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提出 新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六大对策

2018-08-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孙海悦
  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7071.9亿元,呈现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7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对数字出版产业的问题与对策作出解析。
 
  对策一:把握新时代产业新定位。
 
  多年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报告》认为,在新时代,数字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动能,要立足新时代的发展新起点,把握新定位,在追求产量和流量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以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广阔的视野、更高远的思想境界,加强内容导向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持续强化导向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新时代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对策二:持续推进转型融合向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是“十三五”时期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对于持续推进转型融合向高质量发展,《报告》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持续推进融合发展实验室和数字出版新型智库建设;运用新技术、新媒介,不断寻求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突破口;持续完善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结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生产、运营、管理的全面优化;充分借助资本力量,创新发展方式,激发转型升级动力;大力推进走出去,持续创新走出去有效方式,以多元化版权运营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策三:进一步增强优质内容供给能力。
 
  《报告》认为,在知识付费浪潮下,推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强化精品意识,以更高质量的数字内容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单位要建立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将社会效益纳入出版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数字出版精品生产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注重内容创新,推进内容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提升原创内容生产能力,加强主题出版,丰富数字内容的文化内涵。
 
  对策四:着力提升运营服务能力。
 
  《报告》提出,出版单位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创新运营机制,做到精细化管理;运用技术化手段,强化产品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效果。
 
  《报告》认为,出版单位要不断强化用户服务意识,建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关联和利益契合。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塑造品牌个性,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通过多元方式强化用户心目中的品牌印象。
 
  对策五:努力打造精品IP。
 
  当前,IP运营模式已基本成熟,IP生态初步构建。
 
  《报告》认为,随着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迅速发展,亟待构建数字内容IP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优质IP挖掘、孵化、生产、培育、安全转化、精品化打造的良性机制。为此,应强化IP发现机制,摒弃急功近利心态,对IP开发进行规划,建立IP价值评估标准、IP评估模型。
 
  对策六:健全行业分类和统计指标体系。
 
  《报告》指出,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数字出版的范畴与边界,科学界定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健全数字出版行业细分类别,并构建科学、完善的数字出版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应明确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及相关概念,确定相关术语规范;明确数字出版的市场主体结构和影响因素;明确统计对象和统计方法,建立健全数字出版统计指标,构建统计模型;建立动态的统计机制,以适应数字出版快速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