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从论文所配线条图看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功

2018-06-22 来源:《今传媒》
  【摘 要】学术期刊所收录的论文中,为了更形象地表达一些枯燥的数字或变化的趋势,作者会大量使用线条图(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带有坐标轴的图),但并非每一位作者都能掌握线条图的制作规范和要求。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因需要大量接触和处理这些线条图,因此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处理线条图的方法。以某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编辑论文集中的论文为例,统计了由学术期刊编辑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中线条图制作的不规范之处,并进行分类。基于对统计结果中错误类型的分类及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学术期刊编辑处理线条图应具备的基本功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学术期刊编辑处理线条图提供参考。
 
  【作 者】董子源:《建筑施工》编辑部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线条图;处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一、选题的缘起
 
  某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编辑论文集收录的是由高校学报编辑部、期刊杂志社、出版社以及期刊管理部门等单位和个人撰写的有关高校学报和各类学术书刊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的论文的系列丛书(以下简称《论丛》)所刊载的100篇论文的作者,有7名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所署的单位为出版社、高校管理部门或研究所。而从所写内容判断,在7篇作者(特指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下同)所署单位非学术期刊的论文中,仍然有2篇论文的作者是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也就是说,100位作者中有95位都是在学术期刊编辑一线工作的编辑,对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应当是相当熟悉的。然而,就是在《论丛》收录论文所配的线条图(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带有坐标轴的图。同时为表示区别,凡采用矢量图形处理软件生成的由线条及对线条所包围的区域进行填色而形成的线条图,含折线图和柱状图,本文中均称为“矢量图”)中,还是有一些不符合学术期刊规范的地方。
 
  二、《论丛》收录论文所配线条图的不规范之处
 
  在《论丛》收录的100篇论文中,有16篇配了线条图,其中只有2篇论文的线条图是没有差错的,其余14篇中每篇至少有1种差错,具体列举如下:刻度线标在非第一象限的有10篇、缺失坐标轴物理量含义的有4篇、坐标轴轴线或刻度线缺失的有3篇、物理量与单位间用括号而非按“物理量/单位”形式表示的有3篇、因为没有注意到细节而导致坐标轴标签文字部分缺失的有2篇、坐标轴物理量含义表示错误(图1所示)的有1篇,共计共出现差错23处。这一统计结果,应当可以代表当前学术期刊编辑对线条图处理规范实际掌握水平的情况。
 

(a )物理量单位错误(多了“X100”) (b)物理量单位正确
图1  纵坐标轴物理量单位表示错误
 
  另外,在《论丛》收录的论文中,还有12篇论文(不完全是上述16篇配线条图的论文)所配的图片(包括上述的线条图和软件、APP的截图)清晰度不够,导致视觉感觉不好,其中就包括了上述2篇线条图没有问题的论文中的1篇;另有1篇文章中有部分公式字体与字号前后不统一且与全书字体亦不统一(如图2所示)。
 

图2  公式字体字号前后不统一
 
  之所以把图片清晰度不够和公式字体字号前后不统一也纳入线条图问题一并讨论,是出于下列原因:
 
  1.关于图片的清晰度不够的问题,常常与线条图的清晰度不够息息相关。除了纵坐标轴物理量单位的表示错误外,仔细观察图1还可以发现,这张图本身就是直接从软件中通过截取屏幕而得到,而非直接将原软件生成的线条图插入。而这类由于无法获得作者原始线条图的情况,在学术期刊编辑过程中的发生率还比较高。究其原因:部分是因为作者未能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而采用了错误的线条图插入方式;部分是因为作者出于保护自身研究数据的目的,一旦将线条图原件插入论文,如果作者本身未对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加工,线条图又未经过二次处理,熟悉软件操作的人将很容易获得生成线条图的原始数据;还有部分原因是作者使用的是他人所发表的文章中的数据,原始数据和原始线条图己无法得到。鉴于此,在叙述线条图问题的同时,将图片的清晰度问题也纳入一并讨论。
 
  2.关于公式字体字号不统一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期刊排版软件主要有方正集团的飞腾、飞翔、书版,Adobe集团的InDesign、PageMaker,以及在专业的数理公式排版中比较常用的LaTeX。LaTeX和方正书版使用的是命令的形式进行排版,只要使用的命令正确,不会产生公式字体字号的变化;方正的飞腾、飞翔更适合于排报纸及一些图文及版式相对简单的期刊,对公式的适用性并不好;Adobe的PageMaker的功能己经被更新的InDesign所取代,而InDesign对公式的排版的支持也相当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如Microsoft Word,但却是目前在国内期刊社使用最广的排版软件,因此,采用InDesign进行公式排版时,通常会借助专业的公式排版软件进行制作,或是应用Adobe Illustrator进行制作,然后再像线条图一样插入InDesign文件中,但专业公式排版软件由于主要着眼于解决复杂公式的排版,对公式字体字号的编辑功能却是弱项,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把字体字号设置错。因此,在叙述线条图问题时,也将公式字体字号不统一的问题纳入一并讨论。
 
  三、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线条图处理基本功
 
  从对《论丛》所收录的文章中所配线条图的不规范之处所作的统计(下称“统计结果”)可看出,尽管这些文章中大部分的作者都是学术期刊的编辑,但在配了线条图的16篇文章中,只有2篇文章的线条图是没有差错的。而这2篇线条图没有差错的文章中,还有1篇文章所配的线条图的清晰度比较差。也就是说,16篇配线条图的文章中,
 
  只有1篇文章的线条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换言之,编辑自己写作的论文中都有大量不符合要求的线条图出现,由他们编辑完成的期刊中线条图的质量也就未必能保证了。因此,学术期刊编辑线条图处理的基本功便成为了编辑职后培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总结了与线条图处理相关的几项能力。
 
  (一)确认线条图清晰度的能力
 
  论文由作者发来后,必定需要经过编辑初审,当今的作者,所投来的稿件,几乎都是电子稿,因此,在初审时,只需要对线条图区域放大显示,就可以发现稿件中的线条图是直接从软件中导入的,还是从屏幕上截取的,从而确认线条图的清晰度。
 
  有部分作者本身就具备图像学知识并具备对图片处理的能力,他们可能出于避免将直接线条图而导致原始数据的泄露的目的,通过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把线条图转换成了高分辨率的图片。因此不排除编辑在初审时因为没有足够时间来仔细辨别,把这部分图片当成了从软件中导入的线条图,但像这类线条图。因为作者提供的图片已经可以满足后期印刷的要求,即使放过,后期也不会对线条图的清晰度产生很大影响。除此之外,大多数作者即便会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线条图做处理,但只要经过放大,还是可以确定线条图的清晰度是无法满足后期印刷要求的(如图3所示)。
 

(a)直接截屏(质量很差) (b)截屏后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发大(质量较差)

(c)图形软件制作后转换成图片(质量较好) (d)图形软件直接生成(质量很好)
 图3  不同线条图处理方式对线条图质量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由于制作时就已经考虑直接对比同样是以图片格式来进行处理的4种线条图处理方式得到的图片效果,因而图3(d)是将线条图原件直接导入矢量图形处理软件后再导出为图片格式,图像的质量已经有所损失。实际操作中,如果采用的是矢量图形处理软件生成的矢量图作为排版文件,线条图的质量会比图3(d)更好,但图3 (d)即使直接印刷,得到的效果也可被接受。
 
  (二)按规范处理线条图的能力
 
  统计结果显示,《论丛》有线条图差错的14篇论文中,线条图刻度线在非第一象限的就有10篇。在编辑自己撰写的论文中的线条图才有那么高的差错比例的原因,无外乎以下3种:或许是作者不了解线条图刻度线应当在轴内的规定;或许是作者了解这一规定,但不知道应当如何将线条图刻度线放至轴内:或许是作者认为本来就是编辑业务的交流,不需要费精力去处理这些细节问题。从这里到“严谨认真的态度”部分,笔者就分别对这3种情况进行分析。
 
  本节先说第1种情况,即不了解规定,笔者认为这有些不应该。
 
  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严谨、正确地传播知识是第一要务,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通常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而读者通常是从事和准备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学术期刊所收录的文章也是具有专业性和定向性的。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甚至只是作为普通编辑,在“第三次语文混乱”的时期,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对出版物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因此,如果说学术期刊编辑在自己所撰写的论文中都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处理线条图,那么对日常编辑工作中的来稿又将如何做到按规范处理?因此,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有必要掌握规范的线条图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并按相应的规范正确处理线条图。
 
  如果编辑们强调自己真的不知道正确处理线条图的方法,那么只能说明,编辑在入职培训及之后的职后培训时,带教老师以及编辑部的领导们对这些编辑的培训并不全面,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编辑们入职后也一直没有要求自己进行适合自己和对应工作岗位要求的专项学习。对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新编辑入职培训时,学术期刊编辑部的领导和相应的带教老师要加强专项培训,必要时定期组织职后培训,让每一位编辑都能熟练掌握规范要求,按规范进行操作;另外,编辑部亦应当在印后审读阶段,及时收集编辑未按规范操作的案例,实时提醒,必要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干预,以确保每一位编辑都能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规范开展日常工作的目的。
 
  (三)正确使用软件的能力
 
  如果是按“规范处理线条图的能力”部分所说的第2种情况,即不知道如何处理线条图,而导致的线条图差错,则说明作为学术期刊编辑主力的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的编辑,本应当对常规的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相当熟悉,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图3中出现的公式中的字体前后不统一的问题,同样也是由于编辑不了解相关软件如何使用,因为使用得少而不知道如何在专业软件中设置字体字号而造成的。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想先对当前职称评定的硬性要求提一些着法:2017年的专业人员职称评定要求中,不再对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有要求,相关部门大约是出于以下考虑:当前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计算机的普及,需要评定职称的人员通常都具各一定的外语交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再对这两项能力进行硬性要求,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职称申报者的压力。然而,尤其是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其实仍然是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两项能力。不知道如何处理线条图,就是无法正确使用使用计算机,因此,对于编辑,尤其是学术编辑的职称评定,外语和计算机要求仍应当作为一项在行业内的硬性规定。
 
  当前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普遍现状是:由于庞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每个编辑部的人员编制通常很少,往往只有2-3人。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个编辑都要承担多项工作,既要做编辑,还要做校对,甚至还要自己做排版,在融媒体背景下,还有的编辑还需要承担新媒体的维护任务。拥有操作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对普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并非苛刻,今后必将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编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严谨认真的态度
 
  严格意义上来说,“态度”并非“能力”的一种,然而,针对按“规范处理线条图的能力”部分所说的第3种原因,即由于文章本来就是用于编辑业务交流,不需要费精力去处理这些细节,这只能归因于态度问题。
 
  1.《论丛》是一种图书,除了论文的作者几乎都是学术期刊第一线的编辑之外,还有专职的责任编辑对这些文章进行后期的编辑加工,责任编辑在编辑加工时,就应该发现这些问题,并要求作者改正,但事实是,这一个步骤应当是缺失的。同样作为编辑,我们能够理解责任编辑,或许他并非是专业的学术书刊的编辑,不能完全发现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但如果责任编辑也是学术书刊的编辑,那么可以分别归入“规范处理线条图的能力”“正确使用软件的能力”“严谨认真的态度”来一并讨论,不再展开。
 
  2《论丛》所收录文章的作者几乎都是学术期刊编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对他们应有的要求。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始终作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角色,在自己写论文的时候难得“为自己做嫁衣裳”,除了就更加发挥出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之外,是否也更应该珍惜自己在工作之余的劳动成果?虽然说《论丛》只是在行业内进行交流,但不排除有自己曾经或即将服务的作者、读者也正好看到了这种图书,看到了你所写的论文。作为他们,在看到编辑自己都不能正确处理线条图,或觉得你所代表的期刊不够专业,论文转投其他杂志,或觉得连你自己都不按规范处理线条图,又为何要来要求我按规范处理,最终丢的还是自己的脸。
 
  3.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大家心照不宣,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多地不是推介自己的学术科研成果,而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定,不得不发表论文。因此,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把自己论文中的线条图按要求处理,最终交到职称评审专家手中时,专家也会质疑你的真实能力和专业态度,或许职称晋升机会也就此错过。
 
  (五)掌握一定的印刷工艺知识
 
  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出版行业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期刊选择了放弃纸质版本,直接在网上发布。但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学术期刊仍然是采用纸质版本传播的形式,甚至因为需要控制成本,很多学术期刊不得不选择单色印刷,如果编辑不能掌握一定的印刷工艺知识,即使线条图处理得再好,在拿到印刷完成后的版本后,也很容易就发现,实物与屏幕上看到的相去甚远。笔者简单总结了几条与线条图处理相关的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掌握的印刷工艺知识。
 
  1.彩色图的信息容量与黑白图相去悬殊
 
  无论是编辑还是作者,都喜欢使用彩色图,因为彩色图看上去好看,编辑时也好处理,但由于学术期刊大多采用黑白印刷,所以或者在制作阶段或者在印刷阶段,所有的彩色图都需要转换成黑白图。
 
  我们日常使用的显示器和常见图像处理软件,使用的是R(红)、G(绿)、B(蓝)3种颜色的像素点来还原颜色,每种像素点采用8位二进制代码表示颜色,理论上可以显示出约合1677万种颜色。如果是在制作阶段转换为黑白图片(灰度图),只有8位二进制代码表示颜色,则理论上共只可表示256种颜色,相当于是彩色图像信息容量的约1/60000。
 
  而印刷采用的是C(青)、M(品)、Y(黄)、K(黑)4种颜色的网点来还原颜色,通常情况下,每种网点只有0%-100%、间距1%的变化量,而且黑色还是因为青、品、黄3种墨混合无法得到纯黑色而增加的,因此按3色算,共能还原I00X100X100=100万种颜色;如果是只用黑色一种油墨印,则只能还原100个灰度等级,只相当于四色印刷的1/10000,这还没有算上1%-5%、95%-100%的2段网点由于印刷设备的限制无法还原而造成的灰度损失。
 
  另外,由于印刷机本身的特性以及色彩管理的原因,即使是最好的印刷机和最好的印刷机操作员,也无法完全原样还原所有电子稿中的颜色信息。因此,编辑无论在自己写作论文时、指导作者写作论文时,还是进行后期线条图制作时,都需要事先考虑到后期印刷时的颜色还原问题,事先做出调整。
 
  2.印刷后部分颜色信息会丢失
 
  “彩色图的信息与黑白图相去悬殊”部分中提到,由于印刷机本身的特性及色彩管理的原因,印刷过程中会丢失1%-5%, 95%--100%这2段网点大小的颜色信息。如果编辑不具备这方面的预判能力,在图片中颜色较浅的部分会无法印刷到纸上,颜色较深的部分会直接与100%的网点合并而无法分辨。所以在编辑对图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就应当事前把这些问题处理掉(如图4所示)。
 

(a)原始图片  (b)直接转灰度  (c)调整阶调
图4  图片是否进行处理对最终质量的影响
 
  从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原始图片上使用的颜色偏淡,在直接转为灰度后,文字内容已经无法辨识,如果再制版印刷,由于网点的丢失,文字内容将更难以辨识。通过在转灰度之前(或之后)对文字部分的阶调作适当调整,文字的可辨识度得到明显改观。
 
  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文章导读”的文字颜色为橙色,而其余正文文字颜色为青色,但转成灰度之后两者的灰度值相差不大,因此,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对作者所提供的线条图的配色,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以避免由于未事先考虑到,在图片转成灰度后甚至印刷完成后才发现原来两种在彩色模式下完全不同的颜色,在灰度模式下变成了同样的灰度值,造成无法分辨的情况。
 
  3.矢量图的印刷效果要好于点阵图
 
  在对采用图3中的4种不同的线条图处理方式得到的图片的效果进行比较时,笔者提到,即使是用矢量图形处理软件导出的图片,虽然对图片的清晰度影响不大,但与直接将矢量图插入排版文件相比,直接插入矢量图的效果会更加好造成上述区别的原因是:矢量图形处理软件生成的矢量图,使用的是贝塞尔曲线来描述页面上的每一个物体,而任意一条贝塞尔曲线都是可以转换成一个代数方程,因而该图形始终为多条连续曲线的组合:而点阵图中的每一个点(像素)默认为一个正方形,都需要用一个矩阵来进行描述其颜色和在整幅图片中的位置信息,并且由于图像处理软件为了实现人眼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与人眼在真实中着到的图像无限接近,常常需要进行抗锯齿计算,因此软件就会通过插值计算,自动在每个像素的周边增加几个像素,以使线条看上去过渡更自然,却因为牺牲了线条的锐度而造成图片清晰度降低(如图5所示)。
 

(a)未抗锯齿  (b)已抗铭齿
图5  抗锯齿效果对比
 
  同时,由于印刷设备在将电子文件转换为模拟点阵(印刷网点)时,需要用光栅图像处理器(Raster Image Processor, RIP )将原有的图文信息通过页面描述(PostScript, PS)语言转换成网点形式。而PS语言是可以对贝塞尔曲线进行直接解读的,因此,如果在电子文件中使用了点阵图,由于点阵图的分辨率与RIP的网点分辨率不一定成整数倍关系,此时RIP就会对点阵图进行插值计算,以获得最适合的网点大小;而矢量图由于可以直接通过RIP转换为网点,不需要进行二次插值,因而最终的图像质量要好于点阵图。
 
  四、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阶段就可以有意识地检查来稿的线条图是否为矢量图。如果不是,尽可能地与作者联系,请作者提供矢量图,并按以下几类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如果作者不愿意提供原始线条图,担心原始数据会泄露,可以请作者自己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再提供。
 
  2.加果作者不知道如何处理数据或不知道如何提供原始线条图,编辑可与作者约定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由编辑指导作者完成操作。
 
  3.如果作者所使用的线条图为引用他人成果,没有原始线条图而只有点阵图时。编辑可在确认引用源文件无误且作者在文章中已经标引来源的情况下,自行根据作者提供的点阵图,应用矢量图形处理软件制作出对应矢量图。
 
  4.如果作者不愿提供线条图,但所提供的点阵图能满足清晰度要求,且编辑不愿意或不能进行矢量图的制作时,可以使用作者提供的点阵图。
 
  笔者在学术期刊编辑实践中发现,或出于个人表达能力的不到位,或出于个人理解能力的不同,或出于个人在具体应用软件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不同,专业的排版员并不一定能完全了解编辑口述甚至标注于纸面上的图片(包括线条图和其他的矢量图、点阵图)处理意图,因此建议学术期刊编辑可以熟练掌握出版印刷行业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方便在必要时,自己对论文图片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编辑效果和版面视觉效果。
 
  五、结语
 
  笔者曾参与2017年上海地区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审读的工作,在审读中发现,很多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在线条图处理上最大的失分项就是本文所叙述的线条图处理中刻度线画在非第一象限、缺失坐标轴物理量含义、坐标轴轴线或刻度线缺失、物理量与单位间用括号而非按“物理量/单位”形式表示、坐标轴物理量含义表示错误等线条图不规范方面,尽管都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但按照2018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征求意见的《报刊质量管理规定》和《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的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编写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每处计0.5个差错,该期最多计3个差错”“期刊差错率不超过2/10000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2/10000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而目前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审读时,通常抽检3万字,也就是说,只要线条图格式不规范,最多可以计到3个差错,仅这一项,就相当于差错率为1/10000。
 
  学术期刊编辑由于通常学习的是与其所编辑的稿件选题相关、相近,甚至相同的专业,因此对编辑出版学和印刷学的知识较匾乏。尽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到岗2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但很多编辑在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时,只是纯粹地应试,而非真正能把编辑出版学和印刷学的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所以,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在从业后苦练内功、增强基本功,多了解掌握一些编辑出版学与印刷学的相关知识,认真学习领会出版行业的相关规范,并达到融会贯通地将这些基本功应用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完成处理稿件时,在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上不至于发生差错。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