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技术商还在抢内容,渠道商又来做书,出版业或将面临洗牌

2018-06-19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路遥
  编者按:图书定制、成立策划公司、做内容开发,渠道商对出版产业链上游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新形势下,这种探索还得到了大数据的加持。如果渠道商开始大规模做书,出版业将会发生什么?
 
  最近,博库网的一则招聘信息吸引了商务君的注意。招聘信息显示,博库网络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北京成立了图书公司,正在招聘总编辑以及策划编辑与图书编辑。从出版方向来看,这家图书公司的主要出版领域是少儿类图书、青春文学类图书。
 
  不用多说,博库网的卖书能力业界有目共睹。但做出版,他们到底能不能成功?渠道商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又将给出版业带来什么?请带着你的好奇心,跟商务君继续往下看吧!
 
  渠道做内容策划,并非首例
 
  目前,由渠道主导内容策划,生产图书产品的现象不在少数,而且不仅是电商,实体书店也很活跃。多数渠道商会在试水阶段选择合作定制模式,比如,今年动作频频的西西弗书店。
 
  今年2月,商务君撰写过一篇关于西西弗书店与译林出版社合作定制的图书《月亮和六便士》的文章。将《月亮和六便士》经过重新翻译编排,加入大量全新插图,并设计具有文艺感的封面,西西弗书店开启了向出版产业链上游延伸的第一步。尽管据知情人士透露,西西弗书店这次出品的《月亮和六便士》销量目前达4万册左右,这只是一个开始。
 
  西西弗方面曾表示:“将在2018年继续与出版机构合作,策划出品符合西西弗调性的图书。未来的合作方式暂时仍以定制或合作出品为主。图书产品的类型上,会考虑西西弗一直比较擅长的领域,比如文学、童书等。”西西弗书店母公司重庆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六个子品牌中,“推石文化”(Twinstone)就是专门面向出版的子品牌。可见,西西弗对于内容策划的尝试将会继续,至于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那就看西西弗自身的水平了。
 
  无独有偶,淘宝网第一家五皇冠书店、天猫图书类目专营店前五大卖家“悦悦图书”于今年3月在北京成立了出版中心,经过一轮“招兵买马”后,将根据读者需求和产品的具体定位与出版社达成合作,策划图书选题,同时推出音频、视频等知识付费产品。
 
  “悦悦图书”这种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的模式就显得更“高端”了,不仅聚焦图书策划,连时下大热的知识服务领域也想试试深浅。
 
  看上去,今年渠道商涉足图书策划的热度还挺高涨。其实早些年,渠道商也曾频繁试水上游业务,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如今的“卷土重来”只能说是时代变了。在新形势下,坐拥大量读者资源的渠道商当然不可能浪费自己的大数据积累,不依托于此“做点文章”好像都对不起那些常来买书的用户。
 
  有大数据就能做产品吗?业内观点不一
 
  有业内人士说,“做零售的人都有自己策划一本书的冲动。”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冲动理解为对出版的情怀和对读者的责任感。但若正儿八经地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我想做。”抛开情怀因素,渠道商在卖书的过程中,看到单册图书销量蹭蹭往上涨,心里难免会有点波动,“这样的产品我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第二,“我得做。”当下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图书电商,都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实体书店自不必说,图书电商在连年增长的营收之外,利润其实并没有很可观,有的甚至一直在亏损,不得不通过其他业务实现反哺。平台型电商可以用3C、服饰等利润率高的品类补充图书,图书电商就只能在出版产业链里自己找补了,内容策划无疑是个还不错的选择。
 
  第三,“我能做。”一直以来,渠道商比出版机构更直接地面向读者,更清楚地知道什么书好卖,也更直观地了解读者对于一本书的看法。这些大数据及通过对其分析可得到的结论,往小了说是生产与销售环节做出决策的根本依据,往大了说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助推器。背后有这样一个大数据“宝藏”,渠道商自然而然地可以形成对内容策划的意见,且这种意见多数时候能够得到现实的佐证。
 
  这样看来,渠道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似乎非常有优势,也确有业内人士认为,之前的失败只是因为“不合时宜”,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当当、人天书店等电商、馆配大鳄的内容策划业务已渐成规模,有经验可循。渠道商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以及较强的读者黏性,是可以策划出市场销量不错的图书的。比如当当,其小当当童书馆凭借精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策划出来的产品的确很成功,在内容质量比较有保障的基础上,加上当当自身平台的推广能力,这些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
 
  但也有出版人认为,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渠道就是渠道,不能因为与出版机构定制了一些销量不错的产品,就盲目乐观。在策划图书、编辑加工方面,出版机构长年累月形成的积淀是渠道商难以企及的,尽管渠道有自身的优势,但他们做内容策划未必能成气候。
 
  渠道商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将给出版业带来什么?
 
  暂时搁置正反这两种观点,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仍然只是部分渠道商的尝试和探索,出版业的现状将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在可预见的未来,尽管有其他渠道分食,出版社仍将始终围绕主业,策划、生产优质内容,并秉持着开放的心态开展合作共赢。但如果这种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广泛推广开来,出版业或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将对内容生产的上游产生极大影响,出版机构的作者资源、内容优势将受到严重威胁。在音频产业、知识服务大行其道的当下,作者、内容以及人才已经在向相关的技术平台倾斜,如果渠道方也在其中分一杯羹的话,出版机构在被技术商裹挟的同时,还将被渠道商裹挟,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另一方面,将重塑产业链,对整个行业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洗牌。出版产业链本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下,内容生产及分发流程已经出现了变化,作者-出版社-渠道或平台-读者四者之间的平衡正在逐渐被打破。对纸质书没有执念的作者完全可以通过渠道或平台直接抵达终端用户,即便是希望著书立说的作者也可能仅将纸质书出版作为传播知识或文化传承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在图书策划出版这件事情中的优势可能就只剩下书号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