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所面临的角色期待

2018-06-19 来源:《今传媒》
  【作 者】高文心:
 
  【摘 要】近年来,新媒体凭借其交互性强、易操作等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自媒体发展繁荣。同时,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一些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也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中。以“咪蒙”为代表的一批自媒体在2017年年末针对江歌案发布了推送,掀起舆论狂潮,引发社会思考。本文拟通过访谈法探索用户对自媒体、网络大V的看法与期待,借此反思新媒体环境之下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角色期待;媒介素养
 
  本文写作源起背景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舆论场更加宽松,从信息接收渠道看,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分流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调整传统媒体传播思路的同时,如何规范自媒体传播也亟待提上日程。以“咪蒙”2017年的推送《刘某江某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为例,自媒体人能够引发的舆论效应不可小觑。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网络大V们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值得每一个从业者思考。
 
  一、研究说明
 
  新媒体自其出现便以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征受到用户喜爱。因为新媒体的这些技术特征,当前的媒介素养也拥有了更多时代特征鲜明的新要求,它不同于过去简单的从获取到吸收的单一过程,而是增加了选择、理解、质疑、评价、反馈乃至创作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过程。依附于互联网产生的新媒体媒介生态中,用户可以通过内容生产拥有自己的粉丝,扮演自媒体人的角色。随着互动的加强,在很多舆论事件中,用户不仅扮演“受众”的角色,而且成为自媒体的参与者,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留言区正是这样一个用户参与自媒体生产的平台。技术的进步发展最终营造出“全民狂欢”的繁荣景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人人都在讨论,但却不是人人都具备讨论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大V就承担了一定的舆论引导功能。“咪蒙”是国内自媒体广告报价居首位的微信公众号。2015年9月15日发布第一篇文章,到12月底累计推文70篇,篇篇阅读10万+,有些甚至超过100万[1]。
 
本文基于质性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选取十个样本,以“咪蒙”的主要用户年轻人为主,样本年龄在18周岁到35周岁之间,居住地区较为分散,包括:北京、驻马店、溧水、南通、徐州、杭州、武汉与广州八个地区。十个样本中有八人关注了“咪蒙”的微信公众平台,未关注的两人通过其他渠道对“咪蒙”有一定了解并持有自己的态度,这些特点确保了本次调查样本有效性。作为一项质性研究,笔者主要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没有刻意扩大样本数量,在样本选择上考虑到了样本的多元,尽可能地增加样本张力。本次研究的十位样本信息如下:
 
表1  被采访者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居住地区 工作
辛YX 18 北京 学生
吕WJ 21 武汉 学生
高J 35 徐州 老师
后J 23 溧水 文案编辑
黄ZP 23 上海 广告
陈XY 23 杭州 培训机构职员
付CJ 21 驻马店 学生
江LP 21 南通 学生
罗FN 23 广州 营地教育
李CY 20 徐州 学生
 
  二、不同用户关注咪蒙的原因
 
  微信公众平台主打“再小的个体也要发声”的运营理念,随着“咪蒙”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粉丝群和黑粉群也逐渐形成,“咪蒙”的粉丝群形成了极端而多样的群落,“咪蒙”公众号的内容也成为被探讨和分析的议题[2]。结合本次访谈结果,参与访谈调查的十位研究对象大部分对咪蒙持正面态度,认为咪蒙的过激言论只是为了迎合用户的情绪发泄。根据本次调查内容,笔者将受访者关注咪蒙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点。
 
  (一)内容认同者的关注
 
  现阶段,大众对微信公众号关注群体的理解更多还是停留在“粉丝”层面,这是一个表示认同或者喜欢等正面态度的群体。的确如此,“咪蒙”在运营过程中尽管受到很多学界的批评、社会的指责,但始终拥有大批粉丝的拥护,她的推送依然可以被这些喜爱她的粉丝疯狂转发。正如此次参与笔者调查的陈CY所言:“当时我觉得投稿的文章脑洞都很新奇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后来我想那经营这个号的人应该想法也很新奇很有趣吧。她比较善于发现这个主题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也擅长总结,我们往往因为故事就已经内心很受感触了,她的总结再一来,整个人就会觉得就是这样啊。”认同是喜欢的第一步,内容“新奇”“有趣”是用户长时间关注的重要原因。
 
  (二)同行间借鉴学习
 
  有很多媒体从业人会关注“咪蒙”,并不一定是喜欢或认同她生产的内容,而是为了研究微信公众平台营销技巧。在笔者调查中就有一位文案编辑后J表示自己正是为了调查咪蒙才关注的她:“关注咪蒙是因为公司领导很崇拜咪蒙,而我只是想知道咪蒙到底是谁。当热点事件出来后,我会看几个大号的立场,咪蒙的粉丝很多,她的立场影响着太多人的看法。”
 
  像这样为了借鉴学习公众号写作而关注咪蒙的不在少数,在广州做营地教育的罗FN表示最开始关注咪蒙只是因为“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然后我会发现看她的推文的时候,我也会被调动起情绪。现在最主要的是想看她怎么取标题”。为了分享新媒体写作技巧,“咪蒙“曾专门发布文章《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这篇文章一度掀起互联网内容生产者学习的狂潮。
 
  三、社会热点中,“咪蒙”们的社会影响不容小觑
 
  类似“咪蒙”这样拥有大批粉丝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网络大V在突发性舆情事件中,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很值得研究。在江某案中不只是“咪蒙“,还有更多的自媒体加入到了批判刘某的队伍中,以“江某”为关键词搜索微信文章可以看到:《江某用血做了碗馄饨,刘某说好吃》《江某遇害案:刘某,江某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等标题偏激甚至耸人听闻。
 
  在江某案中,“咪蒙”提到的“法律可以制裁凶手”是国家体制里的处罚,而她号召大家“用人性制裁”刘某就是社会非正式的处罚。《新京报》评价这篇推送,说它“更像是一场极具煽动性的演讲。”[3]在本次调查中有一些人就表示了自己对于咪蒙这篇极具煽动性推文的看法,新闻专业的李CY直言:“可能就是因为那篇文章对她由无感变得有些讨厌。我觉得写东西要有底线,她的那篇文章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我的底线是:客观表达观点,不刻意煽动情绪。”
 
  与她同一专业的江LP也表示了自己明确的态度:“在刘某这件事情上,我就是觉得她这么发声是不对的。我觉得在这个问题出现之后传统媒体应该去跟进,他们应该让公众去知道这件事应该怎么样,它在法律上是怎样判决的,而不是这样的情感宣泄。”
 
  然而,同样参与本次调查的吕WJ持有相反意见,她认为:“其实我觉得咪蒙在大多数公众号中还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号。从她呼吁那个江某案那个签名开始,很多粉丝都纷纷在底下留言签名喊冤。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好的自媒体作家,她用文章让别人去跟着关注这种事件,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与上面两种意见相比,身为“咪蒙”资深粉丝的广告媒体从业者黄ZP反而非常能够理解她的言论,他认为:“如果她只是一个个人说出了那样的言论那大家会觉得正义凛然,但是很多人以商业号的角度看她,所以心里会有偏差,觉得她说出这样的话太不负责,但是这就是咪蒙的人设。她的人设要求她说出这样的话,这个长期看咪蒙的人应该会很容易理解。”
 
  但实际上无论公众对“咪蒙”的态度如何,“咪蒙”作为一个粉丝近千万的自媒体人发布“我不会跟对方讲道理,我会杀人”的言论,其合理性已经引起业界广泛讨论。
 
  四、不同群体给予网络大V的社会期待趋同
 
  最新《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2016年泛媒体类公众号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公众号中占比最高的类型。而在微信蓬勃发展的背后,大多数个人微信公众号只是作为自媒体群体中庞大分母的一份子,公众号红利期下的高盈利额只有极少数拥有超十万订阅数的“大V”号,才能分得一杯羹[4]。正如许苗苗所说:互联网大浪淘沙,各式各样的奇人、丑人都有机会被翻卷到潮头浪尖,无数新媒体明星速生速朽,却并非毫无意义[5]。这些事件不由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怎样的自媒体才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他们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
 
  在“你认为一个大V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这个问题上,十名调查对象达成了一致,他们都认同一个网络大V应当承担起自己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不应该说出“错误”的话。现在一线城市工作的黄ZP对于这些网络大V的发言评判有自己的标准“不出于恶意,不传播错误观点。”现在杭州某教育机构担任培训员的陈XY认为一个正面的网络大V应该做到:“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树立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和平的形象与作风。如果可以将虚化的影响力实体化,对一些现象对一些人群有实在的帮助和发声,那就更好了。”
 
  五、结 语
 
  一个拥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应不应该对这些重大社会事件发声?应该如何发声?本次研究仅仅依靠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不够细致深入,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更为细致的研究。网络大V们在发声前需要明确自身言论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反响,这正是他们利用社会关注获取资本所应承担的责任。受众的层次水平有高有低,他们应在经过求证的基础上发声,而不是凭借激化情绪来博取关注,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传播者对受众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不论愿不愿意,社会责任都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他们不仅是网络大V,更是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的关注成为社会的关注,他们的气愤也会成为社会的气愤。
 
  参考文献:
 
  [1] 陈小英.“咪蒙”的红与黑——从咪蒙爆款文章看其价值观[J].新闻战线,2018(3).
 
  [2] 赵宇佳.自媒体粉丝群落的“狂欢”——以“咪蒙现象”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
 
  [3] 新京报评论.江歌案: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N].新京报,2017-11-13.
 
  [4] 彭心怡.解读“大V”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写作策略——以“咪蒙”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
 
[5] 许苗苗.毒鸡汤:速朽媒体中的时代景观——以“咪蒙”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7(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