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用大数据理念推动出版供给改革

2018-06-15 来源:《中国编辑》
  【作 者】徐小立,谢征: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出版行业供给改革的思路之一是采用大数据理念,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出版行业"三去一降一补"。建立出版大数据体系,将有助于改善出版行业供求关系,并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而建立行业性数据体系、重视行业数据应用、发挥企业有效作用、建立研用一体的采用机制、形成面向未来的基础工程等,是建设路径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大数据;出版;供给改革
 
  解决行业经济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是从扩大需求入手,刺激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优化供给结构。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对各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从出版行业来看,出版供给侧确实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改善。而改善这些问题的“钥匙”之一,就是正在推行的大数据理念和以此为指导的行业实践。在出版行业,真正对全行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大数据体系尚未建立,而在建立这样的大数据体系过程中,必然会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出版供给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出版行业的行业供给还有待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去产能。产能问题实际上涉及出版产品的结构。近年来,一方面出版物品种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优质出版物并不充足。这实际上体现了出版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供给并没有完全适应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图书跟风出版、同质化严重;品种过剩,库存增长快;数字化出版转型未形成有效供给;出版集团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出版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要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应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把不适应市场的选题进一步压缩,使适应市场的精品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提高有效供给。
 
  去库存。图书库存问题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库存图书过多,不仅造成产品积压,也对整个行业的经济指标造成影响。资料显示,2004年以后的10年间,出版业库存只有2009年出现过一次下降,其余均呈上升趋势;2014年,出版产业纯销售额777.99亿元,库存为1010亿元,形成倾斜严重的倒挂;2015年,实体书店上架图书动销率仅为20%-30%。高库存是出版供给不能适应消费需求最直接的表现,体现的是图书供需之间的直接矛盾。反映出供求方对需求方不了解、对市场把握不充分等情况。去库存由此成为出版供给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去杠杆。国家经济部门、财政部门提出的“去杠杆”,是指减少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投入。就出版行业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逐步减少政府直接投入。因此,对于以财政资金撬动的工作,应找寻合理路径,增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减少财政投入风险。在政府相关部门推进的出版改革项目中,应积极实践与社会资本的结合,为去杠杆莫定基础。
 
  降成本。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一方面要靠扩大市场、增加销量;另一方面,对于成本的控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出版行业成本增高已是明显事实。传统出版印刷纸张成本上涨,人力资本等成本增加,已成为发展的难题。数字出版正处于转型升级期,新技术的研发成为重大投入。这些都迫切需要有效的管理,科学的投入方法,合理完善出版企业成本结构。
 
  补短板。从出版供给来看,在出版生产领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在行业层面,还缺乏支持供给结构调整的行业性数据,这就给企业在选题决策、生产流程控制等方面对接市场需求、提高科学服务水平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传统媒体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市场推广模式的研发,都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推进各环节的协同功关,降低企业内耗。
 
  总体而言,出版行业的供给改革,是在对生产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面向消费需求和产业升级进行的必然调整,是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消费需求为推动力,进行的深层次改革。这种改革不仅要探索出版行业的新技术,还要探索新技术在出版行业新的应用和推广模式,从而促进出版经济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新增长。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大数据理念与出版供给改革相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大数据理念对出版供给改革的重要意义
 
  自从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大数据成为深入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采集终端,把行业性的科技研发数据收集起来,更关键的是将用户行为数据集合起来,从而为行业企业研判用户行为、提供产品,进而扩大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应用过程中,因为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的高度结合,又使得大数据本身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的重要推动力。
 
  以上两方面对于出版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对于消费需求的适应来看,大数据的作用方式,是提供行业生产和消费相关的行业性整体数据,从而为出版企业所用,帮助他们在选题精准度、出版物形式、出版营销等方面下功夫,建立面向消费市场需求的生产体系。这就是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改变出版行业的供求关系。从大数据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来看,目前,出版行业正处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实现媒体融合的重要时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出版生产进行改造,实际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动力。大数据提供的技术数据将为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而大数据提供的行业性消费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将为出版企业面向市场研发新产品、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结合、研发针对消费的技术应用等,提供有效支持。
 
  但在当前,出版业的行业数据却是存在较多缺陷的。一是缺乏行业性的用户行为数据。如全国出版物流通情况的反映平台、全国同类选题出版物的归类分析平台等,这些其实都是在移动媒体环境下有效进行出版物选题策划的重要参考。一旦形成这样的平台,无疑将为有效的出版选题、更加贴近市场的出版策划、依托市场而形成的出版营销等,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二是缺乏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数据。如对于新的数字出版技术,各家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平台、产品创新路径、技术应用形式等,缺乏全面的跟进和记录。在数字出版这一全行业都在探索的创新工程面前,如何避免重复投入、重复研发,实现行业性的技术共享,有效实现行业内的探索分工,需要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数据系统作为支撑。以上两点,都将为出版供给改革提供重要动力。行业性的用户行为数据,将直接服务于出版生产,是出版生产“调结构”的重要方面。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数据,将间接对出版生产起到促进作用,是出版生产“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
 
  因此,依托大数据理念,对出版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宏观来看,推动出版行业大数据发展,应该是国家基础设施服务的重要方面。出版行业的大数据发展,不仅仅对出版行业有利,同时对其他行业运用知识积累、推动技术进步与持续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从国家基础设施服务的角度,来理解出版行业大数据的发展。从中观来看,出版行业大数据发展,是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利器。在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形成有效面对市场、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进步的全行业转型?在当前的环境下,采用大数据建设,是一条可以依托的路径,这对于全行业而言,是一个重要机遇。从微观来看,出版行业的大数据发展,将有利于单个出版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出版企业做大做强,为出版企业科学决策、有效生产与营销,捉供重要动力。
 
  三、用大数据推进出版供给改革的基本构想
 
  用大数据建设推动出版供给改革是一项应该积极开展的工作。具体推进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建立行业性的数据体系。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进行业性的出版体系建设,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动的“出版发行数据共享与应用工程”、CNONIX标准等,都已经在逐步建设中。而国家新闻出版大数据应用工程的总体布局,将分解为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新闻出版产品样本数据应用、新闻出版业元数据应用、出版发行数据共享与应用、知识服务大数据应用等一系列子工程。相关工程将重视基础性数据平台的建立,整合行业资源,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建设行业性的数据平台。可以看到,当前政府部门对于行业性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十分重视,也正在推进行业性数据的相关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不应当仅仅是政府的工作,应该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充分发掘政府、社会资本、出版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在行业性数据平台建设中体现各自优势、发挥应有功能,才可能让行业性数据平台成为真正贴切、有效的平台。
 
  重视行业数据的应用。在上述行业性数据平台建成之前,对于行业数据的应用很可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所有的出版企业,应该从现在开始,就着力培养数据使用的意识。在企业出版决策,尤其是选题决策、流通组织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从而提高生产和营销的有序性、目的性、针对性,也就是供给侧对于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当前,出版企业在选题和营销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之一,就是对于行业性的用户行为了解不够充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立的数据系统,将为出版企业了解行业性的用户行为提供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应自觉强化大数据意识,有自觉采用这些数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在供给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三去一降一补”。
 
  发挥企业在数据体系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建设行业数据体系,不仅仅是政府工程,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能。前面讲到,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减少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投入,使市场主体在撬动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行业大数据工程,应当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因素,提高各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如将部分工程项目采用竞标、委托等方式,下放出版企业;建立企业联合体,开展工程技术协同研发;通过工程带动,建立产学研联盟,最大程度动员行业力量等。这些都是可以开展的工作。出版企业作为数据工程在未来的重要受惠体,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中的作用。动员其探索数据运用的机制,以使数据在未来发挥出最大的应用效能。
 
  建立研用一体的数据采用机制。在利用大数据推动出版供给改革过程中,必将出现一些新的具体问题,如何解决新的具体问题,应该建立研用一体的数据采用机制。一方面,在未来应该鼓励出版企业大量采用数据,把数据作为调整和优化结构的最重要来源与依托;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依据数据开展研发,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机制,从而推动供给改革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并把研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动力。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高校、科研机构等的研发作用,建立科研部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解决在调整和优化结构中面临的新问题,从而在依托大数据的基础上,对于出版供给改革,形成持续的有效推动。
 
  为面向其他行业和面向未来的知识服务数据体系打好基础。出版行业的大数据系统,应该着眼于为出版行业发展服务,成为本行业中出版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发展的有效数据支撑,成为服务本行业的基础性服务平台。与此同时,作为基础性的知识服务行业,作为出版书籍这一基本知识载体的行业,出版行业大数据应该为其他行业的知识积累、归类、索引、传播等做更多的服务工作。出版大数据平台除了建立针对图书基本生产销售指标的分类分析方式,还应该预留针对不同行业的知识服务分类分析指标和体系入口,为方便其他行业进行知识积累和发展打下好的基础,从而使数据平台真正成为基础性的知识服务工程。出版大数据作为为未来出版业服务和国家基础设施服务的平台,应该具有充分的前瞻性,预留面向未来的扩充发展空问,在数字出版等新型的出版形态中设计更多的数据采集单元和采集渠道,以及扩展接口,真正使数据工程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工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