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沪澳联手填补民族文学版图空白点——《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出版记

2018-07-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子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近20年来,澳门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美食美景、经济繁荣等都渐渐为内地人民所熟知,只有它的文学,似乎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被不久前出版的《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所填补。
 
  “澳门虽小,却是祖国文学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文学工作者,有义务把这缺少的一块补上,让读者对澳门文学有一个正确直观的认识。同时,明年就是澳门回归20周年,《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的出版,也是杂志社为相关活动准备的预热之举。”《上海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张予佳说道。
 
  《上海文学》:
 
  澳门文学是一股清流
 
  文学是澳门的一股清流。澳门自开埠以来,文学传统就一直延续着。无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还是名震西方的葡语大诗人贾梅士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回归以来,澳门更是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和知名作家,《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此次共刊登了24位澳门当代作家的作品,是国内文学期刊首次对澳门文学中坚力量进行全方位展示。
 
  《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虽然不过百页,却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展卷而读,很难不被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爱国爱澳情怀所感动。就文章风格而言,多数为隽永之作,有白水鉴心之美,虽无巨制鸿篇,却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令人齿颊留香,不忍释卷。这次特刊刊登的作品,都是由合作方——澳门《艺文杂志》杂志社社长、西安市政协委员刘阿平女士精心挑选的,能够代表澳门文学最高水平,且是充满正能量的精品佳作。
 
  “文学有什么用?”在《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卷首语上有着这样的设问。“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100年前,梁启超这样回答。在这本特刊上,并没有刊登一篇历史题材的作品,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24位作者就像24位穿越时空的向导,作家邢荣发带着读者在路边食肆品尝飞沙走奶、广府面那百年不变的味道;或者在黄昏,领你深入渡船街的小巷,去领略作者沉降的青春;再或者在下午5点半,在澳门的公共汽车上,看一对老夫妇如何共享一粒软糖,想象着他们年轻时的样子……一帧帧生活记忆,最终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民间风俗画,让人看到了一幅澳门的“清明上河图”。
 
  无疑,这本特刊的编辑是充满匠心的,甚至说是苦心孤诣也不为过。这其中不仅有《上海文学》编辑们的努力,也离不开澳门文学界的襄助。特刊策划和编辑期间,《上海文学》始终与澳门文化局和澳门最大的文学期刊《艺文杂志》保有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刘阿平还撰写了编后语《文学照亮我们身上的黑暗》。应该说,这次特刊的成功面世,凝聚着双方文学界同仁的心血,是一次沪澳联手的合作典范。
 
  澳门作家:
 
  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出版以后,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学读者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很多人真的是通过特刊初步认识到澳门也是一块文学热土,改变了澳门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
 
  《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的出版也赢得了澳门作家和文化界人士的一致称赞。澳门笔会理事长林中英希望能与《上海文学》加强合作,借助这一平台让内地读者更多地了解澳门文学,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学来认识澳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对澳门文学界产生了正向积极鼓励的作用,澳门著名诗人、澳门大学教授姚凤就表示,这次《上海文学》与《艺文杂志》的联手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让他们看到了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潜能。澳门虽然是一个小城,却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多元文化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多年来,多元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创作的宝贵题材,需要去耐心地观察和思考,把这些题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来、点亮起来、传播出去,不让这些宝贵的元素从眼前流逝。
 
  澳门是一座小城,文学市场逼仄,文学期刊发行量有限,始终是困扰澳门文学发展的瓶颈。在澳门文学界看来,要特别感谢《上海文学》给澳门作家这次展示的机会。两家杂志社合作办一期澳门特刊,还特意为此增加印量,十分用心。
 
  愿景:
 
  未来合作有无限可能
 
  “《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的出版让澳门文学得到了一次在内地读者面前全景展现的机会,但这不是唯一的机会,很快《上海文学》还会与澳门作家开展新的合作。”张予佳表示。
 
  张予佳说,长久以来,澳门作家和作品在中国文坛占比甚少,乃至港澳地区被夸张地戏称为文化沙漠。其实,近年来,特别是得益于澳门地区回归祖国之后,两地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许多内地知名作家如张承志、贾平凹等都在《艺文杂志》刊登作品,给当地文学注入了新鲜元素。同时,澳门本地也产生一大批知名作家,《上海文学·澳门文学特刊》的出版,是《上海文学》关注文学新现象和新热点,扶植与鼓励澳门文学的成长与发展,展示澳门特区的文学创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他表示,希望今年或者明年,《上海文学》与《艺文杂志》和澳门文学界能够再度联手,如果有可能,下一次的文学特刊可以尝试出版中英文对照版。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澳门文学是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的“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刘阿平表示:“希望我们与《上海文学》的合作能够为可持续发展的澳门文学添一把柴,希望澳门的作家能在不远的将来,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这样不单单是澳门作家在中国文学界有了影响力,更是说明澳门文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