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Acta Materialia的办刊之道及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

2018-06-15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关键词:Acta Materialia;《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办刊实践;影响力;学术质量
 
  作 者:罗艳芬,刘冬,罗东,迟美,黄春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 要:【目的】探索材料冶金领域国际一流期刊Acta Materialia的办刊策略,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Acta Materialia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库统计,分析了Acta Materialia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学术威望的原因,总结其办刊特色和运行机制,得出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MST)的办刊实践中。【结果】坚持办刊特色和内容高质量的方针、全球化的办刊视野和编辑出版分离的办刊模式是Acta Materialia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将其运行机制应用到JMST的办刊实践中,编辑出版分离、缩短稿件发表周期、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和建立国际专业的编辑体系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JMST的办刊能力和期刊影响力。【结论】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将国外优秀期刊的成功办刊模式和经验应用到办刊实践中,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对优质稿件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期刊影响力,打造国际精品期刊。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科研水平、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使命。纵观世界科技期刊发展史,期刊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体现科技实力和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其中大批高质量论文却发表在国外知名期刊上,该现象主要归咎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较低,缺乏国际显示度,在国际科学技术交流甚至国内的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六部委联合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科技期刊服务创新力。在此措施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虽然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速度相对较快,但仍远滞后于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速度。因此,要想快速打造具备较高国际影响力和良好学术声誉的知名英文科技期刊,期刊主办单位必须拓宽办刊视野,大胆借鉴国际优秀期刊的高效运作方式,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院赴欧科技期刊考察团与欧洲知名出版集团就国际科技期刊运行模式和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提出了科技期刊在出版理念、人才建设、数字化建设、出版经营、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建议。石应江等深入美国Science编辑部考察,认为Science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强大的编辑团队、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同行评议团队、朴实的办刊目的以及悠久的办刊历史积累。程磊等认为Cell Research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刊理念和视角,具有较好的国际化基础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被国际同行认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际优秀期刊的成功办刊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为本土期刊的发展走上快车道提供参考。材料冶金学科是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也是中国学术论文产出量最大的学科之一,然而中国材料冶金类期刊的发展水平较低,与我国材料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很不相称,并且我国对材料冶金领域的国际专业期刊的办刊之道鲜有研究。纵观材料领域的多种期刊,虽然老牌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的影响因子不是最高的,但是对于全球材料学者而言,特别是对从事无机材料的科研人员来说,Acta Materialia一直以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而备受推崇,是全球材料学者发表论文的首选期刊之一。为此,笔者所在的《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MST)编辑部深入考察了Acta Materialia的办刊实践,将其经验应用到JMST的办刊工作中,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式下将JMST打造成材料和冶金领域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科技期刊,为同行提供参考。
 
  1  Acta Materialia基本情况
 
  Acta Materialia创办于1953年,主办者为Acta Materialia Inc.公司,侧重发表无机材料领域中材料加工、组织结构及性能方面的原创论文和综合评述,注重文章对于研究方向的深度理解、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注重文章潜在的学术影响力。创办之初其刊名为Acta Metallurgica,1990年更名为Acta Metallurgica et Materialia,1996年改名为Acta Materialia后沿用至今。Acta Materialia的创刊归功于美国资深冶金学家Hollomon,他当时是通用公司研发中心材料研究部门的负责人,根据当时的研究体验,Hollomon感觉到很多研究工作实际上贯穿物理、化学和冶金学,需要跨领域的知识集成,但是当时却没有这样一本交叉学科的杂志。于是Hollomon与一批资深研究学者共同讨论,向美国金属学会积极建议,在美国采矿、冶金和石油工程师协会的加盟下,经过筹备建立了期刊理事会,而Hollomon担任秘书,负责期刊的财务工作,并且经理事会推荐由多伦多大学的Chalmers教授担任Acta Materialia的首任主编。Acta Materialia创刊初期接收的文章或短或长,后来短文和快报越来越多,Acta Materialia Inc.公司决定分刊,也就促成了其姊妹刊Scripta Materialia于1967年的诞生。从Acta Materialia的第1期卷首文章就可以看出该期刊的办刊特点非常明确,即“冶金学需要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加入,而冶金学家也需要牺牲部分与生产相关的问题,以便更加关注作为冶金学基础的物理学和物理化学”,强调工程技术领域应当重视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
 
  Acta Materialia在2012—2016年的载文量、《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Acta Materialia的影响因子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冶金工程学科的74种期刊中,其影响因子排名第1;在材料综合类的275种期刊中,其影响因子排在第35位,并且在这2个学科中Acta Materialia的影响因子均位于Q1阵列。
 
表1  2012—2016年Acta Materialia的载文量、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
 
年份 载文量/篇 影响因子 被引频次/次
2012 681 3.941 34860
2013 705 3.940 38043
2014 697 4.465 44197
2015 761 5.058 48615
2016 789 5.301 54568
 
  2  Acta Materialia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2.1 注重论文质量,传播及时
 
  根据2018年的JCR统计结果,2009—2015年Acta Materialia发表的文章中,98.6%被引用,零被引文章比例很小,只有1.4%。Acta Materialia取得这一不俗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其鲜明的办刊特色、较高的学术质量和传播效率被国际知名材料科研院所和高校所认可,使得活跃在科技前沿领域的作者愿意将重要科研成果发表在Acta Materialia。Acta Materialia始终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坚持特色办刊,执行严格的审稿程序以及灵活的办刊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内容专业化、精品化
 
  Acta Materialia严格执行办刊宗旨,强调文章对研究方向的深度理解、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注重文章潜在的学术影响力,所发表文章的内容一般比较深入、系统和全面,文章篇幅也较长。Acta Materialia首先要求文章具有原创性,创新性要突出;但是仅有创新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借助模型、公式等清晰地阐述机理,注重组织结构的深入分析,要体现材料研究的特点,即讲述清楚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制备方法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四面体”学说。Acta Materialia一般不发表快报之类的文章,对于某些只有1-2个亮点而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的文章,一般都推荐给其姊妹刊Scripta Materialia。这种高标准形成了Acta Materialia的一贯风格,因此该期刊所发表文章内容完整、参考价值高,发表后能持续、大量地被引用,从而确立了期刊长久不衰的学术地位。
 
  2.1.2 审稿程序严格
 
  稿件审核的质量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Acta Materialia采用编辑初审、专家审稿、主编定稿的三审制度。Acta Materialia的历届主编均为材料领域卓有成就的大师级学者,并在全球多地设置编辑部,负责处理稿件,现任编辑均为来自材料学各个研究领域声名显赫的科学家。投到Acta Materialia的稿件首先会被送到熟悉该领域的编辑手中,由编辑初步判断稿件内容、格式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是否具有原创性,研究内容是否深入、系统和全面,是否需要提交外审,从而做出退稿或者外审决定。编辑部在全球范围选择2-3名研究同行或权威人士审阅稿件,并对稿件进行评议。编辑部要求审稿人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稿件的学术价值和水平,包括文章立论是否科学、方法是否可行、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恰当等。不同于快报类期刊,Acta Materialia主编及编辑要求审稿人对于文章的创新性、研究深度是否符合该刊特点给予特别关注,注重考量文章对研究方向的理解深度、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方法的系统性和文章是否具有较高学术影响等。这些明确要求不仅能帮助审稿人准确把握稿件的评议方向,也能够确保稿件的学术质量符合刊物标准。Acta Materialia的审稿周期为15-20天,采用ScholorOne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根据稿件内容的相关性,自动给审稿人提供相近、相似的参考文章,方便审稿。经审稿后,主编和编辑根据审稿意见决定稿件的取舍,以保证审稿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2.1.3 办刊灵活,出版周期短
 
  Acta Materialia在注重文章质量的同时,也异常重视以最快的速度让新成果、新理论与读者见面。Acta Materialia办刊方式灵活,每期页数不限,文章数目不限,根据定稿数量的多少尽快出版。Acta Materialia自2001年起全年出版20期,每期页码不固定,少则100多页,多则600多页。Acta Materialia所发表文章的时效性很强,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很短。该刊的电子全文在Elsevier的数字平台ScienceDirect发布,文章平均在线发布时间为3-4个月,最短的在线发布时间为4天,电子版在线发布的时间比纸质版提前2个月左右。
 
  2.2 全球化办刊视野
 
  Acta Materialia实行开放办刊策略,立足全球,高度体现国际化办刊理念,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编辑、作者和读者队伍建设方面尤其突出。
 
  首先,Acta Materialia的主编、编辑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例如现任的12位编辑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7个国家,非英语国家的编辑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中国编辑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磊研究员。这种聘请专业学术编辑进行稿件初审的做法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还可以利用编辑在各自领域的权威性,扩大期刊在全世界相关学术领域科研人员中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从而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发现和挖掘各个国家的一流科研成果,促进期刊的发展。以分布全球的多个编辑部为纽带,能够更好地联系一流的科学家,使其成为期刊作者以及审稿人,这不仅能够保证论文的高质量、审稿的高水平,还能够争取到更多科研成果的首发权。
 
  其次,国际化办刊理念也体现为作者的国际化。科学无国界,Acta Materialia发表文章以质量和研究深度为准,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作者一视同仁。借助JCR数据库统计2012—2017年Acta Materialia刊载的4533篇文章,发现作者来自全球78个国家,所属机构分别为各个国家的知名研究院所和高校,说明世界顶级材料研究人员对Acta Materialia高度认可。作者的国际化能够充分体现期刊传播和交流科研成果的成效,也能够不断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作者在Acta Materialia发表文章的比例逐年增多,2006—2011年为14%,2012—2017年增长到19%。
 
  文章发表后被哪些国家和机构引用,也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JCR统计数据显示,引用Acta Materialia文章的作者来自全球100个国家,排在前2位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分别占施引论文总量的36%和26%。而引用Acta Materialia论文的机构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日本的东北大学、美国国家实验室等知名研究院所和高校。
 
  2.3 学术与出版分离,出版发行规模化、集团化
 
  学术与出版分离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很多科技期刊推行的办刊模式,即编辑部负责策划组稿、审稿等以控制内容质量为主的工作,出版发行、宣传推广则由专业的出版机构负责。这种做法的优势是:可以借助大型出版集团先进的出版技术及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使出版内容在更加广阔的平台展示,增加显示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尤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科技成果的出版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终结,其传播广度和深度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国际著名刊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一般交给大型的出版集团,Acta Materialia也不例外。Acta Materialia早期由Maxwell公司的培格蒙(Pergamon)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是19世纪著名的科技文献出版商之一,曾拥有400多种期刊。20世纪80年代后期,培格蒙出版社被Elsevier收购。Acta Materialia现在的出版发行工作由实力强大的Elsevier出版集团完成。Elsevier作为全球排名居首的科技文献出版集团,出版2000多种期刊,其中Acta Materialia作为Elsevier集团出版的400多种材料学科的旗舰刊备受瞩目。稿件经Acta Materialia编辑部录用后,提交给Elsevier进行专业化生产服务。由Elsevier生产获得的论文数据包括PDF全文、HTML全文和XML数据,可以满足一切使用元数据的网络出版和宣传要求,具有一次制作、多元发布、重复使用、规范标准等优势。文中全部图、表和文献都赋予了链接,读者可以在阅读全文过程中方便地通过文中链接获取文后参考文献。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对所有文章进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标注,使得DOI能够直接通过相关解析网站对接,通过Web of Science等文摘数据库可以直接链接到文章在ScienceDirect的对应位置,通过主流搜索引擎对文章的搜索也可以得到准确的返回结果。尤其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Elsevier开通大众社交账号的方式也能够为Acta Materialia拓宽信息传播路径、扩大受众,使得Acta Materialia论文的可见度显著提高。这种学术出版分离、将出版工作交给专业出版公司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Acta Materialia的出版内容被发现的概率,同时还能够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信息内容,迎合了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提高期刊影响力。
 
  3 对JMST的启示
 
  3.1 编辑出版相分离,专业化发展
 
  结合Acta Materialia以及国外众多优秀期刊的实践,编辑出版业务分离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也是提高期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编辑部的主要精力是发现和编辑高质量的论文,确保期刊的学术水平,而期刊的出版经营业务则交给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完成。这种做法既能够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2007年以前,与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类似,JMST基本以小作坊形式运行,编辑出版不分家,编辑部小而全,既要组约稿件,还要兼顾期刊出版发行等,导致编辑的工作顾此失彼,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约稿、策划专刊等一系列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面的工作,期刊的出版和宣传主要依靠自建的网络平台和国内综合型数字平台,国际显示度较低,这种做法不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导致JMST的影响因子在2011年之前一直徘徊在1以下。虽然影响因子并不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但是受现有学术评价体系的影响,这样的数据显然会导致作者不会选择JMST作为其重要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期刊整合政策的双重改革浪潮下,JMST转变办刊理念,加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期刊社,实现了人力资源和财务的统一管理和调配,细化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编辑、出版各自朝专业化方向发展。责任编辑的主要任务为及时跟踪材料冶金领域热点学科方向、组约优秀稿件、引导和协助编委策划专刊、制作虚拟专刊、建立和维护优秀作者群;日常的财务管理交给材料期刊社的出版部门。同时,为了尽快将JMST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知名期刊,2010年JMST与Elsevier合作进行出版发行,将录用稿件的电子版发布在ScienceDirect网络平台上。通过上述举措,JMST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2011年影响因子实现了1的突破,并且不断跃升,国际下载量也稳步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和微信等新媒体的涌现,JMST于2017年4月创立微信公众号,聘请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制作发布内容,栏目主要包括科研动态、虚拟专刊、文章推送、新书介绍、会议资讯、人物团队、成果转化、新闻动态、科普课堂等。迄今为止,关注人数已近万人。
 
  3.2 缩短稿件发布时间,提高时效
 
  作者将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投到某个期刊时,考虑的因素不仅是期刊的影响力,还有发表的时效性,因此缩短稿件发表时滞对科技期刊吸引优秀稿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JMST是双月刊,之前的发表周期一般为9个月,个别稿件甚至长达1-2年。JMST编辑部自2010年开始,将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刊发容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编辑部还制定了严格的稿件处理流程,规定稿件初审、外审、终审、编校等各环节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稿件处理的及时性。为稿件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优秀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在编辑加工和组版环节优先处理、尽快发表。此外,对于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的部分稿件,编辑部提供“即时通道”,联系编委第一时间进行同行评审,论文质量达到要求可直接安排发表。稿件一旦定稿,通过ScienceDirect网络出版平台在线发表,最快仅需6天时间即可完成稿件的全部处理流程,实现稿件的在线发布。通过上述措施,稿件基本实现自投稿日3个月内在线发布,6个月内发表。随着JMST知名度扩大和影响力提升,优秀来稿数量越来越多,在线发布的稿件等待纸质印刷周期也越来越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JMST效仿Acta Materialia的做法,每期页码并不固定,根据录用稿件的数量及时调整刊发页数。以2017年为例,JMST每期的页码多则200多页,少则不到100页,基本做到录用文章6个月内发表,及时解决了稿件积压问题。
 
  3.3 提高编辑队伍素质,降低零被引文章比例
 
  对于期刊而言,论文的学术质量决定了期刊的质量,零被引文章的比例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国外优秀期刊的零被引文章比例很小。Acta Materialia文章发表2-3年后,98.6%都能被引用。少发、不发零被引文章的关键因素在于编辑对稿件研究方向和学术质量的准确把握。2008年以前,JMST的零被引文章比例约为15%,如此高的比例对期刊发展极为不利。为此,JMST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责任编辑的职业素质和素养。目前编辑部共有6位责任编辑,其中4人为硕士,2人为博士,所学专业均为材料学。由于材料冶金领域包含众多研究方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时期学术前沿和热点不断变化,因此编辑部按照学科划分,每位编辑负责处理不同方向的稿件。同时,编辑部要求编辑每年参加学术会议,以便能够及时更新自有的知识体系,实时掌握本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积极组约更高水平的论文和热点方向的专辑。这些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稿件的学术水平,进而显著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缩小JMST与国外一流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差距。经统计发现,JMST在2008年以后发表的零被引文章比例降低为4%。
 
  3.4 建立国际化编辑体系,提升期刊国际影响
 
  国外优秀期刊的普遍做法是在全球各地区设置若干编辑部,并聘请著名的、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科学家担任兼职编辑。所聘请的编辑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负责稿件编审工作,每年都处理一定数量的稿件,决定退稿和录用、稿件的修改、定稿等。这种运行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科学家对于期刊的学术把关作用,保障期刊的内容准确反映学科前沿和热点。国外期刊基本不建立“只挂名,不干事”的编委会。相比之下,国内的多数期刊设有庞大的编委会,编委会成员大部分仅仅挂名而已,很少负责具体工作。国内期刊的编辑部局限于几个专职人员,每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科研动态的跟踪,缺乏与科研一线的交流,对于优秀稿件的组约也缺乏积极性。为此,自2015年开始,JMST开始尝试聘请来自海外材料领域颇有建树的中青年科学家作为期刊的学术编辑,由其负责一部分稿件的初审、送审、终审以及编校工作。学术编辑具有相当强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功底,在面对审稿争议时能够最大程度地给出公正、有建设性的评审意见,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避免零被引文章的接收录用。目前,JMST编辑部共有7位学术编辑,每年处理稿件200多篇,占全年稿件总量的10%左右。
 
  3.5  JMST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下,借鉴Acta Materialia等国外优秀期刊办刊经验,通过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努力,近年来JMST呈现快速、持续的上升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2017年的来稿量达到2836篇,JCR影响因子由2007年的0.468,逐步提高到2016年的2.764,被引频次由669上升到4026,在SCI收录的冶金类期刊中排名第7,位居Q1区。这些数据表明,JMST的影响力大幅提高,具有较强的办刊能力。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中发布的数据显示,JMST入选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位列第19位。
 
  4 结语
 
  在激烈的科技期刊竞争中,办好我国科技期刊的难度确实很大。但是,通过借鉴国外一流期刊的成功办刊经验,可以少走弯路。通过考察Acta Materialia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办刊特色和内容高质量的方针、全球化的办刊视野和编辑出版分离的办刊模式,将其经验应用到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中,通过实行编辑出版分离、缩短稿件发表周期、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和建立国际化的编辑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办刊能力和期刊影响力。虽然成功不可复制,但是通过不断的摸索,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道路。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中国的期刊出版界和科学研究界都高度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和相应政策的支持下,在今后的工作中,JMST将始终如一地抱着办好中国的国际品牌期刊的思想和理念,坚持“内容为王”的办刊特色,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团队,不断完善期刊出版和宣传平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缩小与国外优秀期刊的差距,成为国际精品期刊。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