人员职业晋升工作,为集团采编人员成长另辟蹊径,通过设置不占干部编制的首席记者、资深编辑、主任评论员等岗位,极大地促进了[来自www.lW5u.com]优秀人才成长。此外,集团还建立健全全媒体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记者编辑由向纸媒供稿,转变为向“平台”供稿。并将原来较为单一的纸媒考核办法升级换代为“纸媒+新媒体”的全媒体考核办法,鼓励集团各个岗位的采编人员除了向《广州日报》供稿,还积极向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供稿。同时,为鼓励采编创新和传播观念革新,还设立了“新媒体创新奖”,对新媒体传播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的团队和员工给予重奖。为了解决集团管理岗位行政职级、编制不足等问题,目前正在着手开辟集团管理人员职业通道。用通俗的话说,拿些“内部粮票”出来激励优秀员工。
 
  总体来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人才队伍在媒体融合和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得相对稳定,人才优势成为集团探索媒体融合的一大核心优势。不仅人才储备较充足,拥有大批具有丰富采编、经营、管理经验的“老媒体人”,而且人才队伍日趋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较强,不仅在内容采编、活动策划、经营管理、品牌推广等传统业务方面有优势,而且由于涉足新媒体领域较早,人才队伍对新媒体业务相对熟悉,对新媒体的冲击有着较强的“免疫”能力,在跨媒体开拓方面能够轻车熟路、捷足先登。因而业内有人戏言:“同城许多传统媒体的人才是走马灯似地换,成了新媒体人才的‘黄埔军校’,而《广州日报》却岿然不动,岁月静好。”
 
  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从全国各大知名高校招收了一大批优秀应届毕业生和亟须的高层次人才,涵盖采编、经营、管理、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而尤以全媒体采编等与媒体融合息息相关的专业为主。这些年轻富有朝气的新员工,给传统媒体集团补充了新鲜血液,也拓宽了工作领域的新视野,增添了新活力。这些新员工的工作岗位,有些是为报业媒体融合量身订做的,如中央编辑部、“两微一端”发稿平台、网络页面编辑、微信公众号运营等;有些虽是传统报业岗位,但却要求他们在新媒体生态和互联网平台下进行采编发的各项工作,如主持移动客户端的专栏,撰写雅俗共赏、卖萌有趣的网文,拍摄无人机视频,开发移动互联网轻应用,制作VR全景纪录片,推出H5专题,等等。
 
  通过对近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进员工的相关数据分析和跟踪回访,发现存在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聘到传统媒体行业的人数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投送简历和参加面试的人数比前几年大幅减少,而且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例如,201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招收的应届大学生中,七成为女生,三成为男生。二是虽然跟其他同行比较,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近年的员工离职率偏低,但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离职人员以进入集团工作5年左右和35岁以下人员为主,而这部分人是集团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三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传统报业集团的人才需求、人才结构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懂采编,而且还要懂得全媒体采编;不仅懂采编业务,也要懂经营和新媒体运营业务,文理皆通、知识结构复合的优秀人才成为“香饽饽”。但近几年,通过招聘尤其是校园招聘的员工绝大多数偏文科背景,文字功底很深、文笔好,但却欠缺数据分析、营销策划、全媒运营、编程搜索等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综合发展能力。
 
  实施人才兴企战略,让人才汇聚效应显现
 
  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早在2012年制定的《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纲要》里就提出实施人才兴企战略,让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较大提升,人才汇聚效应显现,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提高。还提出,要遵循“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核心理念,在推进集团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员工成长和工作生活条件,增强员工幸福指数。这些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层充分认识到,在媒体融合的全新趋势下,传统报业集团要发展、要振兴,最终还是取决于有一支敢闯敢拼、又有新闻理想和情怀的人才队伍。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在探索融合发展条件下的人才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符合新媒体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人才管理和考核机制。探索“股权激励”“激励基金”,尝试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等灵活多样的资本管理和企业员工激励方式。通过新媒体项目孵化机制,激励员工新媒体创业,推动集团人才创新体制的建立。
 
  此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还将加大新媒体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尤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人员双向流通渠道。建立统一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创新激励和项目孵化等机制,培育和激发员工创业创新意识,建立自上而下的能力学习和培训体系,培养新型媒体人才队伍。于是,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016年、2017年的高校校园招聘H5和海报上,我们惊奇地发现,一大批前几年闻所未闻的岗位出现了:音视频编辑、全媒体采编、数据分析师、互联网平台开发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网页美工设计、前端开发工程师等。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负责人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我们将不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满足人才职业发展与个人实现的需要,让人才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